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合理有效地布置与批改数学作业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
随着新课程方案的全面推进,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各方面进行减负,从学生书包的重量到课堂的容量。
新课改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等.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却往往被忽略。
从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其作业的布置也应是我们改革的重心,不应被忽略。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技巧是一门学问。
那么,究竟该如何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合理有效地布置与批改作业?下面就此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素质教育作业布置作业批改
1.要力避重复性,讲究数学作业的趣味性与训练性
苏霍姆斯基说的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
”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的、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训练,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作业素材尽量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
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2.要努力追求数学作业的探索性与开放性
以往一味要求学生按课本做题,以期考试中能有好成绩,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我们必须把学生从有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开放性的练习题,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这也是符合时代需要的。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
通过设置一些探索题与开放题,能更多地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量
就“量”而言,认真地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
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
况且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这就从两方面说明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更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所以,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
一般来说,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较为适宜。
当然,作业量的确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练习,须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要达到练习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4.作业形式要多样化
传统数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陈旧的作业形式,单调,乏味,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创新,抹灭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上也于独领“风骚”,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改革,善于超脱、敢于创新。
因此,教师应该大胆尝试:平时可以布置少量的作业,大力提倡举一度兰,一题多解的方法,要求学生写好作为小结,可以不拘形式,畅所欲言,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独特想法或结论应以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内容加以选择。
比如要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情况,可以采用开展长周期作业等方式。
要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书面考试等形式。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可以通过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反映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
5.作业布置要突出层次性与全面性,要防止单一化
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满足能力。
由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掌握知识水平不一样,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教师要改变作业单一化的弊端,坚持差异理论,找准学生最近的发展区,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
在备课中,教师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和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改为弹
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使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
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思,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分档作业要按学生学习程度分类对待,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并且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畏困难,努力向更高一层次的作业题挑战。
作业题设计要做到“上不封顶下保底”,定内容而不定人数,让不同层次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各有所得,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总之,数学作业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作业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布置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重视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