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推动南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如长江下、中、上游 的建康、江陵和成都;南方的京口(今镇江)、广陵 (今扬州)、寿春、襄阳和番禺等。
二、城市发展主要特点
特点2:
沿大运河、沿长江城市发展轴线初见端倪;
• 沿大运河发展轴线:隋文帝修起西起长安、东至潼
关,衔接黄河的广通渠;隋炀帝继开了南迄杭州,西北
至洛阳、长安,北至涿郡的“卧人”字型大运河;
置格局;
• 城市物质要素集中,寺庙建筑尤其是佛寺建筑大量增 加。
第二节:重要城市建设布局
曹魏邺城 的规划
重要的城市 建设布局
北魏、隋 唐洛阳
六朝都城 建康
隋唐都城 长安
一、曹魏都城邺城的规划
1.建城背景
春秋时齐桓公所筑 ,汉代置魏郡。战国时西门豹在此大兴水利,东汉末年袁绍 在此经营多年,基础好。长安、洛阳先后被毁,曹操实行“唯才是举”、 “以法治军”在政治以及军事力量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后为加强后方根据地, 巩固统治,建立新都邺城。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城市建设发展停滞 ❖三国三足鼎立时期,城市得到发展 ❖西晋建都洛阳,实现短暂统一 ❖东晋建都建康(邺),政权偏安与江南,江南得到发展
❖北魏统一,定都平城(山西大同),后迁都洛 阳,洛阳得到迅速发展 ❖南北朝时的江淮流域、长江流域及闽粤一带, 迅速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增加,城 市规模扩大
佛教传入中国,促成了宗教建筑及建筑群 的出现,并成为重要建筑,影响城市
二、城市发展主要特点
特点1: 发展和分布的中心南移——发展呈“南升北降”
的态势,分布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原因:北方长期分裂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
人口南迁 南、北方农民技术交流,南方经济长足发展,如三吴
(吴郡、吴兴、会稽)、扬州、荆州等;
★城市规模:横长方形。东西2400m,南北1500m,面积3.6km2 。规 模仅次于当时帝都洛阳“九六”之城,合乎《周礼·考工记》营国制 度都邑建设体制。
★形态及布局:城市平面呈矩形。 ★宫殿建筑群布局:布置严整。正中为宫城部分,东部为宫殿官署区。
城
园林
宫
文昌殿
殿
区
王 室
政 治
贵活
族 居 住
动 区
1.位置与形态
紧附与曹魏邺城之南,为南北向长方形。其形制由东西向的长方形边 位南北向的长方形,布局整齐甚过北城。
2.布局
★11个城门,实为13门,城门对称布置。 ★布局:宫殿位于北部中央,城市中轴 线明显,宫城南面的宫殿,北面为御花 园。宫城城门有三道,开创了宫城正门 由多门构成的先河。
3.特色及影响
城
• 宫城有多宫制演变为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居中,形 市
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的三重环套 建
的结构形态;
儒家思想
设
• 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 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整发 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
的 特
• 市场位置从城北移迁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 点
中国城市建设史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学
上篇:古代部分
第五章: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社会背景、城 市发展概况
重要的城市建 设布局
一般州县城市 及商业城市
边远及少数民 族地区城市
第一节:三国至南北朝的社会 经济背景及城市发展概况
一、社会经济背景及对城市的影响
三国与两晋时期 社会经济背景
南北朝时期社会 经济背景
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建康、长安、洛阳。
二、城市发展主要特点
特点5: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
• 这里的“镇”指“建制镇”;主要是军事防务和行政管 理。
• 我国最早的镇是在北魏太武帝时期。
中 唐 与 东 汉 时 期 县 级 城 市 发 展 分 布 变 化
• 中轴线有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严谨对称布 局的空间形态;
钟鼓楼
区
宫廷广场
贵族宅第
郭
居住区和经济活动区
★道路布局:东西干道、南北三干道、三座止车门围合成广场。
3.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中有重要影响
曹魏邺城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城市, 它的规划布局对后世的城市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 宫城和坊里不穿插,充分体现了阶级对立和等级制度的森严;
★采取营国制度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并遵循礼 制规划秩序;
★首次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这种手 法是中国古代城市城市规划布局艺术性的重要开端,对以后城市建设有 重要的影响。
★宫殿部分建筑严整,前为朝廷,后为起居用房,城内的园囿与防御 功能结合;
二、东魏、北齐邺南城的规划
★特色:有明显的中轴线,全城里坊、 市场完全左右对称布局,十分整齐。 ★影响:完全对称布局的新格局,开 创了中国都城整齐划一的新规制,影 响到之后的隋唐长安城、元明清北京 城的规划布局。
三、北魏时都城平城、洛阳的改建、扩建
• 四大都市:楚州(淮安)、扬州、苏州、杭州;
• 沿长江发展轴线:天然大水道
东西向一条城市发展轴线初具雏形。
二、城市发展主要特点
特点3:东南沿海港市兴起
• 兴起的港市:长江以南的交州、广州,广东的潮州, 福建的泉州、福州,浙江的温州、明州(宁波);长 江以北有:扬州、山东半岛南部的密州,北部的登州 (蓬莱)与莱州(掖县),渤海湾北部的平州(河北 卢龙),以及辽东半岛南端扬、泉
二、城市发展主要特点
特点4: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
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数量显著增多;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区划建制的调整导致的;
在城市规模上,大小差距加大,向上、向下两极都有 了扩展延伸,上级开始出现三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的 城市,下级在县城以下小城镇开始出现;在中级等级上, 府、州一级即地区中心一级城市数量增多;
2.城市规划概况
★位置和遗存: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城西北角的铜雀台、金虎台尚 存外,大部分城址被毁。
★城市历史:邺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春秋时,齐桓公在这里筑城,所谓 “以卫诸夏”;战国时,魏文侯在这里建都,任命西门豹为邺令,引漳水灌 田,发展农业,结果“河内称治”;汉时这里是魏郡治所;东汉末年,袁绍 据邺,曹操灭之,挟天子以令诸侯,以邺城为基地,不断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