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供电段高压架空线路安装作业指导书
供电段高压架空线路安装作业指导书
4.2.11.4 10 kV 及以下电杆埋设深度当设计未作规定时,不宜小于下表的数
值:
电杆埋设深度
电杆总长(m) 8.0 9.0
10.0
11.0 12.0 13.0
15.0
埋深(m)
1.5 1.6
1.7
1.8
1.9
2.0
2.3
18.0 2.6~3.0
4.2.11.5 杆上变压器台的电杆,其埋设深度设计未作规定时,不宜小于 2 m。
号 单位
数量
组
根据需要
组
根据需要
只
根据需要
组
根据需要
个
根据需要
个
根据需要
根
根据需要
套
根据需要
套
根据需要
副
根据需要
付
根据需要
副
根据需要
副
根据需要
块
根据需要
套
根据需要
个
根据需要
个
根据需要
块
根据需要
根
根据需要
套
根据需要
只
根据需要
个
根据需要
个
根据需要
套
根据需要
套
根据需要
备注
26
高压保险丝
27
钢芯铝绞线
28
钢绞线
29
椭圆接续管
30
镀锌铁线
31
铝包带
32
铜铝过渡设备线夹
33
铜端子
34
铜铝接线端子
35
铜连接管
36
铝连接管
37
油漆
38
钢锯条
39
油漆刷
40
砂纸
41
棉纱
42
螺栓松动剂
43
变压器油
44
接地体
45
黄油
46
导电膏
47
地锚棒
钎焊型 钎焊型
48
地锚盘
注:安装材料规格型号、数量根据需要确定。
4.1.4 安装作业准备
4.2.4.4 绝缘线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规定,绝缘
线的绝缘层应挤包紧密,且易剥离,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
4.2.5 由黑色金属制造的附件和紧周件,除地脚螺栓外,应采用热浸镀锌制品。
4.2.6 各种连接螺栓宜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
4.2.7 金属附件和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等现象。螺杆
1.按《铁路局电力作业安全工作票执行
填发停电作业工作票 标准》填写;
2.提前一天交由工作执行人。
绘制图示分工表
1.根据作业范围及内容绘制; 2.提前一天交由工作执行人。
填写派工单
1.根据作业内容和人员填写; 2.提前一天交由工作执行人。
提前一天准备齐全并进行外观检查、实验合 工器具、材料准备
格。
责任人
4.2.15.2 转角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 50 mm;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
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的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4.2.15.3 终端杆应向盘线侧预偏,其预偏值不应夫于杆梢直径,紧线后不应 向拉线反方向倾斜。
4.2.15.4 线路在设有双侧拉线的跨越杆时,跨越杆应向非跨越方向倾斜,紧 线后不应向跨越方向倾斜,向非跨越方向的倾斜,不应大于一个杆梢。
25
抬杠
26
平锉
27
圆锉
28
锯弓
29
安全标志牌
30
警示带
31
臂章(袖标)
32
பைடு நூலகம்防护旗
33
望远镜
34
登高板
35
高枝剪
36
砍刀
37
断线钳
38
内六角扳手
39
机械打孔机
40
螺帽切除器
41
全能王压接钳
42
万能卡线器
43
便携式高速电锯
44
手动液压切刀
45
手动切断工具
46
扭力扳手
47
套筒
48 双向棘轮板手(快速板手)
4.2.12 双杆基坑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2.1 根开的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 mm;
4.2.12.2 两杆坑深度宜一致。
4.2.13 电杆基础采用卡盘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3.1 安装前应将其下部土壤分层夯实;
4.2.13.2 直线杆卡盘应与线路平行,并在电杆左、右侧交替埋;
4.2.13.3 承力杆卡盘埋设在承力侧;
53
智能型兆欧表
54
万用表
55
手摇式接地电阻测试仪
56
数字高压核相仪
57
氧化锌避雷器校验仪
58
铁榔头
59
水平尺
60
测距仪
61
对讲机
注:安装工器的规格型号、数量根据需要确定
4.1.3 安装材料准备
序号
材料名称
型
1
户外高压隔离开关(单极)
2 户外高压隔离开关(三极联动)
3
氧化锌避雷器
4
硅橡胶高压跌落式熔断器
单位 组 副 只 双 把 把 副 个 根 根 把 根 个 副
数量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根据需要
备注
15
钢丝绳
16
动滑轮
17
钢钎
18
立杆器
19
二锤
20
倒固锤
21
铁锹
22
十字镐
23
锄头
24
斧头
供电段高压架空线路安装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供电段管内35kV及以下电力架空线路的安装和作
业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作业指导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5
硅橡胶悬式绝缘子
6
硅橡胶针式绝缘子
7
电力铁横担
8
U 型螺栓带帽
9
杆顶支座抱箍
10
拉线抱箍
11
耐张线夹
12
可调 UT 型线夹
13
楔形线夹
14
M 型垫铁
15
镀锌螺栓带帽
16
钢线卡
17
双眼板
18
