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整理汇总

吉林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整理汇总

细胞生物学考研名词解释汇总[2013年]1.Cell Differentiation(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013、2006)2.Chaperone[or molecular chaperon](分子伴侣):一种与其他多肽或蛋白质结合的蛋白质,以防止蛋白质错误折叠,变性或聚集沉淀,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组装以及跨膜转运有意义。

是细胞中一大类蛋白质,是由不相关的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家系,它们介导其它蛋白质的正确装配,但自己不成为最后功能结构中的组分。

(2013、2011、2010、2009、期末试题) 3.Cell Line(细胞系):来源于动物或植物细胞,能够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无限增殖的细胞群体。

(2013、2010)4.Blood ghost(血影):当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可溶性蛋白,这时红细胞仍然保持原来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成为红细胞影,又称血影。

5.Thylakoid(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由内膜发展而来的封闭的扁平膜囊,在光合作用中是光反应的功能位点。

(2013、2011)6.Cell Communication(细胞通讯):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相互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2013、2010、2009、2006、期末试题)7.Cytoskeleton(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

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

(2013、2012、2011)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组成的蛋白质网格结构,具有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架,维持细胞形态、负责细胞内物质和细胞器转运和细胞运动等功能。

8.Telomere(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对染色体结构稳定、末端复制等有重要作用。

端粒常在每条染色体末端形成一项“帽子”结构。

(2013、2011、2010)9.Apoptosis(细胞凋亡):一种有序的或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信号刺激后进行正常生理应答反应。

该过程具有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凋亡细胞最后以凋亡小体被吞噬消化。

(2013、2010、2007)10.Stem Cell(干细胞,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2013、2012)[2012年]11.Stress fiber(应力纤维):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微丝束结构,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

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含有丰富的应力纤维,通过黏合斑附着在胞外机制。

(2012、2011、2009)12.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MTOC微管组织中心):在活细胞内,能够起始微管的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细胞结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

(2012、期末试题)13.Porin(孔蛋白):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上的整合膜蛋白,形成非选择性的通道。

(2012、2009、细胞通讯)14.Phase-contrast microscope(相差显微镜):一种将相位差转换成振幅差的显微镜,可观察不染色的活细胞。

15.Endomembrane system(内膜系统):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上具有连续性的、由膜围成的细胞器或结构。

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体和分泌泡以及核膜等膜结构,但不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

16.Cotransport(协同转运):是指转一转运一种溶质,(以ATP为能源)的泵又间接地推动其他电解质的主动运输。

(是一类由Na+ —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靠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2012、期末试题)17.Signal sequence(信号序列):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的线性序列,通常有16—26个氨基酸残基,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蛋白质中由特定氨基酸组成的连续序列,决定蛋白质在细胞中的最终定位。

18.Nuclear pore complex, NPC(核膜孔复合体):细胞核的核膜上呈复杂环状结构的通道,对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亦称为核膜孔或核孔。

(2012、2011、2009)[2011年]19.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Integraiprotein,整合【膜】蛋白):又称内在膜蛋白,是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或内外两侧的蛋白质。

(2011、期末试题)20.Gated channel(门控通道):一种离子通道,通过构象改变使水溶液中的离子通过或阻止通过,依据引发构象改变的机制不同,门控通道包括电位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和应力门控通道三类。

(2011、2009)21.Cytosol (or cytoplasmic matris)(细胞质基质):在细胞内,除膜性细胞器之外的细胞质液相内溶物区域。

(2011、2010、2009)是细胞内无色半透明的无定形胶体物质(即使再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也是透明的),能为细胞器提供所需的离子环境,并进行某些生化反应。

【2010年】22.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microscope(微分干涉显微镜):使照明光束通过起偏器并投射到石英棱镜上,在胶合面上光束分为寻常光和非寻常光平行地透过样品,经物镜后重新被两个石英棱镜会成,可观察到样品面或内部的微笑起伏图像的显微镜。

23.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各级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24.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信号识别颗粒):由六条不同多肽和一个小分子RNA构成RNP颗粒。

