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足球队实施方案

足球队实施方案

甘州区马神庙街小学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体群字[2009]54号)的文件要求,省、市、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有关精神,了推动我校足球活动的开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通过足球文化宣传、快乐足球进课堂、足球竞赛等校园足球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班级、校级足球队建设,参加各类足球比赛,在学生中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校园足球文化,从而发现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二、工作方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和体能,培养拼搏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我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学校为依托、体教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各部门和相关组织要从全局的高度通力合作,充分发挥我校资源优势,增加投入,创造必要条件,为我校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机构(一)马神庙街小学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为了加强我校校园足球工作的领导,成立我校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马建国校长副组长:王爱玲学校分管体育副校长何晓明教导处分管体育副主任成员:董明善党支部书记王小平副校长尚学军教导处主任彭琴教科室主任王天磊办公室主任梁德聪德育处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王兴虎总务处主任马峰校园足球指导员四、职责分工(一)教导处负责快乐足球进课堂教学督导、检查。

(二)教导处负责师资培训,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足球活动和比赛;负责组队参加小学各级足球联赛;负责参赛运动员的学籍及注册管理。

(三)体育组负责具体实施校园足球进课堂和各类足球比赛。

(四)校园足球指导员负责快乐足球进课堂的指导与足球基本技术训练。

五、实施内容(一)校园足球文化活动1.以足球活动为切入口,以个人、班级、学校等多种组织形态为基本活动单位,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聘辅导、自主活动、自主管理的过程。

2.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利用校园电视台、版报进行校园足球宣传。

通过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宣传、班级文化橱窗等途径创设足球文化氛围,宣扬足球的历史、足球的魅力、足球事业对国家实力的提高作用等,开展足球征文活动、演讲活动、足球知识竞赛、板报赛、摄影赛、绘画比赛等足球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培养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

(二)快乐足球进课堂1、各教学班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快乐足球,快乐足球以游戏为主,包括运球、传球、射门攻擂赛、绕杆比赛、四对四比赛、五人制足球比赛等,包含一定的技能训练或竞技对抗的内容,使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参与的项目,积极参加足球活动。

2、在中、高年段班级中,安排一定课时的足球教学内容,不断总结经验,培养骨干,为全校普及校园足球运动打好基础。

(三)足球竞赛1、各班有5人(男、女不限)以上参加体育俱乐部足球训练。

2、成立班级足球(男、女队)代表队,组织参加年级足球比赛。

3、培训足球小裁判,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及比赛工作。

4、组建校足球队,积极参加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创建阳光少年,魅力教师,魅力校园特色学校的探索历程《人民教育》2009年第3期重庆市渝中区大田湾小学是闻名遐迩的传统足球特色学校,1985年重庆市渝中区区委、区府授予大田湾小学足球摇篮的荣誉称号,1993年被国家体委和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足球重点学校,1998年被重庆市体育局和重庆市教委命名为重庆市足球重点学校。

自1981年以来,我校向国家、省、市体校、体工队输送了200多个足球运动人才。

其中姚夏等足球明星以及刘劲彪、彭小方、宋剑秋、胡磊、王祥、王锴、黄希扬等足球新秀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多年来,我校在重庆市小足球联赛、渝中区小足球联赛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常年获得冠亚军。

70年代初期,由于当时学校的课余生活还十分缺乏,学生放学后要么直接回家,要么约上几个同学一起玩耍,而我校地处重庆市大田湾体育场附近,因此喜爱足球运动的体育教师张在贵,从1972年那年开始就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带着十七八个爱好足球活动的学生在体育场踢球。

后来,重庆市体委恢复了青少年足球赛,由于当时参赛队少,大家水平都不高,大田湾小学小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竟夺得了重庆市第一名,这对学校的影响非常大。

重庆市体委决定让我校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少年足球赛。

张老师接受到任务之后,于是,他开始组织学生正规训练,每天早上六点钟左右就能见到张老师带着学生训练的身影,下午4:30至6:30又进行训练。

经过近一年的训练,我校足球队率先在市里萌芽杯比赛中获得了冠军,1981年我校第一次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萌芽杯(南方赛区)足球赛获第四名。

从此,我校便与小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1年至1991年间,我校足球队七次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重点城市萌芽杯贝贝杯小足球赛;一次代表四川省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小足球夏令营足球赛;八次代表重庆市参加四川省萌芽杯小足球赛。

1983年至1985年,在四川省萌芽杯足球赛上,我们获得三连冠。

重庆市渝中区区委、区府将足球摇篮的大匾牌送给我校,这样我校由一所普通小学逐步成长为一所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体育特色学校。

二、足球摇篮求发展:<克服困难,坚持足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足球热在中国大地升起。

但中国足球运动很落后,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仍须努力。

此时,小平同志提出:足球运动应从娃娃抓起。

自此,我校开始组建足球队进行正规的训练。

1979-1984年是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初始阶段,那时参加足球活动的学生极少。

