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 设计要求与荷载效应组合

第4章 设计要求与荷载效应组合


4.4.2 高层钢结构的稳定验算 稳定验算是考虑重力作用下的二阶效应(P-Δ效应)的钢结构 整体稳定验算。 《高钢规》 规定了可以不进行整体稳定验算的两个条 件,一是各楼层柱子平均长细比和平均轴压比满足一定要求,二是 按不考虑 P-Δ效应的弹性层间相对位移小于某个值。具体要求如 下: (1)对于有钢支撑、剪力墙或筒体的钢结构,且Δu/ h≤1/1000, 可不计算 P-Δ效应,只按有效长度法计算柱的承载力。 (2)对于无支撑的钢结构(纯钢框架)和Δu/ h>1/1000 的有支 撑钢结构,应按考虑 P-Δ效应的方法计算结构内力及侧移,侧移 应满足表 4-2 的要求。实际上大部分钢结构需要计算 P-Δ效应。
第 4 章 设计要求与荷载效应组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分别计算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然后从不同的 荷载组合中找到最不利内力及位移,进行构件设计。
4.l 承载力验算
根据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应按荷载效应组合值进行构件截面承载力验算。 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的一般表达式为: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γ 0S ≤ R
表 4-5 9度 ≤25 一 ≤50 一 一 ≤60 一 不应 采用 一 一 一 不应 采用
>30 一 >60 一 一 >80 一
注: 1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适当确定抗震等级; 2 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其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表中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规定采用; 3 板柱–抗震墙结构中框架的抗震等级应与表中“板柱的柱”相同。
(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地震作用强烈 或对地震作用敏感的结构延性要求更高;重要的、震害造成损失较 大的结构,延性要求也更高;由于计算结构延性比十分困难,也无 法提出确切的延性比要求,我国《抗震规范》采用了对钢筋混凝土 结构区分抗震等级的办法,不同抗震等级的构造措施不同,从宏观 上对不同结构提出的不同延性要求。表 4-4 列出了乙、丙类抗震钢 筋混凝土结构在不同设防烈度下的确定抗震等级的对应烈度,表 4-5、 4-6 分别列出了 A 级高度和 B 级高度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 表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下对应的抗震等级,特一级抗震等级延性要求最 高(只有 B 级高度高层建筑才有要求) ,然后依次为一、二、三、 四级。在构件设计时要按照结构的抗震等级进行配筋和构造设计。
4.4.3 高层建筑抗倾覆问题 如果高层建筑的侧移很大,其重力作用合力点移至基底 平面范围以外,则建筑可能发生倾覆问题。事实上,正常 设计的高层建筑不会出现倾覆问题。 在设计高层建筑时,一般都要控制高宽比(H/B) ,在基 础设计时,高宽比大于 4 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 底部不允许出现零应力区。其他建筑基础底面零应力区面 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 15%。符合这些条件时,—般都 不可能出现倾覆问题,因此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抗倾覆 验算。
4.5.1 延性结构的概念 延性是指构件或结构屈服后,保持承载能力基本不变阶段, 延性是指构件或结构屈服后,保持承载能力基本不变阶段,所 具有的塑性变形能力。 具有的塑性变形能力。 结构的延性越好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就越强。 延性一般指极限变 形与屈服变形之比,延性有截面、构件和结构三个层次。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截面的延性取决于破坏形式(是剪切破 坏还是弯曲破坏),弯曲破坏时截面的延性取决于受压区高度,受 压区高度越小截面的转动就越大,截面延性越好; 构件的延性取决于构件的约束条件、 塑性铰出现的次序和截面的 延性; 结构的延性取决于构件的延性以及各构件之间的强度对比。
抗震高层建筑的延性是通过合理选择结构体系、 抗震高层建筑的延性是通过合理选择结构体系、 合理布置结构、 合理布置结构、对构件及其连接采取各种构造措施 等多方面努力才能实现的, 等多方面努力才能实现的,施工质量好坏对结构延 性也有很大影响。结构延性不能、也不是通过计算 性也有很大影响。结构延性不能、 能够达到的。因此,通过设立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 能够达到的。因此,通过设立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 加强构造措施的方法保证结构的延性。 加强构造措施的方法保证结构的延性。
结构延性系数
结构的延性
弯曲耗能曲线
压弯耗能曲线
剪切耗能曲线 结构耗能曲线比较
地震作用与塑性变形的关系
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原则下,钢筋 混凝土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结构,即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允 许部分构件出现塑性铰,这种状态是 “中震可修”状态:当合理控 制塑性铰部位、构件又具备足够的延性时,可做到在大震作用下结 构不倒塌。高层建筑各种体系都是由梁、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作 为抗震结构都应该设计成延性框架和延性剪力墙。 当设计成延性结构时,由于塑性变形可以耗散地震能量,结构变 形虽然会加大,但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惯性力)不会很快上升, 内力也不会再加大,因此具有延性的结构可降低对结构的承载力要 求,也可以说,延性结构是用它的变形能力(而不是承载力)抵抗 罕遇地震作用;反之,如果结构的延性不好,则必须有足够大的承 载力抵抗地震。然而后者会多用材料,对于地震发生概率极少的抗 震结构,延性结构是一种经济的层建筑结构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高度(m) 框架 高度(m) 框架–抗震墙 框架 抗震墙 高度(m) 抗震墙 抗震墙 非底部加强部位抗震墙 框支抗震墙 底部加强部位抗震墙 框支框架 框架–核心筒 框架 筒体 核心筒 筒中筒 内外筒 板柱的柱 板柱抗震墙 抗震墙 框架 6度 ≤30 >30 四 三 ≤60 >60 四 三 三 ≤80 80 四 三 四 三 三 二 二 三 二 三 三 二 烈度 7度 ≤30 >30 三 二 ≤60 >60 三 二 二 ≤80 >80 三 二 三 二 二 二 一 二 二 二 二 二 8度 ≤30 二 ≤60 二 一 ≤80 二 二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二
