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选拔赛知识问答题部分答案1号题
一、填空题:根据句子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体现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成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学相长)
2、学不躐等。
(循序渐进)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因材施教)
二、连线题:
《西厢记》崔莺莺
《桃花扇》李香君
《牡丹亭》杜丽娘
《长生殿》杨玉环
三、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汉语拼音重在考察学生的认读和拼读能力。
B、“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对”是“对面”。
C、教师普通话标准不能低于三级甲等。
四、选择题:
北岳恒山位于我国( C )省
陕西;B. A.山东;
D. 湖南。
C.山西;
五、简述题: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说明了语文教育的什么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适应这一特点组织教学?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由于个人
生活体验,知识积累的差异性,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千差万别的不同,这个说法尊
重了读者在文学鉴赏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承认阅读审美过程是私人化个体化的
过程
2号题
一、填空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目标要求可有8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文从字顺
具体明确
()、()。
二、连线题:
《三国演义》蒋干
《红楼梦》柳湘莲
《水浒传》顾二嫂
《西游记》罗刹女
三、选择题:
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是:( C.秦岭;淮河
)
A.天山;
祈连山;B.
D. 大行山。
四、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睡觉的家具”。
B、“小俩口”中的“俩”用错了。
C、新课标规定:修辞知识要作为小学语文考试内容之一。
五、简述题: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请你谈谈对这一提法的理解和看法。
3号题
一、填空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四种语文能力,它们是: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选择题: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诗人(雪莱)的诗。
A. 歌德
B. 雪莱
C. 泰戈尔
D. 艾青
三、判断题:文革中,被称为“四人帮”的反革命集团是( C、江青、王洪文、姚文元、张春桥。
)
A、江青、姚文元、陈伯达、张春桥。
B、林彪、江青、王洪文、张春桥。
四、连线题:
白金汉宫英国
克里姆林宫俄罗斯
爱丽舍宫法国
白宫美国
五、简述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请你谈谈对这基本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这一性质特点。
4号题
一、判断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A、“七月流火”的意思是指“天气转凉了”。
B、量化和客观评价是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
C、《论语》的作者是大教育家孔子。
D、恩格尔系数与家庭生活水平成正比。
二、填空题: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三、连线题: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马卡连柯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叶圣陶
“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维果斯基
四、选择题:下面画横线的字读音错误的是()
A. 追本溯sù源
B. 自怨自艾yì
C. 心广体胖pàng
D. 博闻强识zhì
五、简述题:
怎样理解和在教学中实践“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是的,作为母语,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是何其有限。
我们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
所谓教材只是例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后,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举一反三,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得到提高。
5号题
一、选择题:
中国民歌《茉莉花》是()省的民歌。
A. 江西
B. 云南
C. 湖南
D. 江苏
二、连线题:
“清静无为,逍遥而自得”庄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道即自然,自然即道”老子
三、判断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了8条道德规范要求。
6条
B、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秦朝。
夏
C、“喟然长叹”的“喟”在普通话中的正确读音是:kuì。
D、诺贝尔奖的创始人诺贝尔是法国人。
瑞典
四、填空题:
传统戏剧中的四大角色是:(生旦净丑)。
五、简述题:
一位老师教《月光曲》,问学生:什么是“幽静”?一学生回答:“幽静是幽雅安静”。
师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答:“我是从字典里查出来的”老师又问:“请你举个例描述一下。
”生回答不出来?接着,老师就放课件: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郊外,在月光底下一片银色的世界,万籁俱寂,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然后启发学生,你们经历过类似的环境吗?
请你评述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开始为什么回答不出,后来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理解?
6号题
一、填空题: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听)、(说)、(读)、(写)能力。
二、连线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三、判断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屡见不鲜”中的“鲜”本意是指“新捕的鱼”。
B、佛教诞生于古代中国。
C、世界读书日是每年的 4月23日。
D、安放在世博会展览的丹麦“小美人鱼”铜像是根据安徒生的童话《美人鱼》而创作的。
四、选择题:
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旅游标志的图案是()
A. 大熊猫
B. 司母戊鼎
C. 马踏飞燕
五、简述题:
在教《月光曲》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提问启发学生:
师:贝多芬来到了什么地方?生: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师:贝多芬在干什么?生:散步。
师:在什么时候散步?生:秋天。
师:秋天的什么时候?生:一天夜晚。
师:贝多芬听到了什么?生:断断续续的琴声。
师:附近有什么?生:一所茅屋。
请你评述这位老师的提问启发设计。
你认为课堂提问要注意些什么?
7号题
一、填空题: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语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宗旨是:(“更快、更高、更强”)
二、连线题: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破釜沉舟项羽
指鹿为马赵高
三、判断题:下面说法正确的一句是( c )
A、世界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
:苏霍姆林斯基
B、异体字在地名中也不可以保留使用。
如果异体字被正体字替换,随即产生歧义甚至改变地名原有含义时,应酌情保留异体字。
C、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
D、“画地为牢”的“牢”在古代是指“监牢”.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
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四、选择题: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 挺而走险向隅而泣
B . 脍灸人口揣揣不安
C . 病入膏盲万马齐音
D . 草菅人命瞻前顾后
五、简述题:
我国一位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请你结合语文新课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