特别是足球队训练规范了,训练时间增多之后,学生家长不理解不支持,认为能上好课、考好成绩就不错了,还踢什么足球,会影响成绩;一些老师也不支持,认为不利学习,不好管理;社会也不理解,认为不务正业,开展足球活动面临着许多困难。

当时的校长李必秀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支持在学校开展足球活动。

向家长做说服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提高认识,选派教育思想端正的教师做有球队学生班级的班主任,就这样小足球活动坚持下来了。

建章立制,稳步发展。

学校的教育改革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

1985 —1993年学校进行单科单项教学改革,使学校教育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

1986年7月,我校足球队代表重庆市,参加了在安徽蚌埠举行的全国足球重点城市萌芽杯南方赛区的比赛。

赛前给队员们提出:团结协作、勇敢拼搏、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在与武汉队比赛那天,天不作美,大雨之后球场上坑坑洼洼积满了水,球粘在泥地上不能滚动,队员们的鞋上带着泥跑动作很吃力,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但我校的小足球队员不怕困难,不怕艰苦。

尽管上场没几分钟就摔得一身稀泥,个个像泥人一样,只见两只乌黑的眼珠滴溜溜地转动,但两只泥腿仍然在球场上拼命地来回奔跑,自始至终队员们都保持了高昂的士气。

最后,以0:0平了武汉这支强劲的对手,我校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我校队员姚夏在这次比赛中表现特别突出被评为赛区优秀队员。

这场比赛对小足球队的发展壮大影响特别大,使学校教师对开展足球传统活动的认识有了提高,参加足球训练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这期间学校足球队员增至近百人,外区县喜欢足球运动的学生来我校就读的也逐年增加,至1993年我校球队住读学生达到近70人。

因此,学校对足球活动的管理,逐步形成制度,小足球活动得以稳步发展。

形成梯队,以队养队;我国足球运动开始进入市场足球联赛制后,在中国掀起更大的足球热,我校足球队逐渐形成梯队,参加常年训练的队员每个年级都有,并开始以队养队的收费训练(支付聘请的教练员工资、补助及租用足球训练场地等)。

三、足球摇篮迈兴盛:1993年我校被国家体委和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足球重点学校。

2004年渝中区教委加大了对我校校园建设的投入,给我校修建了标准的五人制足球场。

从此,我校足球队结束了租用大田湾体育场训练的历史。

我校小足球活动进入了良性循环期,足球运动在学校已蔚然成风,形成特色。

为了着力特色建设,提升学校品质,我们的思路是:分段要求,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普及提高。

在传承中发展; 我校是传统足球特色学校,被国家教委与重庆市教委命名的全国足球重点学校和重庆市足球重点学校。

应传承足球精神和足球文化。

把我校形成的足球特色拓展开来,在培养目标和体育项目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增强外宣意识,利用校门显眼位置,设置宣传牌,创建特色走廊,用橱窗、广播、黑板报,加大宣传力度。

设置特色学校的彩铃;制作特色学校宣传画册,营造浓厚的足球特色氛围,让每个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都强烈地感受到足球运动及体育运动的信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以及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让孩子们从这里扬帆远航,实现理想,放飞梦想!为了扩大学校特色的社会影响,邀请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电视报刊传媒、学生家长、社会知名人士等观看足球比赛,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提升学校品位,让阳光少年,魅力教师,魅力校园——魅力四射!强化足球管理(1)继续抓好足球队的组织和管理:①计划上做到有安排:坚持学年初制定学校小足球体育工作计划和工作要求,学年末作体育工作总结。

②时间上做到有保证:学校足球队将坚持常年训练,每周训练四次,每次训练2小时,暑假集训四周,寒假集训两周。

③管理上做到有制度:坚持五固定的管理制度:定训练时间、场地、器材、教练、队员;三集中的训练制度;足球队学生按年级集中到班学习,分年龄段集中训练,住读学生集中管理。

④小足球工作做到有专人负责:学校足球工作校长主管,下设专门的足球办公室,专管学校足球队的组织管理和足球队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训练、生活、比赛等及全校性的足球竞赛活动。

⑤组建一支素质较好的业余小足球队:每学年学校都有3个年龄段(U9、U11、U13)的学生分队训练。

每学年坚持招收新足球队学生,以保证梯队的正常训练。

学校、教练员和适龄足球运动员都在重庆市足协注册,并领取中国足协业余运动员注册证。

(2)开发人力资源:在学校体育工作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我们还注意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老师和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的作用,充分利用附近体育局的有利资源,聘请有职业道德,有经验、有责任感、有任职资格的教练员执教,坚持每月组织一次教练员的学习,了解学校每月的教育中心工作,随时与班主任联系配合,树立训练育人的意识。

(3)开展足球联赛。

按照《重庆市青少年足球竞赛计划》和《重庆市青少年足球竞赛规程》的有关要求,我校作为赛区每年坚持举办U—9、U—11、U—13大田湾小学少年足球联赛,第一阶段;上半年预赛、第二阶段;下半年决赛,所有资料(次序册、成绩册等)都按要求上报市足协备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