4.5 抗震结构延性要求和抗震等级 抗震结构
位于设防烈度 6 度及 6 度以上地区的建筑都要按规定 进行抗震设计, 除了满足抗震承载力及侧移限制要求外, 还要满足延性要求,并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这是实现 “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措施。钢结构的材料本 身就具有良好的延性,而钢筋混凝土结构要通过延性设 计,才能实现延性结构。
a max 不大于 0.15 m / s 2 2 办公、旅馆 a max 不大于 0.25 m / s 4.3 稳定和抗倾覆
任何情况下,应当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和有足够抵抗倾覆的能力。 一般高层建筑的刚度较大,又有许多楼板作为横向隔板,在重力荷载下
不会出现整体丧失稳定的问题。但是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出现侧移后,重 力荷载会产生附加弯矩,附加弯矩又增大侧移,这是一种二阶效应,也称 为“P-△效应” ,它不仅会增加构件内力,严重时还会使结构位移逐渐加 大而倒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要考虑 P-Δ效应, 也就是所谓的结构整体稳定验算。
截面或构件的延性系数为极限变形与屈服变形的比值
φ µ= u 截面延性系数 φy
fu 构件延性系数 µ = fy
截面与构件的延性
当某个杆件出现塑性铰时,结构“屈服”,位移为结构屈服位移∆y。当 塑性铰达到一定数量以后,结构进入塑性变形迅速增大,这就是“屈服” 后的弹塑性阶段。当整个结构不能维持其承载能力,即承载能力下降到 最大承载力的80%~90%时,达到结构极限位移∆u。
侧移限制 4.2 侧移限制
4.2.1 使用阶段层间位移限制 结构的刚度可以用限制侧向变形的形式表达, 我国现行规范主要限 制层间位移:
(∆u / h) max ≤ [∆u / h]
式中,Δu 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组合计算所得结构楼层 层间位移,h 为该层层高,Δu/ h 为层间转角。应取各楼层中最大的 层间转角,即(Δu/ h)max,验算是否满足要求。上式右端是限制值。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限制结构层间变形的主要目的 目的是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限制结构层间变形的主要目的是 (1)防止主体结构开裂、损坏; )防止主体结构开裂、损坏; (2)防止填充墙及装修开裂、损坏; )防止填充墙及装修开裂、损坏; 人有不舒适感, (3)防止人有不舒适感,影响正常使用; )防止人有不舒适感 影响正常使用; 结构产生附加内力( - 效应) (4)防止结构产生附加内力(P-△效应) )防止结构产生附加内力 。
式中, S 是在不考虑地震作用的荷载效应组合值,即无地震作用组合的构件 内力设计值。R 是不考虑地震作用时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S ≤ R / γ RE
S 是考虑地震作用的荷载效应组合值,即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构件内力设计值。 R 是考虑地震作用时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地震作用对结构是随机作用,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承载力会降低, 抗震时受剪承载力 RE 就小于无地震时受剪承载力 R。但是,考虑 考虑 到地震是一种偶然作用,作用时间短, 到地震是一种偶然作用,作用时间短,材料动力性能也与静力性能 不同,因此可靠度可略微降低。 《抗震规范》又采用了对构件的抗 不同,因此可靠度可略微降低。 震承载能力调整的方法,将承载力又略微提高。 γ RE 就是承载力抗 震调整系数(见表 4-1) γ RE 都小于 1.0,是一种可靠度的调整。 , 是一种可靠度的调整 是一种可靠度的调整 受弯构件延性和耗能能力好, 承载力可调整得多一些,γ RE 值较小, 而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剪和偏拉时延性差, γ RE 较高,为 0.85,钢结 构连接可靠度要求高, γ RE 值也高。
4.5.2 概念设计及抗震等级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要点是 (l)选择延性材料。钢是一种延性很好的材料,钢结构是一种延性很好 的结构。砖石砌体构延性很差,高层建筑不能采用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 则介于二者之问,如果设计合理,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有较好的延性。 (2)进行结构概念设计。结构概念设计是保证结构具有优良抗震性能 的一种方法,概念设计内容广泛,选择对抗震有利的结构方案和布置,采 取减少扭转作用和加强抗扭刚度的措施,针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相应构造 措施,防止薄弱层过早破坏,防止局部破坏引起连锁反应,避免设计成为 静定结构,采用二道防线措施等等。应该说从方案、布置、结构计算到构 件设计、构造措施,每个设计步骤中都贯穿了抗震慨念设计的内容。 (3)设计延性结构。要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一定的延性,就必须保 证梁、柱、墙构件均具有足够的延性,要设计延性框架及延性剪力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