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胃疾病自我保健

肠胃疾病自我保健

肠胃疾病自我保健之胃下垂肠胃疾病自我保健之胃下垂胃下垂一、病症特征所谓胃下垂,就是胃在站立时明显下移,甚至从上腹移至下腹。

主要特征为脾虚气陷,形体消瘦、肌瘦不坚,嗳气不舒,漉漉有声等;诊断要点为腕腹胀坠作痛(食后尤甚),平卧或用手上托胃部则症减,站立时常可见下腹膨出,伴有较为明显的恶呕、食欲不振、食量减少、腹部胀满、小腹坠胀、心窝部沉重不适、嗳气、便秘、腹泻或交替发生等症状,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倦怠无力、头昏失眠的情形。

X 线胃肠钡餐造影,可见胃下垂症。

二、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胃下垂是由于胃壁及腹部肌肉松弛的结果。

中医学则认为: 胃下垂多因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劳倦过度,或先天禀赋薄弱等,导致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升举失和所引起。

因脾虚则失健运,纳食减少,味不能归于形,故可使形体瘦削,肌肉不坚,从而形成胃下垂。

因运化受碍,气机阻滞,故常夹有气滞、痰湿等实证。

三、药膳治疗如此,胃下垂的治疗和保养应该采用何种手段呢?怎样才能有效缓解胃下垂造成的不适?目前,西医并无十分有效的治疗办法,中医对于胃下垂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以补中益气为主,胃阴虚亏当濡养胃阴,并根据兼夹症候,配以行气,化痰湿、降逆等法。

可以应用升麻提胃方(每日取一付,将方中的苗药饮片加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直接带水煎煮,大火煮沸,小火慢煎。

滤出汤汁后,早中晚分次服用即可。

)或用补中益气汤药物治疗。

中成药有补气提升片。

常用的临床验方、偏方主要如下:1.猪肚白胡椒补益脾胃[方剂]猪肚250克,白胡椒15克。

[制用法]猪肚洗净切片,同白胡椒共煮熟后分2或3次食用。

[功效]补益脾胃。

治胃下垂及胃寒疼痛。

[验证]刘xx,男,29岁,经查患胃下垂,食用上方、痊愈。

[备注]牛肚可代替,功效相同。

2.敷脐法治胃下垂[方剂]蓖麻子仁3克(选饱满洁白者为佳),五倍子1.5克。

[制用法]上两味料为1次用量。

将两味捣碎,研细,混匀后加水,制成形似荸荠状、上尖下圆的药团,大小可根据患者脐眼大小而定。

将药团对准脐眼塞上,外用橡皮膏固定,每日早中晚各1次。

用热水袋放于脐眼上热敷,每次热敷5 -10 分钟,以感觉温热不烫皮肤为度。

一般4 天后取掉药团。

贴敷3 次为一疗程。

一疗程后可做x 线造影复查。

如胃的位置已复原,应停止用药;未复原,可再进行第二疗程。

[ 功效] 除湿通络,敛肺涩肠。

用治胃下垂。

[ 验证] 据编者调查、观察,多名患者用上方治愈。

[备注]据《老年报》介绍,采用此方治疗期间,应注意:① 治疗不宜在寒、暑天进行,一般以室温在20 C左右较好。

② 治疗期间应适当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适当减少茶、汤的饮用童,少吃水分量多的食物,饮食以少量多次为好。

③ 禁房事。

④ 热敷时腹部可能出现较强的牵拉感,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个别病;人可出过敏反应,应引起注意,过敏者应停用。

⑤ 吐血的病,人及孕妇,不宜采用此法治疗。

3.加味积术汤治胃下垂^[ 方剂] 枳实15 克、白术15 克、生姜10 克。

[ 加减] 消化不良者加生三仙各10 克,同煎。

[ 制用法] 煎l5Oml ,日3 次,食前半小时服之。

[ 功效] 主治胃下垂弛缓无力、排空时间延长、水饮停留、上腹胀满、动摇有声(震水音)。

[验证]周某,女,33岁,就诊日期:1980年5月6日。

患者上腹胀满,食后明显,纳差乏力1年余。

曾住院诊断为胃下垂,近来;上腹胀满加重,食后更甚,上方加生三仙煎服,服2周后胀满减轻,4周后食后无不适,胃纳增加,体力亦好转。

[备注]枳实理气开胃、消食除满,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使胃肠有一定的兴奋作用,能使胃肠收缩节律有力。

