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挖孔桩自评报告

人工挖孔桩自评报告

厦门中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柒牌国际运营总部桩基、地下室及上部工程桩基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自评报告厦门中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月日柒牌国际运营总部桩基、地下室及上部工程桩基子分部工程质量自评报告一、工程概况厦门柒牌营运中心基坑支护工程场地位于厦门观音山,环岛路西侧。

场地西侧毗邻观音山商务中心4号楼,东侧红线外50米外为环岛路,北侧红线外4米与达利总部用地毗邻, 目前为在建项目,南侧红线20米外毗邻康利总部大楼,无架空电线及相关管线(场地应平整到黄海高程17.00m),本项目设两层地下室,±000以下地下室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000以上建筑高度17层,建高物高度77米,地上建筑面积25500平方,建筑用途为办公写字楼。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8774.76m2,柒牌国际运营总部桩基、地下室及上部工程基础桩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本工程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

开挖面黄海标高为-6.75,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0.5m,桩底扩大头直径1800㎜~2800㎜,扩大头高1550㎜~3100㎜,桩径为φ900、φ1100、φ1300、φ1400、φ1500、φ1600的人工挖孔灌注桩,桩数160条,其中70根为抗压桩,90根为抗压、抗浮桩。

桩端持力层要求:主楼桩端持力层采用中风化花岗岩⑦,纯地下室及裙房部分桩基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采用中风化花岗岩⑦或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6a为持力层。

2、建设各方主体:建设单位:厦门柒牌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监理单位:厦门长实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厦门中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质量验收评定依据1.施工合同2.设计施工图及相关设计变更文件3.地质勘察报告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9、《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10.福建省及厦门市工程质量管理有关文件。

三、施工合同履行、设计文件执行情况:本工程的施工严格根据施工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及设计图纸文件和设计变更进行施工工程质量自检符合施工验收规范与检验评定标准要求。

四、主要工程项目采取的施工方法1、桩基施工: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

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超过50mm。

2、锚杆:锚索注浆体采用水灰比为0.5的水泥净浆,采用二次高压注浆;土层中,采用地质钻机,岩层中,采用潜孔钻,干成孔,冲击钻进。

3、混凝土工程施工:钢筋加工、安装后,认真核对设计图纸,准确无误后报监理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进入砼浇注。

每次砼浇注前,都对所用商品砼进行坍落度实测,符合要求后方进行使用。

并根据规范对混凝土进行现场抽样试块留置养护。

混凝土按照规范进行养护,符合28d龄期要求。

模板拆除在满足强度要求下符合相关规定。

4、施工情况(1)桩基础工程从2013年03月23日开始施工,于2013年07月12日全部桩顺利完工(设计变更除外),成孔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桩侧壁各土层和孔底无流砂、管涌现象和土洞、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

(2)试桩情况2013年03月进行柒牌国际运营总部桩基、地下室及上部工程77#桩试挖桩,桩型KFZ77人工挖孔灌注桩,该工程桩位在地质钻孔 ZK41孔附近,地勘资料显示桩长为11.45m,自然地面标高 -9.464 m,有,桩长进入粘性及全风化花岗岩层11.114m,进入砂砾状强风化2.35m,有效桩长为13.46m,设计桩顶标高为-10.55m。

试挖桩确定的挖桩控制标准为:○1桩端持力层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或中风化花岗岩不小于0.5m有效桩长不小于6m。

○2、桩主楼桩基桩端持力层采用中风化花岗岩,纯地下室及裙房部分桩基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中风化花岗岩或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500mm。

○3、在施工中如遇异常情况及时与设计、地勘联系。

(3)终孔后,组织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单位进行持力层确认,确认后进行扩大头施工,施工完成派专人清理好护壁污泥和桩底的杂物及浮土,清除积水,与监理单位、地质勘察单位等验收封底,并立即灌注桩芯砼。

砼的充盈系数在1.1~1.3范围内。

(4)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方案、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没发生安全及质量事故,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桩身灌注及施工情况见附表一(人工挖孔桩成孔记录汇总表)及附图桩位平面图。

五、按图施工情况本工程的严格按设计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及设计变更文件进行施工,其中设计变更的有:由于本工程所处的地形复杂,在场地①~④轴附近开挖时岩面埋藏较浅,满足不了原设计桩长要求,变更内容为:1.以下编号桩变更为柱下独立基础:49#、86#、87#、90#、91#、112#、113#、114#、127#、128#共10根。

2.以下编号的桩改为墩基础,挖至中风化花岗岩后按原设计图结施00-01中表一施工扩大头:50#、85#、88#、89#、92#、93#、98#、99#、110#、111#、115#、126#共计12根。

