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pptx
究竟应该如何认识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pptx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农业完全没有问题了。但农业的问题多是发展中的问 题、进步中的问题,并且都是可以找到解决方案的问题。例如,经过艰难而漫长的 谈判后,我国终于加入了。这意味着中国农产品市场已构成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 一部分,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可以在比过去更宽松的环境中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农 产品也可以在比过去更有利的条件下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 因素就是国际 。 侵。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制度下,即使中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全面开放,全球 化进程更加激烈地冲击中国农业,也很难对农村这一大块粮食市场构成威胁,因 为从总体上讲,农民基本上是不会靠买粮食过日子的。
()对于农业税费政策而言,尽管目前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被迫 缴费的问题,但这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不论是从国际经验、还是从中国实际来 看,对我国现存的十分脆弱的、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家庭经营制小农征收任何税 和 费都是没有道理的。如上所述,在欧美国家,农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政 府的 大量直接、间接补贴。而我国这样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产业在国家工业化 已经进 入到中期阶段的现在,不仅得不到反哺,还要继续被征收农业税,无论 如何也是 说不过去的。
因此,中国应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小农经济确立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 体形式,并把自给自足而不是家庭农业经营的市场化作为其经营的主要目标。当 然,这并不排除小规模的自由市场交易。我们千万不能照搬欧美国家的农业发展 模式,重要的是,即使搬来了,我们也执行不了。
.调整一些方针政策,其中主要的是两个方面的政策和一个体制:一是国家
一、农业经营:重点在于确立"双轨并行"的制度--稳定自给性小农,发展商 业性大农
(一)我国农业绩效总体很好,农业问题并不严重
农业是一个产业,所以,它只能承担起与其作为一个产业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根据经济学家的定义,农业的职能主要地表现在四种贡献上:产品贡献、要 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
这样看来,尽管我国农业发展曾经走过了许多弯路,但到目前为止的结果应 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了:全国城乡的食品供给常年基本有保障、丰年有余,粮食库 存充裕;即使在农业份额已下降到仅占总量%的今天,农业仍能为国家赚取一定 量的外汇收入(××年,我国农产品出口亿美元,顺差亿美元);劳动力和资金仍 不断地从农业部门释放出来;农业发展也支撑起了我国已初具规模的化肥、农机 、 农药、农膜等工业产业。所以,总体看来,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 的成 果。如果仅仅从一个产业的角度来看,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的农业发展 应该说 是健康的,并不存在大的问题。
()由于我国客观存在的非常紧张的人地关系,加上其大国特征,在相当长 一 段历史时期内,家庭小农经济应该被确定为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政府 应鼓励、提倡、支持目前以家庭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经营 结构, 而不是简单地提倡把小农经济完全引导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美、加、澳是因为其土地面积 多、人口少,它们必须用机械和土地来替代劳动力①,早见雄次郎(速水佑次郎 ) 和佛农·拉坦:《农业发展:国际前景》,中文版,商务印书馆,年。通过机械化 实 现规模经营。因为实行规模经营,自产的农产品无法完全自我消费,会有大 量的 剩余,所以,这些农产品必须进入市场。而且,由于这些国家有条件实现 规模经 营,农业劳动生产率很高,所以,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强
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决定了我国农村的小农经济既没有必要 走美、加、澳式的大规模的农业市场经济之路,也没有必要走像欧洲一些国家那 样依靠大量政府补贴的农业发展道路。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根本上做不到:因 为美国式道路需要其农产品有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欧洲式道路需要有很强的 政府财力作后盾。
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很多人把我国目前农业中存在的问题人为地夸大了, 把本来比较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弄得复杂化了。这很不利于我们对今后农业的健康 发展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当然,也就难以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例如,不少人在 谈到农业存在的问题时,会提到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太多。显而易见,这不是 农业的错。相反,这是农业进步的表现。至于如何为这些剩余劳动力找到出路,不 应该视为农业的问题,而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问题或体制方面的问题。
()对于国家粮食购销政策而言,适应我国加入后的新形势的需要,我国目 前 的粮食流通体制应进一步做彻底改革。如果考虑到以上提出的有关我国农村 小农 经济模式的设想,长远来看,国家根本上就不需要在以家庭小农经济为主 的农业 地区定购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地方性的自由市场或者个体、私人经营者 完全可以 在市场原则下自主决定其在这方面的购销经营行为。
.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在保持每家每户都拥有一小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的前提下, 如果我们又能成功地将大量的农业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及城镇地 区,那么,这一小块土地又会变成加强城乡联系的一种纽带。
(四)小农家庭经济在中国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有条件的。以下三个前提条件是必不可少的:.端正对农业的认识。总的说来,目 前我们对农业的认识是太"深刻"了,"深刻"到了沉重的地步。所以,从现在起,我 们应从三个方面"看淡"农业:
()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农业更多地只是起到一个基础性部 门的作用,而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决定部门。因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会 越来越小,其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低。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既要吸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世纪五、六十 年 代因过分强调工业化而忽视农业的教训,但也千万不可以在这方面矫枉太过 正。 我们应该清楚地明白,非农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一些人地关系方面与我国相似的国家,它们的农业发展模式又是与美、加、 澳不一样的。总体说来,它们的农业发展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纯为保护与储 备土地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以及营造自然景观而为之的环保型农业;另一种对于 农民来说是有经济目的的,农产品通常也进入市场,但由于政治(选票)与社会 公 平的需要,政府对农业实行大量补贴,以至于从经济上讲远不如进口农产品 更划 算。这种农业发展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真正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