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和中,现代药理研究有增加体重,增强肌力的作用。

生姜温中化饮、理气健胃,故三药合用相得益彰,能提高疗效。

加强腹肌锻炼,忌食油腻不易消化之食物。

4.蓖倍膏治胃下垂[方剂]蓖麻子仁98%,五倍子2 %。

[制用法]将蓖麻子外壳剥去,除瘪的,灰的,选用饱满而洁白的仁。

将五倍子去除灰屑,研成细末过筛,然后将蓖麻仁和五倍子末按上述比例混合均匀,打成烂糊,制成每颗重约10克,直径1.5厘米的药饼收贮备用。

成人每人用量1粒,点准百会穴(剃去一块头发,与药饼等大),将药饼紧贴百会穴上,用纱布绷带固定,不使移动。

每日早、中、晚各1次以搪瓷杯盛半杯开水、将杯底置于药饼上进行热熨,每次10次钟左右,以感觉温而不烫伤皮肤为度。

一次贴上药饼,可5 昼夜不换。

如第1 次治疗完毕,自觉症状未见好,休息1 天后,进行第2 次治疗,一般以10 天为度。

[ 功效] 收敛固脱。

[ 备注] 引自1974 年《四川中草药通讯》(3)本方对子宫脱垂,脱肛也有一定疗效。

[ 验证] 坚持用药,效果甚佳。

余精心治疗6 例,显效28 例,好转18 例,有效率为75.4 %。

5.二麻膏治胃下垂[ 方剂] 蓖麻子仁10 克,升麻粉2 克。

[ 制用法] 将蓖麻仁捣烂如泥后拦人升麻粉,制成直径2 厘米,厚1 厘米圆饼备用。

将患者百会穴周围(直径2 厘米)头发剃掉后,上置药饼,用绷带或其它方法固定。

敷药后让患者取水平仰卧位、宽松裤带,将盐水瓶(80C)熨烫药饼,每日3次,每次3分钟。

每块药饼可连续使用5 天,休息1 天后,更换药饼。

10 天为l 疗程。

治疗以饭后2 小时进行为宜。

[ 功效] 升提固脱。

[ 验证] 治疗268 例。

痊愈105 例,显效70 例,好转78 例,无效15 例,总有效率为94.4 %。

[备注]引自1987年,《上海中医药杂志》(8)。

心脏病、高血压、呕吐、咯血患者及孕妇忌用。

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不暴饮幕食, 不作剧烈运动,禁止房事。

药饼切勿内服。

以防中毒。

如果胃的位置已在骼蜡连线6厘米以上,症状基本消失,则不需继续治疗。

用药后患者胃蠕动增强,上升感越明显,疗效越好;个别患者用药后有恶心、胸闷、小腹牵拉性或撕裂样疼痛,一旦停止治疗,症状即消失。

6・云苓、党参治胃下垂★[方剂]云苓25克,党参、黄罠、山药、当归、山楂各15克, 柴胡、郁金、白术、枳壳、鸡内金各12克,升麻、陈皮、甘草各9 克,大枣10枚。

[加减]若痛甚者,加元胡12克;若肝脾下垂者,加鳖甲31克, 若溃疡者,加白岌12克,乌贼骨15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

每日1剂。

[验证]用上药治疗胃下垂103例,其中痊愈者54例;显效者25例;有效者22例;无效者2例。

用本方治胃下垂5-8cm的患者,一般服药15剂即可获痊愈。

7・肉桂等治胃下垂[方剂]肉桂1克(刮去粗皮),炒五倍子2克,炒何首乌3克。

[制用法]将上药分别研为细末,混匀,每日1剂,用凉开水送服,20天为1个疗程。

[验证]用上方治疗胃下垂患者60多例,用药1-2个疗程后,自觉症状消失,食欲正常,部分患者经x线复查,胃体上升3-5cm。

8・鲜仙人球瘦猪肉治胃下垂[方剂]鲜仙人球50-60克,瘦猪肉30-50克。

[制用法]先将瘦猪肉剁碎制成肉饼后,与仙人球一起煮熟,晚上睡前顿服,每日1剂。

1个月为1个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验证]用本方治疗胃下垂患者肠例,均获治愈。

其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20例;2个疗程治愈者13例;3个疗程治愈者3例。

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

9・西洋参等治胃下垂[方剂]西洋参5-8克(磨汁冲服),生黄罠20-30克,白术、升麻、枳实、青皮、女贞子、枸杞子各10-12克,砂仁、甘草各8-10 克。

[加减]若伴湿热者,加川黄连6-8克,苍术10-12克,麓香10 克;若伴气滞者,加苏梗、广木香各6-9克;若伴溃疡者,加乌贼骨20克,白芨15克;若中气下陷者,加葛根15-20克,炙甘草10-12 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10剂为1个疗程。

[ 验证] 用上药治疗胃下垂患者101 例,其中治愈者(胃下垂恢复正常,主症消失)95 例;显效者(主症基本消失,胃上提3 -5cm 以上)4 例;无效者(治效前后无明显变化)2 例。

服药期最短者l 个疗程,最长者3 个疗程。

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

10 . 黄芪首乌治胃下垂[ 方剂] 生黄芪25 克,何首乌、全当归、鸡血藤各15 克,柴胡20 克,炒葛根、升麻、山萸肉、香附各12 克,生甘草10 克。

[ 加减] 若患者口苦泛酸者,加吴茱萸、川黄连各8-10 克;若患者口淡无味者,加焦三仙、藿香各10-12 克;若大便秘结者,加郁李仁、生川军(后下)各8-10 克;若大便稀溏者,加怀山药、生薏苡仁、茯芩各10-15 克。

[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1 剂,分早、中、晚3 次口服,半个月为l 个疗程。

[ 验证] 用本方治疗胃下垂患者45 例,经用药1-2 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40 例;显效者3 例;有效者2 例。

四、保健治疗1、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力。

尤其做气功(内养功),对胃下垂有显著疗效。

2、食物要有营养,易消化,体积少,动物蛋白及脂肪含量多一些,少吃多餐,细嚼慢咽,少食过于刺激的食物以及汽水豆类等易产气的食物,禁止暴饮暴食。

3、进餐前散步,进食后平卧一段时间,可减轻胃下垂症状。

4、腹壁运动:取坐位,两腿并拢,双手自然摆放。

配合呼吸,使腹壁一张一缩进行前后运动。

每顿饭前做一次,每次做30—50 下。

5、臀部运动:仰卧床上,两手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屈曲,两脚掌蹬在床上,使臀部尽量上抬,并停顿3 秒钟后放下。

每天早晚各做5—10 次。

、6、双腿运动:取仰卧位,两腿并拢,直腿举起。

双腿悬在离床20—30 厘米高处停止不动,控腿约10秒钟,随即还原。

稍事休息后再次举腿。

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做10—20 下。

7、还可做仰卧起坐、抱膝抬髋屈腰、双足空中踩自行车等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