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时间的认识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在这节课中要让学生掌握时间的换算,以及会进行求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基于这样的学情,课始我就出示了一个学具钟,通过时针和分针的摆动,让学生说说:时针走一大格走了多长时间,分针走一大格走了多长时间,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走了几小时,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走了几分钟。

不仅让学生回顾对钟表的认知,同时也为后来的求经过的时间埋下铺垫。

接着,我就通过创设两个小朋友看电影这样一个情境来客串整个教学。

1小时与60分钟,矛盾的设立,让学生引出1小时=60分钟的数学知识,继而顺势让学生来计算2小时等于多少分钟,3小时等于多少分钟,240分钟相当于几个小时等简单的时间换算。

在学生都能较好接受的情况下,出示了不同时间单位的大小比较,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时间单位的大小比较要把时换算成分钟,便于我们很好的计算。

创设进入电影院的时间9:30,电影开始时间9:45的情境,让学生计算思考再过多长时间才能看上电影。

学生交流反馈,得出在同一时间内,可以用分钟相减求出经过的时间;也可以通过分针走的格数再乘以5,从而计算出经过的时间。

接下来,又通过创设开始看电影的时间9:45,看完电影的时间10:25,让学生选择不同的算法计算出这场电影的播出时间是多长。

引导学生明白:由于不是在同一时间内,分钟相减的方法不便,可以通过知道分针走的大格继而算出经过的时间。

之后的巩固强化环节,设计了四道练习:第一层——看着钟表,通过前后的不同时间,让学生计算出经过的时间;第二层——继续电影院的情境,出示不同动画片播出与结束的时间,让学生先选择自己爱看的片名,并计算出它的播放时间;第三层——三个动物用不同的时间,跑相同的路程,计算出谁的速度最快。

这题不仅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求经过时间的计算,也渗透了时间、路程与速度的关系:在相同的路程中,所花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反之亦然;第四层——告诉起始时间与所经过时间,让学生求出最后达到的时间。

纵观全课,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对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师对学生所采取的方法限制太牢。

课堂上就出现了两种:一种是在同一时间内,可以通过分钟相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在不同时间内,可以先数出分针走的大格,再乘以5。

然而在实际题目中,不同时间相减的情况比较多,如果一味地数出分针走的大格,就难以脱离学生需要一个钟表的表象,而且三下关于时间的计算,一下子难度拔高得很多,如果这里教师不让学生掌握学会分段计算的方法,很难与三下的计算做好一个内容的衔接。

因此,这里教师对计算经过的时间,方法上的要求过于低,牵制的太牢,没有打开学生的思路与方法。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不足,我认为第一方面对现有学生的学情没有做到深入了解,预设也不到位,如果能想到求经过时间的从易到难:整时减整时,一般减整时,整时减一般,一般减一般,也会适当拔高教学的难度,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另外一个原因,由于自己现处一年级教学,一下子接触三年级的内容,不由会有高原反应,难度上不敢有太大的跨越。

二、语言上不够规范。

8:40,以前的读法是8点40分,然而新教材中读法是8时40分,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随意,也常常出现几点几分的错误读法。

作为一节公开课,我认为自己要规范教学语言,从而为学生树立好正确的读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