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依据,以及马克思设想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马克思坚持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预测未来社会,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最终发展变化的结果。

我们要牢记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目标前进,因此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关键词:马克思,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科学预测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测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依据1.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辩证唯物史观就是其一。

马克思在长期艰苦的科学研究中,主要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经过自己天才般头脑的分析认识,第一次把社会和人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了起来,看到了社会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

发现了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方面的伟大作用。

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重要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到“社会五形态理论”,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这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1.2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16世纪,到了19世纪30—40年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到达了顶峰时期。

这一时期的空想家们继承了以往空想家们的优秀思想,将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时期,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成就。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主张一切人都应当劳动,迅速改变贫困阶级的物质、精神状况,用统一组织社会生产的办法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对人的管理应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来代替。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反对大众的个人所有制的暴政”。

①傅立叶的理想社会是和谐制度。

他把和谐社会的基本单位称为‘法郎吉’。

这是一种城市和乡村相结合、工农业生产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集体经营的协作组织。

欧文则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

因此,他希望能够根据“联合行动、联合消费、联合保有财产和特权均等的原则建立起来的”②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公社组织。

虽然这三大思想家的学说存在缺陷,但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描述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思想来源。

1.3 19世纪30—40年代的社会历史条件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预测的现实依据从1825年,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爆发经济危机以来,平均每隔10年左右就会发生1次,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还形象的用了“出轨”一词。

爆发经济危机,将直接导致产品滞销,交易停顿,失业人数增多,这就会使广大工人阶级的生活无法保障,他们一无所有,为了生存,他们势必将采取行动改变现状,这样就导致了著名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相继发生。

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已经可以与资产阶级相抗衡。

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既向社会主义思想家提出了创立科学理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为革命理论的创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马克思所看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成为了他对未来社会预测的现实依据。

2 马克思设想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我们要学习和把握马克思研究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才能学习和把握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

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重大区别在于能否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社会的基本前提。

2.1依据历史规律预见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展望,是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的。

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

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我们理解①资料来源:《傅里叶选集》[M].傅里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02):247②资料来源:《欧文选集》[M].欧文.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01):327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为展望未来社会提供了科学依据。

而他之所以能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因为他把握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正如列宁所说: “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

”①2.2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一般特征马克思着力研究的是私有制社会发展最完备的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它是孕育着未来新社会的母体。

他们从正反两个方面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从而提出未来社会的特征。

一方面,他们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来从反面揭示未来新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同的特征。

另一方面,他们通过考察资本主义发展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从正面来对未来新社会的特征做出预见。

当然,这些新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只有在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后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并成为新社会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在预见未来社会时,把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与社会生活的具体形式区分开来,把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具体细节区别开来,只限于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做出预见,而把未来社会的具体形式和应采取的具体措施留给后人的实践去回答。

2.3反对把关于未来社会的预见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对预见未来社会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反对人们把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看法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

马克思拒绝把“构想未来并使它适合于任何时候”②当作自己的任务。

恩格斯也明确指出: “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

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 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③这就启示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与当今时代特点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实践的结合中不①资料来源:《列宁选集》第3卷《国家与革命》.列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187页。

②资料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5——456页。

③资料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8页断深化对未来社会的认识。

3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许多不同的方面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做出了科学的预见。

把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1社会物质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 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①他们认为,未来社会的生产力之所以能得到高度的发展,是因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方面的桎梏已被打破。

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产品极为丰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为共产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个人消费品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按需分配”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以及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基础上的。

那种把“按需分配”理解为是为所欲为地索取等观点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歪曲。

事实上,由于共产主义新人全面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及其发展更趋于合理,摆脱了私有制社会中那种人为膨胀的贪欲和被扭曲的需要,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不会去占用超出自己需要的物品。

而且物质需要的满足使人们更多地追求满足精神消费的需要,比如自我修养,创造性劳动和奉献的需要等。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克服了“按劳分配”的历史局限,第一次实现了人类社会在满足需要和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3.2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是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体现。

到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分配上真正平等的实现,由于社会成员之间不再有物质利益上的冲突,由于社会教育发展等,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

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在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的体现,也是共产主义社会能①资料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8页够实现“按需分配”的重要条件。

人们在“各尽所能”地为社会创造了极为丰富的产品之后,当然也就有理由“按需分配”地充分满足自己的需要。

共产主义社会人的精神境界表现在许多方面,集中体现在个人对于他人、个人对于集体和社会的态度上,而高尚的精神境界则表现为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

那时,人们不仅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也极其乐意为社会公共事业做贡献。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阶级的消灭、国家的消亡,三大差别的消除,社会关系实现了高度的和谐。

这种和谐不仅是宏观层面的,也是微观层面的。

共产主义社会还会有矛盾,因为在几乎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千万次的人际互动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

这些问题能够随时产生和随时解决,主要靠的是道德的调节,特别是靠人们的精神境界。

当这样的精神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时候,生活就会真正成为高度和谐愉快的生活,人们之间真正形成和谐友爱的关系。

3.3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它指的是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只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的发展。

那时,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人们的发展相互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条件。

其次,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

再次,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不仅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各方面才能都得到发展,人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

最后,人的发展是充分的发展。

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相互推动,共同提高,以实现更加充分的发展。

第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同一个过程,可以说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马克思根据经济社会形态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人的发展过程抽象为三个历史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