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化网络平台

数字化网络平台

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而数字化校园建设更是提升办学实力,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促进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有力举措。

为了加速学校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我校信息化教学水平,为此我校决定制定用“数字化校园”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项目建设计划。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求论证职教新干线是由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共同组建的共享型网络学习平台,是创新教育、改革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

职教新干线作为职教资源的“航母”,已于2009年在湖南省全面启动,湖南省教育厅还于2010年4月23日下发了《以职教新干线为引领,打造网上湖南职业教育》的通知。

湖南省的职教新干线是由省教育厅主管、省教科院职成所承办的湖南职业教育网站,是以个人空间为基础,基于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

由省教科院职成所为全省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及县级职教中心牵头学校统一注册机构空间(示范性中职学校同时又是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牵头学校的只注册一个空间),并在职教新干线网站首页建立一个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的工作空间。

要求各单位组织专门力量,按照申请注册机构空间——制定栏目方案——开展网页主体设计的顺序,仿照职教新干线模式进行建设,并明确一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空间建设工作。

我校是首批重点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早在2000年就着手校园网的建设,并于2010年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成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数字化校园,配备了较为完善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以职教新干线为引领,通过应用带动,建设覆盖全校的网络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已有基础。

为加强我校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职教资源共享、共用,我们将充分利用职教新干线,加速学校信息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我校信息化教学水平。

为此特制定利用“职教新干线”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项目建设计划。

(一)、必要性1、数字化校园是指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全校所有部门的信息编码统一,使学校的所有信息能够实时自动的互连互通,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将学校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网络应用系统,进行了统一整合,消除了学校信息孤岛问题。

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清除对数据的重复管理、数据冗余,以及数据不同步的问题。

学校各个部门分别管理自己业务的相关信息,数据采集入口唯一。

所有信息实现共享,当某个部门需要用到其他部门信息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得,这样就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劳动,节约了人力成本,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存储。

2、“数字化校园”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引入到教学中,对课程体系科学重组和改革,最终实现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式的改革。

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为人才培养的改革创造条件,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准确便捷的服务。

因此建立一个合理、开放和基于标准的内部网络应用平台是很有必要的。

(二)、迫切性1、数字化校园建设能有力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革,能提高学习的趣味性、灵活性和生动性,促进学习内容和策略的更新,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它融合了各种教育形势的优势,将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传输到四面八方,提高学习的开放程度,更有利于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2、数字化校园建设优化教学资源库,有利于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岗位进修提高,扩充教师教学资源量;让教师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黑板。

能够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促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

3、“数字化校园”充分利用职教新干线,可构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学习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动态开放、社会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4、“数字化校园”充分利用职教新干线,可以实现在线辅导、在线培训,企业员工可以在职校新干线这个虚拟的职校环境中得到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学习。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三)、可行性1、我校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校园网。

校园主干网络1000兆、桌面10兆的以太网系统。

学校网络机房有服务器4台,安装了硬件防火墙,并安装了正版网络版杀毒软件,能有效抵御各种网络病毒的侵害。

学校现有信息接入点800多个,基本实现了校园网络化。

2、我校准备新建多媒体教室20间,每间教室彩投影设备连接笔记本电脑上课,添置教学办公电脑122台,新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一间,企业网搭建设备一套。

3、教师队伍普遍具备多媒体教学相关技术技能,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信息技术开发团队。

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立足于学校网络环境现状和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的、先进的、完善的计算机网络。

以职校新干线为引领,通过应用带动,建设覆盖全校的网络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实现优质职校资源共享,建成优质教学资源库,创新教学方式和环境,创建个性化空间,打造优质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数字信息化教学水平。

(二)、具体目标1、新建多媒体教室20间,教学办公电脑122台,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一间。

2、依据学校建筑布局,对机房环境、供电系统、光纤连接、机柜及布线系统进行改造。

使中心机房具有独立的ups 配电室,具备恒温、防静电、防雷功能。

3、构建开放式课堂,以职校新干线网站为核心,充分利用优质的职教资源,促进学校教学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

以学习者为中心,开放课堂内容、组织形式、评价体系,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4、全校所有教师必须在职校新干线上创建具有个性化的空间,并上传优质电子课件。