五孔拉板
19
拉线棒
20
U 型抱箍
21
直角挂板
22
球头挂环
23
碗头挂板
24
耐张线夹
25
铝并沟线夹
只 根据需要 只 根据需要 只 根据需要 台 根据需要 台 根据需要 把 根据需要 把 根据需要 台 根据需要 台 根据需要
4.2.13.4 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 mm;当设计无要求时,上平
面距地面不应小于 500 mm;
4.2.13.5 与电杆连接应紧密。
4.2.14 基坑回填士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4.1 土块应打碎; 4.2.14.2 35 kV 架空电力线路基坑每回填 300 mm 应夯实一次;1 0 kV 及以下 架空电力线路基坑每回填 500 mm 应夯实一次,回填过程应清除树根杂草; 4.2.14.3 松软土质的基坑,回填土时应增加夯实次数或采取加固措施; 4.2.14.4 石坑应掺土夯实,石与土比例为 3:1 且掺土均匀; 4.2.14.5 冻土坑回填时不应夹杂冰雪块,并将大块冻土打碎掺以碎土,土块 最大允许尺寸为 150 mm; 4.2.14.6 回填土后的电杆基坑宜设置防沉土层,土层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 面积;培土高度应超出地面 300 mm; 4.2.14.7 当采用抱杆立杆留有滑坡时,滑坡(马道)回填土应夯实,并留有 防沉层。 4.2.14.8 杆塔组立及绝缘子安装: 4.2.14.9 电杆顶端应封堵良好当设计无要求时,下端可不封堵。 4.2.14.10 钢圈连接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宜采用电弧焊接,且应符合技术规定。 4.2.14.11 电杆的钢圈焊接后应将表面铁锈和焊缝的焊碴及氧化层除净,进行 防腐处理。 4.2.15 电杆立好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5.1 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 50 mm;电杆的倾斜,35 kV 架空电力线 路不应大于杆长的 3/1000;10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杆梢的位移不应大于杆梢 直径的 1/2。
4.2.11.1 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35 kV 架空电力线路不超过设计档距的 1%,
10 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 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
不应超过 50 mm;
4.2.11.2 转角杆、分歧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 50 mm。
4.2.11.3 电杆基础坑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电杆基础坑深度的允许偏差-50~ +100。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应按最深一坑操平。岩石基础坑的深度 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数值。
与螺母的配合应良好。
4.2.8 金具组装配合应良好,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4.2.8.1 表面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
4.2.8.2 线夹转动灵活,与导线接触密贴; 4.2.8.3 镀锌良好,无锌皮剥落、锈蚀现象。 4.2.9 绝缘子及瓷横担绝缘子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4.2.9.1 瓷件与铁件组合无歪斜现象,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 4.2.9.2 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4.2.9.3 弹簧销、弹簧垫的弹力适宜。 4.2.9.4 高压绝缘子安装前,应按每批到货数量抽取 5%(且不少于 50 只)进 行交流耐压试验,如不合格率大于等于 20%,则应对其余部分进行全都试验, 并将不合格的剔出。 4.2.10 架空线路的杆、塔上应涂写下列标志,并符合设计要求: 4.2.10.1 每根杆、塔的杆号; 4.2.10.2 高压路线的变电台、开关杆、分歧杆、换位杆、引入杆应有相序标 志。 4.2.10.3 线路的导线排列:面向负荷侧从左侧起,导线排列相序为 A、B、C; 环状线路或导线有换位时,按设计要求。 4.2.10.4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制造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形预应力混 凝土电杆》的规定,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0.5 表面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露筋、跑浆等现象; 4.2.10.6 应无纵、横向裂纹; 4.2.10.7 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 2/1000。 4.2.11 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