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一、考试范围本条目内容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七、八、九年级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与社会》七、八、九年级教材,结合杭州市教学实际而制定的。
具体条目内容如下: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1.理解生命的特性,懂得敬畏生命,珍爱他人生命。
2.知道守护生命的要求和方法;了解挫折的含义,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
3.理解生命的意义,懂得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1.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了解法治发展的脚步知道法律的本质和特征,理解法律的作用,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2.知道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结合实例,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关爱,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1.了解社会秩序的内容及重要性。
理解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自由的关系,明确遵守社会规则的要求。
2.知道道德的重要性,理解尊重他人、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
3. 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懂得依法自律;知道犯罪与刑罚,自觉预防犯罪;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1.理解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2.知道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3.了解祖国的发展成就与面临的问题,发扬实干精神,振兴中华。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1.知道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理解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2.知道我国人权的特点,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因、要求。
理解各国家机构的产生、相互关系及规范运行。
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知道加强宪法监督的重要性和保障宪法实施的措施;学会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1.知道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明确依法行使权利的界限和依法维护权利的程序;2.知道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理解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3.知道法定义务的含义、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学会区分行政、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1.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及国家对不同所有制经济的政策;2.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知道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性质、职权、地位,了解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知道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性质、职权,理解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5.知道国家司法机关的组成、性质、职权,懂得司法机关必须保持司法独立性;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1.理解自由的内涵,懂得法治与自由的关系;2.知道平等的法律含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涵,学会珍视自由、践行平等;3.理解公平、正义的的内涵及重要性,坚守、维护公平与正义;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1.了解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知道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
理解党和政府坚持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及措施。
2.知道创新的内涵和作用,理解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了解我国的科技发展现状,认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
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要性,懂得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和做法。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1.知道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主要特点及作用。
知道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和具体的民主制度。
知道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含义、要求和主要形式;理解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必要性和途径。
2.了解法治的含义,法治与人治的区别,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蓝图,理解走法治道路的必要性及要求。
知道我国政府的作用、宗旨,体会政府与人民的关系,理解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理解厉行法治的原因和举措,了解道德与法律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理解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1.了解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作用,知道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知道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来源,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知道增强文化自信的措施。
2.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
3.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内涵,理解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知道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
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1.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知道党和政府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举措和作用。
认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因、要求;结合港澳回归的事实及发展,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知道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治基础。
2.知道两次历史性跨越,知道“两个一百年目标”和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两个阶段目标”。
了解中国梦的内涵,理解实现中国梦的意义、要求和途径。
理解新时代、新征程的内涵,知道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明确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理解做自信中国人的要求。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1.了解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世界,认识到世界的变化带来的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能够正确认识文化差异。
了解近几十年来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状况,知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理解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举措。
2.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知道影响和平、制约发展的因素,理解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对策,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意义措施,掌握和培养关心人类命运的方法与相应能力。
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生活的时空(一)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主要岛屿、半岛、海峡、运河的位置和各大洲界线,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说出世界主要的高原、平原、盆地和山脉的位置,说明不同地形对气候、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主要河流湖泊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情况,知道河流湖泊对人类的影响。
4.判读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运用地图说明其分布情况。
举例或根据所给材料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知道世界三大人种、主要语言、了解其分布情况,知道三大宗教的名称。
(二)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6.结合图文资料,描述世界上一些典型区域(平原、山区、水乡、草原、沙漠、城市等)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特点。
知道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根据材料,比较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感受区域的变化,感悟区域的发展。
理解地区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原14条的内容加在这里了)7.知道我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位置、重要的邻国、濒临的海洋、主要的岛屿(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台湾海峡。
举例说明位置特点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知道我国大陆海岸线的特点,举例或结合材料说明海洋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8.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识记它们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知道我国人口数量,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结合材料,分析某一区域的人口分布的特点9.结合地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东南丘陵的位置。
描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和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举例或结合材料说明不同地形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0.判读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运用地图说明其分布情况。
结合地图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位置,知道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突出特点之一。
描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举例或结合材料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1.在地图指出黄河、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干流流经的省份和地形区,上、中、下游分界点和主要支流。
,举例或结合材料分析黄河开发、治理的主要内容,了解国家近年来对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现状。
了解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
12.知道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从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比较南北方的差异,结合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及范围,根据材料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特点,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三)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13.了解地图的基本种类。
认识最常用的图例。
掌握从各种不同的图表中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
并能够运用从图表、文字材料中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4.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述问题八年级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一)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15.了解早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16.概述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希腊、古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7.了解分封制、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知道百家争鸣及其对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国古代历史进程18.列出夏朝到清朝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概括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
19.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0.知道元、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史实。
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1.列举中国古代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突出成就,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三)西方的兴起与近代世界的变迁22.列举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23.列举英国、美国、法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重大事件及其代表人物,说明这些重大事件或代表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4.概述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5.列举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史实及其影响。
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道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兵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