5、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组织教师学习课程设计理论,提高教学整合能力,培训教师多媒体操作技能,提高课件制作能力;一年内全校教师都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我校成为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一面旗帜,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成为职校新干线上的一大亮点。

6、建立起基于网络的教与学交流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学生德育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行政管理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信息化、校企合作与就为信息化。

三、建设思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指导方针:设施是基础,资源是核心,应用是目的,管理是保障,领导是关键。

1、制定合理、符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需求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方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以加强硬件建设为基础,数字化建设的条件。

加大资金金投入力度,想方设法保障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人、财、物。

推进创新管理制度。

3、加强软件建设为重点,提高数字化建设的水平。

进一步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抓好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把数字化教学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把学校数字信息化管理人员派到高校和软件制作公司学习。

开通面向公众的数字化校园,通过“多媒体电子课件制作竞赛”、“成果展示”、“技能大赛“、”网上教学比武”等方面的信息资源,逐步建成学校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提升数字化信息普及率和应用水平。

4、抓好项目建设的监督和管理,重视各种制度建设。

5、抓好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信息化校园领导小组、专家小组、网络信息管理委员会、项目执行小组和信息技术培训中心等。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一)、硬件支撑平台建设1、新建多媒体教室30间每间教室采用投影设备连接笔记本电脑上课。

2、添置教学办公电脑122台。

3、新添置企业网搭建设备二套。

(二)、网络平台与应用软件建设具体应用 用户角色1、门户网站建设完成校园网站的升级和改造工作,建立综合信息门户,建成面向教育教学、德育教学、招生就业、校企合作等多向交流平台,成为湖南省职业教育新干线的支线平台。

将各类数据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将分立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

2、办公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学校办公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为目标,包含消息管理、公告管理、通知管理、共享管理、短信管理、文件传输、工作日志、日程计划、任务管理、会议管理、通讯录、工作流程、公文审批、收发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活动管理、值班管理、来访管理及报表等。

融入“以人为本”、“工作流程自动化”等协同管理思想,改变传统“低效率高消耗”的办公模式,有效解决学校内部“说破嘴,跑断腿”的事务管理难题,使得各级管理人员及教职工能够方便快捷地在网上交流与共享工作信息、高效协同地开展各项工作。

3、教务系统建设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服务的综合管理系统,系统的上线运行能够使教务管理部门有效安排与管理监控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情况,有效协同工作。

1、教学资源与教学资源共享系统建设①采取购买的方式,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基础上,引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部分新增模块,实现教学数据统一管理,实现教学动态管理,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②建立并充实数字化资源库,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科研资源,将教学光盘、教学课件、教案、教学大纲等资料充实到资源库中,建立师生网上互动交流平台,实现在线答疑、在线学习与沟通。

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指导。

建成学生作品展览数据库,并向社会开放,从而扩大我校的影响力,推动我校的特色建设。

③建设与职教新干线紧密对接的教学资源库,存放各种数字化的教学素材,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

另外在职教新干线上为学校教师在网络上建立一个空间,用户可以写教案、博客、日记、心得,发布课堂视频,与其它教师交流经验,学习职教新干线上优秀的教学视频与经验。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继续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现有图书馆硬件设备。

新建一个60座电子阅览室;增加馆藏电子图书10万册,建过建设,把图书馆建成全省同类学校一流水平的数字化图书馆。

3、公共资源服务系统建设在现有10个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新增30个多媒体教室,同时新增计算机实习教室2间,学习办公电脑122台,满足学校现代化建设要求,保证新增的教室能达到省内同类学校的先进标准。

4、公共实训系统数字化建设实验实训教学是教学水平评估和授权单位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观测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环节。

按照“认知实习→技能仿真→实践操作”的流程,学校“十二五”规划建设8000平方米国内一流,由符合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实训设备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培养学生认知实习和模拟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水平。

5、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学校现有网络教学资源还不够完善,同时,数据资源整合问题突显,数据整合能力达不到要求,拟通过对现有部分服务器进行硬件升级改造,引进远程视频、音频教学资源点播系统,增容网络教学资源等手段,对学生数据、课程数据、教学运行数据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面向海量数据处理,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和数据挖掘分析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