识别并结合从核糖体中合成出来的内质网信号序列,指导新生肽及核糖体和mRNA附着到内质网膜上。

25.Photosynthetic unit(光合单位):光合膜中的光合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分子集合体。

可捕获光子向光系统Ⅰ或光系统Ⅱ的光反应中心传递光能。

26.Telomerase(端粒酶):含有RNA的反转录酶,能以自身RNA为模版,对DNA端粒序列进行延长而解决线性染色体末端复制问题。

[2009年]27.Cell theory(细胞学说):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只能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

28.Antenna(天线色素分子): 光合作用单位中光捕获分子,可以吸收各种波长的光子,并将光子的激发能传递至反应中心的色素分子。

29.Desmosomes(桥粒):细胞与细胞的一种锚定连接方式,在质膜内表面有明显的致密胞质斑,为与之连接的中间丝提供锚定位点。

(2009、2007)【2008年】30.隔离子:隔离子处于抑制状态与活化状态的染色质结构域之间、能防止不同状态的染色质结构域的结构特征向两侧扩散的染色质DNA序列,称为隔离子。

附:隔离子的两种生物功能:第一,当隔离子出现在增强子和启动子之间时,干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即隔离子是同增强子和启动子一样的通用调节序列,可以保证基因在时空上的正确转录;第二,隔离子可以保护基因免受邻近凝缩染色质沉默效应的影响。

31.Membrane associated cytoskeleton(核骨架):是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32. 染色体超前凝集:与M期细胞融合的间期细胞发生了形态各异的染色体凝集,并称之为染色体超前凝集。

33. 易位子:位于内质网膜上的与新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有关的蛋白质复合体,其本质是一种通道蛋白。

34. 灯刷染色体:灯刷染色体是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

由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环形类似灯刷的特殊巨大染色体。

【2007年】35.Autolysosome(自噬溶酶体):又称胞溶酶体(cytolysosome),它是初级溶酶体与来自自噬作用(autophagocytosis)的含有内源性物质的囊泡融合而成。

附:内源性物质包括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而被损伤的细胞器,或过量储存的糖原等,它们可被细胞自身的膜(如内质网或高尔基复合体的膜)包裹形成自噬体(autophgosome),自噬体与初级溶酶体接触,两者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

36.细胞周期:真核细胞有明显的周期性,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个分裂结束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37.Spirochaeta(螺旋体):螺旋体是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附: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

它与细菌的相似之处是: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内含脂多糖和胞壁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无定型核(属原核形细胞),对抗生素敏感;与原虫的相似之处有:体态柔软,胞壁与胞膜之间绕有弹性轴丝,借助它的屈曲和收缩能活泼运动,易被胆汁或胆盐溶解。

在分类学上由于更接近细菌而归属在细菌的范畴。

38.Interveningregion(内含子):是一个基因中非编码DNA片段,它分开相邻的外显子。

更精确的定义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

39.House-keeping genes(管家基因):又称持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40.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环式光合磷酸化):亦称循环光合磷酸化,一种存在于光合细菌和植物中的原始光合作用机制,可在光能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磷酸化产能反应。

由光驱动电子经PSⅠ开始经Ao,Al,Fe-S和Fd,又重新传给Cytb6f再经PC又回到PSⅠ,电子循环流动,释放能量,通过Cytb6f 复合体转移质子建立质子梯度驱动ATP形成,这种电子传递过程是一个闭合回路,故称为循环磷酸化41. (胚胎诱导):42. (隐蔽mRNA):[2006年]43.Peroxisome(过氧化物酶体):又称微体,是由单层膜围绕的内含一种或多种氧化酶的细胞器。

44.(抑癌基因):也称抗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

45. (受纳细胞):46. (网状结构):47. (心动周期):48. (边缘系统):【期末试题】49.Motor potein(马达蛋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沿微管或微丝定向运动的蛋白。

如: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肌球蛋白。

50.Primary reaction(原初反应):是指光和色素分子从被光激发至引起第一个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即被天线色素分子吸收并传递至反应中心,在反应中心最初的光化学反应,使电荷分离从而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