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概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概况
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A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 ,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①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 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区域位置的描述角度及其价值
疑难剖析
(1)根据区域位置确定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①纬度位置——热量带,气压带、风带位置,气候类型; ②经度位置——大陆东、西岸及内陆,气候类型; ③海陆位置——降水多少,海洋性、大陆性气候; ④相对位置——下垫面环境的特殊性
(2)根据区域位置判断交通区位优势
海陆位置——交通通达度,沿海地区背陆面海,水陆交通 便利,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 内陆地区一般交通不便,制约经济发展,但国境线附近往 往具有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
3.世界的国家
(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一、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3.世界的国家
(2)人口数量 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分布
世界贸易
输出资金、技术、经验、信 欧洲、北美 息、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 洲、大洋洲 进口原料、能源、热带农产
品等
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 气温特征的描述方法
❖(1)气温描述要根据月均温的具体数值或相关 资料,描述气温整体的高低、气温高低的月 份(或季节)差异、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气温描述要用词准确,尽量使用地理学科 术语,该区域最冷月均温高于0℃,应该是“温 和”而不能描述成“寒冷”、“冬季”、“夏季”不 能说成“冬天”“夏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微专题一 气温
❖ 1.陆地气温的变化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最低气温 出现时间
日变 化
约 14时
日出前后
年变 北半球7月 化 南半球1月
北半球1月 南半球7月
差值
变化差异
日较差
内陆地区日较差
较大 ,沿海地区 较差 较小
年较差
内陆地区年较差大 沿海地区年较差小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 小
海陆分布(海洋面 积广阔)
气温比同纬度 低,
等温线向 同纬度 低纬 凸出
地带 气温比同纬度 高,
等温线向 高纬 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 低
平原的气温较 高
寒流经过气温 降低 暖流经过气温 升高
地形(地势高低) 洋流
❖【温馨提示】 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 20°N~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西 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 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
❖②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 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 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 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 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④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 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⑤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 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2.大洲分界线
欧洲 亚洲
直布罗陀海峡
西 非洲苏运伊河士 印 度 洋
北冰洋
白令海峡
大洋洲
北美洲
西 南美洲
南极洲
德雷克海峡
3.分布规律
由大到小 太平洋 大西洋 西 印度洋 北冰洋
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为29% ,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从半球来看,陆地主北要冰集中洋 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海洋则相反。
一、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 欧洲,北美洲东部 等中低纬度近海平 原地带。
一、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2.世界人种分布
人种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非 洲北部、亚洲西部 和南部、大洋洲
亚洲东部、美洲印 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非洲、大洋洲和美 国境内
一、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 2.(2013·课标Ⅰ,4)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
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 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 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下图, 完成问题。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C.纬度位置
B.地形 D.洋流
❖答案 B
输出廉价劳动力、原料、能 源、热带农产品等,进口工 业制成品和粮食等
考点一
区域定位的方法
右母图题为导“入某(2大0洲11地•四形川剖文面综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 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 国北部 (2)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 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 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 脉走向平行
地形、地势
等温线闭合
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 岛效应(高温)
❖ 【即时突破】
❖ 1.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 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
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B)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B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 (3)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 ①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 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以概括 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 ②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 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 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 ③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 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 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 【即时突破】 ❖ 2.下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
全球
等温线大致与 纬线 行
平
无论7月还是1 太阳辐射
月,气温都是从低纬
向两极 递减
(纬度因素)
等温线较曲折(如上图)
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 在同一纬度上
北半 南(低纬)凸出
冬季大陆比海洋
球 海洋上则向 北 (高 冷,
纬)凸出
夏季大陆比海洋
7月正好相反
热
海陆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南半球
等温线较平直 (如上图)
❖ [核 心 突 破]
❖
微专题二 降水
❖ 1.形成条件
❖ 充足的水汽,降温过程和凝结核。
❖ 2.常见类型
❖ 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等。
❖ 3.分布规律
❖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 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
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
❖ 4.影响降水的因素
⑤受信风影响,降水少;沿海地区,信风的迎风 坡,降水丰富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 ②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
③赤道附近地势高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少
洋流
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 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植被 植被覆盖率高(低),降水多(少)
水文 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
①城市湿岛、雨岛效应,多上升气流,降水多
❖ (2)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 ,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 较稀疏。
❖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降水成因分析
❖ 1.(2014·课标Ⅰ,10)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 位置,读图,完成下题。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世界地理概况
2020/9/24
内容导航
三大 基础
两个 考点
方法 指导
世界的海陆分布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区域定位的方法
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
思维导图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1.七大洲面积
欧洲 亚洲
由大到小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北美洲 南美洲
非洲
北美洲
南极洲
考点一
区域定位的方法
疑难剖析
3.世界区域定位
(1)建立全球海陆分布模型,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大洋的经纬度分布
考点一
区域定位的方法
疑难剖析
3.世界区域定位
(1)建立全球海陆分布模型,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大洋的经纬度分布
相对位置
北极圈
26oE 80oN
169oW
亚洲
东南西北临四大水域,
东和南部有最长岛弧
②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 人类活动
③兴修水库,降水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