3.由于有效桩长不满足原设计要求,设计增加岩石抗浮锚杆46根。

六、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本工程质量目标为合格工程。

为了确保本工程达到合格的目标,严格控制子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实行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保护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不论从大的分项还是每个分项的细小环节,一点一点层层把关,逐一落实,把搞好质量意识落实到每个作业人员的身上。

(一)质量管理组织1、公司以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工程技术组→施工队班组的组织执行系统及以项目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指导监督系统等两套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生产。

2、进行经常性的“质量第一”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水平,贯彻“谁管生产,谁管质量安全;谁施工,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的原则。

执行“一票否决权”制度,树立质量监督人员的权威,对于现场不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施工方案要求施工的,质监人员有权暂停施工,对于上一道工序,质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不给予结算。

3、项目经理部对施工整个过程严格进行控制,对每道工序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以及施工技术都提出具体要求。

(二)施工前的质量控制1、加强技术管理,作好图纸会审及施工方案的优化工作,根据施工内容,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均在施工前编制详细、具体、能控制施工质量,指导生产的施工方案。

2、加强专业技术交底,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由技术人员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三级技术交底,使之熟悉技术要求、操作要点、材料性质、质量标准,并签署技术交底记录。

3、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验控,所有进场的钢材、水泥都有材料证明,并按规定进行复检,砂、石、等地方材料供应符合有关的质量标准,半成品经技术部门鉴定后方能订货,在进场时并经材料验收员把关验收。

(三)施工中的质量控制1、在施工过程中,成立各专业工种班组,各施工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进行以防止质量通病为目标,严格按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把好质量检查关,对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质量控制对策,从而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2、贯彻实行“自检”制度,和班组的检验验收工作,未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本工程桩芯砼采用厦门翔义混凝土有限公司提供的预拌(商品)混凝土。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每台班最少检测3次塌落度。

试块留置组数严格按工程建设相关规范及标准条文要求执行。

4、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均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要求认真施工。

5、桩端持力层均经地质勘察院相关人员现场验收,浇捣桩芯砼前,经人工再次清理,孔底无积水,无沉渣,均满足设计要求。

6、钢筋笼施工采用孔内绑扎,主筋在地面焊接好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下入孔内进行绑扎。

7、浇灌桩芯砼时有专人值班,以督促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8、隐蔽工程不存在未经报验先行隐蔽的情况。

七、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情况1、桩基低应变检测,总计138根,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检验138根,试验结果为I类桩身124根完整均符合要求,Ⅱ类桩身14根完整基本符合要求;以上结果均符合要求;以上结果均符合要求;4、钻芯检测,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检验14根,桩号为:3#、6#、8#、10#、13#、16#、20#、45#、66#、116#、122#、135#、148#、159#桩,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

5、锚杆抗拔试验,共施工46根,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检验3根,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

试验结果均符合要求。

用于本工程的材料及施工试验均按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其中见证取样率达30%以上,符合要求。

八、质量控制资料核查情况1、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报告3份。

2、原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质量鉴定报告10份。

3、施工记录150份。

4、桩基检测报告9份。

5、锚杆检测报告1份。

6、检验批、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496份。

九、分部分项情况: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钢筋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55份。

其中钢筋合格证为9份,钢筋检验批为310份。

十、砼结构子分部工程观感质量砼结构子分部工程观感质量:外观质量符合要求,混凝土色感均匀、表面平整;尺寸偏差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观感良好。

十一、桩基静载检测及异常处理情况:静载检测情况: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根据设计及现行规范要求,抗拔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由桩基设计单位及地勘人员、质监部门代表、监理单位代表及建设单位代表针对桩位的重要性、特殊性及参考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内容后确定:抗压桩共选取144#、159#、102#三根桩进行试验,检测结果如下:144#、159#试验进展顺利,未出现异常现象,且在最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沉降无明显增大等现象,满足设计要求; 102#桩竖向抗压静载时桩承载力不符合要求。

经桩基设计单位及地勘人员、质监部门代表、监理单位代表及建设单位代表开会协商后,要求对102#桩进行抽芯取样,分析静载异常原因后由设计院出处理方案,同时对本桩基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扩大验证,选择125#和95#桩作为验证桩进行静载,静载结果均满足设计最大荷载要求{具体详见抗压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结果通知单<XJJR/静载/(2013)第282号J3>}。

根据检测结果显示桩基承载力符合规范要求。

十二、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情况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公司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规范及其他有关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进行施工,我公司对本分部工程质量自评情况如下:1.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子分部工程质量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验收合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