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社会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是在( D )A.东亚、中美洲和中国B.西亚、南美洲和中国C中美洲、中国和印度D.西亚、中美洲和中国2.在人类社会的家庭发展历史上,对偶家庭是( C ) A.第一种家庭形式B.第二种家庭形式C.第三种家庭形式D.第四种家庭形式3.中国的现代化起始于( A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立宪运动4.在《人的研究》中最早提出文化类型概念的民族心理学家拉尔夫·林顿是( D )A.英国人B.德国人C.法国人D.美国人5.资源具有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C ) A.廉价性和实用性B.再生性和广泛性C.社会效应性和稀缺性D.可获得性和可交换性6.奴隶制国家最早产生于( C )A.古巴比伦B.古中国C.古埃及D.古印度7.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 A )A.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B.美国实力的衰落C.华沙条约组织解散D.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出现8.民俗学的英文名为Folklore,这一名词是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在1846年创造的,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对这个词原意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D ) A.民间学B.残存文化C.神话学D.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9.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 A )A.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B.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C.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D.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10.人类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是( C )A.东亚、中美洲、中国B.西亚、印度和中国C.西亚、中美洲和中国D.西亚、南美洲和中国11.文化类型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民族心理学家拉尔夫·林顿的( D )A.《文化变迁论》B.《西方的没落》C.《历史研究》D.《人的研究》12.资本主义历史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1825年的( C )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13.世界联合国日是每年的( B )A.10月30日B.10月24日C.6月26日D.4月25日14.地球上出现第一次生命大爆发是在距今( C ) A.3亿年前B.5亿年前C.6亿年前D.8亿年前15.古典宗教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B )A.阶级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社会分工的扩大D.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16.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D )A. 1999年B.2000年C.2002年D.2001年17.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的著名理论是( A )。
A.“宇宙大爆炸”理论B.哈勃定理C.星云假说D.“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18.资源具有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C )。
A.廉价性实用性B.再生性广泛性C.社会效应性稀缺性D.可获得性可交换性19.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世纪时佛教兴起于( C )。
A.尼泊尔B.中国C.印度D.斯里兰卡20.1903年12月17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自由飞行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是( A )。
A.美国人B.法国人C.德国人D.英国人21.中国最早的城市出现于(D )。
A.公元前4000年B.公元前3500到3000年C.公元前3000年D.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间22.一般来说,乡村社会的习俗风情,总是产生于特定的( A )。
A.农业文明R地理环境C.气候条件D语言环境23.最早提出著名的太阳系“星云假说”的学者是( D )。
A.牛顿B.达尔文C.哥白尼D.康德24.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关系变化的根本动因是( D )。
A.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B.人的生活条件的变化C.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D.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25.英国在其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D )。
A.森林资源B.气候资源C.人力资源D.矿产资源26.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 B )。
A.1996年B.1995年C.1947年D.1944年27、人科的古猿之一(A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才跨入了人类社会的门槛,因而他被认为是“人类的前驱”,即“人类的直系祖先”。
A、腊玛古猿B、南方古猿C、直立人D、智人28、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 A )。
A、崇拜自然B、崇拜偶像C、崇拜神灵D、崇拜祖先29、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失、防御失的现代化,它的起点是( A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立宪运动D、辛亥革命30、发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开始于( A )。
A、波兰和匈牙利B、民主德国和波兰C、民主德国和苏联D、匈牙利和民主德国31、世界三大宗教是(D )。
A、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B、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C、神道教、佛教、伊斯兰教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32、文化类型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民族心理学家拉尔夫•林顿的( D )。
A、《文化变迁论》B、《西方的没落》C、《历史研究》D、《人的研究》33、阶级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D )。
A、生产关系的变化B、生产力的发展C、道德关系的变化D、私有制的产生34、国家的本质是(B )。
A、公共事务管理B、阶级统治C、调和阶级关系D、保护国民的安全35.发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开始于( A )A.波兰和匈牙利B.民主德国和波兰C.民主德国和苏联D.匈牙利和民主德国36.下列因素中不能成为文化类型划分依据的一项是( A )A.气候B.自然环境C.语言D.社会结构形态37.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是( A )A.独立的产权B.积极参与竞争C.自主经营D.成为市场主体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答: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它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
2.什么是“阶层”?答:阶层通常指同一阶级中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的不同或谋生方式不同而区分的社会集团。
阶层是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
不同阶级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
3.何谓市场经济?简要说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对资源进行社会配置、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运作形式。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市场主体的自主性;②市场关系的平等性;③市场活动的竞争性;④市场发展的开放性;⑤市场体系的完善性;⑥市场运作的有序性。
4.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以威胁或武力侵犯他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别国内政;和平共处。
5.什么是“哈勃定律”?答:“哈勃定律”是开展现代宇宙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由美国天文学家哈勃于1929年创立。
哈勃经过大量的实际观测发现,遥远的星体正在远离我们而去,整个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并且还发现,对于我们地球观测点来说,逾遥远的星体远离我们而退行的速度逾快,也即是星体背离地球逃离的速度与其距地球的远近成正比,离地球越远的星体,退行速度越快。
6.如何理解知识经济的内涵?答: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该组织提出,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人类社会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7.简述城市的含义。
答:学术界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为前提,以集聚经济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8.为什么说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答:文化冲突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它促成了文化的分化,打破了旧的文化体系,诞生出新的文化体系;它导致了文化的整合,使不同的文化系统之间在矛盾冲突过程中相互吸收、融合,以至于逐步趋于一体化。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9.简要回答人口爆炸主要给社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巨大压力?答:人口过量增长对物质生产带来巨大压力。
人口过量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使用。
人口爆炸引起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
人口过量增长阻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以上四点各3分)10.什么是民族?答: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生活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文化认知的稳定人群。
11.简述雅尔塔体制对于世界政治的意义。
答:雅尔塔体制是战后大国之间达成的对世界政治秩序重新安排的协议和谅解,这一体制虽然奠定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的基础,客观上减弱了美苏之间激烈对抗的程度,使战后的世界政治秩序获得了相对稳定,但是,这一体制又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严重地侵犯了广大中小国家的主权,损害了中小国家的利益,成为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紧张和动荡的根源。
12.如何区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答:一般说来,正义的战争有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非正义战争通常起反动作用。
区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首先必须确定战争行为主体的政治目的。
总的说来,一切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抵御外来侵略、促进社会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战争;反之,一切镇压革命、对外进行侵略扩张、阻碍社会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13.“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答:“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环境持续能力基础上;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鼓励对环境保护有利的经济活动;在发展指标上,不单纯用GN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环境、生活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
14.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答:(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3)直接城市化与职能城市化。
(4)平衡城市化与过度城市化。
15.简述现代交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交通运输事业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极大发展。
(1)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每一项进步必然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世界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变革性进步。
(3)现代交通的进步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16.如何理解法律的含义?答:法律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保证行为关系规范化的准则,它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它应当是通过利益调整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