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4古诗三首 最新
賞析重點 這首詩通過荷、菊、橙、橘等花果的變化,描寫秋末初冬的景色。
詩人用高度概括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殘秋之景:那曾經舖滿碧葉紅花的荷塘,早已紅衰翠減,枯敗的莖 再也撐不起如傘子般的荷葉了;園圃裏的菊花,凋謝枯萎,花葉無全,惟有枝幹傲霜鬥雪,依然挺拔。在 這初冬時節,荷與菊不得不讓位給生機盎然的初冬驕子——橙和橘。詩人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 一年最美好的風光,還是在這橙黃橘綠的時節。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我会写 寒
霜
我会写 菊
盖
我会写 送
君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
你知道叶绍翁吗?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 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
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叙宋高宗、孝
【诗文赏析】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
长沙市)岳丽山时所写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萧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 充满生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简析
• 这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 。诗中描绘了深秋季节山行时所 见 到 的 枫 林 晚 景 。 写 秋 景 的 诗 历 来悲凉,可是,诗人笔下的秋景却充满了生机,真可谓是秋天里的春天。
关于秋天的古诗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扇扑流萤。 色凉如水, 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 独凭危栏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 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裝。 粉蝶來難見,麻衣拂更香。 向風搖羽扇,含露滴瓊漿。 高豔遮銀井,繁枝覆象床。 桂叢慚並發,梅蕊妒先芳。 一人瑤華詠,從此播樂章。
詩人巧妙地運用虛字來表達遞進的詩意。「已無」、「猶有」、「最是」三詞,寫出冬日裏荷不如菊、 菊不如橙、橘的真實情狀,層層襯托,從而突出「橙黃橘綠」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橘樹在古人心目中, 一直是品格高尚的嘉樹。詩人借物喻人,在此也有讚頌劉景文的品格和節操的含意。
蘇軾這首詩把那些悲秋傷春的詩人們眼中最為蕭條的初冬寫得富有生氣和詩意,可見蘇軾曠達開朗、 不同尋常的性情和胸襟。
•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山的活动,写了诗人登山时看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登山时 的思想感情。写人、写景、写情,三者紧密结合,又以写景为主,这就是本诗 的独到之处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这屡屡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這首詩的結構…
山行
因為愛看
遠
近
景
景
停
車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坐:因为、由于。 于:比。
動動腦,想一想…
• 這首詩押什麼韻? • 它是寫什麼時侯的景致?由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來呢? • 「石徑斜」表示路是怎樣的? • 「白雲生處」指的是怎樣的地方?為什麼詩人會說「有人家」?他如何知道呢?
再想一想…
• 作者看到住在深山中的人家,心裡會有怎樣的感受? • 為什麼作者要停下馬車? • 「山行」的最後一句表現出楓林怎樣的狀態?
房子
—人家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 白云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这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远 景 。 第 一 行 描 写 了 秋 山 高 远 的景 象 , 表 现 了 诗 人 勇 于 攀 登 的 精 神 。 第 二 行 描 写 了秋 山 中 的 一 个 特 定 场 景 , 在 白 云 浮 动 的 天 空 下 山 窝窝 里 有 几 户 人 家隐约可见。
重陽席上賦白菊 滿園花菊鬱金黃, 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 白頭翁人少年場。
城東寺菊 黃花漠漠弄秋暉, 無數蜜蜂花上飛。 不忍獨醒辜爾去, 殷勤為折一枝歸。
到田野里走一走,写写你对秋天的感受。
你可以說出這首詩的大意嗎?
「提示」 作者上山時,看到了什麼? 想到了什麼?
「參考答案」 深秋,駕車行於山中, 被火紅的楓葉深深吸引。
远上寒山石径斜
jìng xié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小路。
小路
| 径
山 —远山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 )。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 )。 白云生处有人家
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车来欣赏这美丽的风景,那红色的枫叶 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
[简 析]
这 是 一 首 优 美 的 写 景诗 。 诗 中 描 绘 了 深 秋 季 节 山 行时 所 见 到 的 枫 林 晚 景 。 写 秋 景 的 诗 历 来 悲 凉 , 可 是 ,诗 人 笔 下 的 秋 景 却 充 满 了 生 机 , 真 可 谓 是 秋 天 里 的春 天 。
寒白山雲 Nhomakorabea楓
林
晚
楓 葉 比
二
月
花
石
人
徑
家
還 紅
认真思考
1.“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中的“坐”是什么意思?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所看到的(
)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
由(
)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之情。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思是:(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间)所看到的(深秋时节 )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 之情。
注釋 ➢ 荷盡已無擎雨蓋:凋零枯敗的莖再也撐不起像傘子的。 ➢ 盡:此處指荷花凋萎。 ➢ 擎:舉的意思。 ➢ 雨蓋:擋雨的傘子。此處指像傘子的荷葉。 ➢ 菊殘猶有傲霜枝:菊花凋零,只剩那不怕霜打的花莖依 然挺拔。 ➢ 傲霜:不怕霜打。 ➢ 最是:最好。 ➢ 橘:常綠灌木,葉長卵形,莖有刺,初夏開白色花,花後結實;至冬成熟,色紅或黃,味酸甜可食。
风霜雨雪 远走高飞 凉亭 停车 远近 车身
赠刘景文
苏轼简介: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 多艺的诗人。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 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山窝窝里 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生机勃勃,鲜艳夺目, 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这句诗成为千百年来人 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
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停车坐爱枫晚 停下车来欣赏这美丽的风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
霜叶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 )。
yú 霜叶红于二月花 那红色的枫叶比那二月的花还要红。
后 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近景 。 “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 一 行 , 生 机 勃 勃 , 鲜 艳 夺 目 , 清 新 刚 劲 , 形 象 鲜 明 , 给 人 一 种 秋 光 胜 似 春 光 的 美 感 。 这 行诗 成 为 千 百 年 来 人 们 广 为 传 诵 的名句。
一阵阵
吹动
,发出
的声音,让人感觉
,
江上的秋风使
不
禁
。
夜知
深有 篱儿 落童 一挑 灯促 明织 。,
他知道
, 你看,
。
(他看见)
,知道
。
一阵阵
吹动 (他看见)
,发出 的秋风使
的声音,让人感觉
不禁
。
,知道
。
,江上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
山行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返回
山行 远处/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然界千姿萬態,一年之中,花開花落,季季不同。詩人首先選擇了夏秋最茂盛的荷、菊,寫出它們入 冬後的衰殘,來襯托歲寒的橙、橘獨艷。首兩句字面相對,內容相連,是流水對。流水對的要求嚴格,既要 保持詞語對偶工整,又要使前後兩個詩句的意思連貫。「荷盡」和「菊殘」相對,「已無」和「猶有」相對, 「擎雨蓋」和「傲霜枝」相對。經這兩句一抑,到下面兩句一揚,使得詩人認為冬天是「一年好景」的看法, 具有強烈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