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谈话题作文标题的拟写
近年来出现的高考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大多有“题目自拟”的要求,而且在高考评分标准“作文项”的[说明]中有这样的规定:“没有题目减2分,题目不恰当减1分。
”我们在平时的话题作文的训练中常常发现,学生拟题不当或随便拿话题做文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与读者情感交流的第一个接触点,是作文让阅卷老师产生“心动”的第一亮点。
因此,对作文的拟题训练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一个有磁性的题目应具备哪些特点呢?
首先是“简”,即文字简约而能涵盖文章的内容;表达简明而不致出现歧解。
一般而言,字数以十个字以内为宜。
其次是“当”,即用语确当,能准确达意;题体得当,记叙议论各得其题。
再次是“新”,即造语新奇,戒陈词滥调;角度新颖,戒落入俗套;形式新异,戒呆面目、死鱼眼。
最后是“文”,即讲究一点文学性,增添一点文雅气,如果再能涂染上一点文化色彩,那当然更是求之不得。
具体拟制时,可借鉴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巧用辞格拟题
修辞手法具有增强语言表现力的天然优势,它在作文中的作用之重要,犹如电脑鼠标的右键。
在作文行文时,使用修辞方法可以使我们的作文语言显得生动、形象、具体、文采飞扬、灵韵飞动。
同样,如果以修辞入题目,可使作文显得新奇、新颖、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巧用比喻
比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这个作文话题,关键词语是“挫折”与“痛苦”,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这两个词语来拟题,就容易陷入话题本身设置的框束。
更为棘手的是,话题所提供的“挫折”与“痛苦”的对举状态,很难在题目中圆融。
于是有的考生只好拟出这样的题目:《当挫折来临时》、《从容面对挫折与痛苦》、《战胜挫折与痛苦》等。
这些题目虽然没有脱离话题的要求,但是一副平庸的面孔,难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而为人们所称道的四川考生满分作文《风,可以穿越荆棘》,其拟题就堪称典范。
“风”与“荆棘”,本是大自然中极为常见的两种事物,却被作者拿来作为“生命”和“挫折”譬喻;中间再用“穿越”一词绳贯,使得话题所蕴涵的“遭遇挫折时要战胜痛苦”的命意,得到了完美的落实。
这种譬喻方式不但使话题所蕴涵的比较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更为重要的是给我们的思维定势荡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用比喻来拟题如以“镜子”为话题,可拟为《心是明镜台》;以“失败”为话题,可拟为《失败不是生活的毒药》、《失败是一门必修课》;以“理解”为话题,可拟为《理解———一把打开思想冰封的钥匙》;以“宽容”为话题,可拟为《宽容———社会和睦的良药》;以“真情”为话题,可拟为《真情———心中永恒的山茶花》。
2、巧用拟人
用拟人来拟题这种方法使题目显得亲切自然。
以“诚信”为话题,可拟为《诚信“漂流
记”》;以“环保”为话题,可拟为《树的“叹息”》;以“幸福”为话题,可拟为《与幸福有个约会》;以“挫折”为话题,可拟为《挫折———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我与挫折的亲密接触》;以“友情”为话题,可拟为《友情树,我成长的伙伴》;以“烦恼”为话题,可拟为《请你不要来敲门》。
又如《都是答案惹的祸》、《给我们的国足补补钙》、《阳光很活泼》、《与诚信同行》、《同失败握手》、《向失败鞠躬》、《带着“诚信”上路》、《我与自信签约》、《让快乐多一条腿》、《给忙一个深呼吸》、《跟假话掰腕子》、《嫁给一种生活》。
3、其他修辞
比如《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用对偶;《争渡!怎渡?》用设问;《我发现了家中的“贼”》用反语;《人生需要掌声》用借代;《生命岂能被痛苦占据》用反问;《垒高自己》用拟物;《微笑是一句世界语》用通感;《躺着读书,站着做人》用对比。
二、化用名句拟题
我们知道,化装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涂脂抹粉”。
在化装师的巧手“点缀”下,一张张生动形象的面孔向观众叙说着另样的“故事”与“情怀”。
文章的题目,同样也需要我们去“妆扮”,而最好的“脂粉”,就是从古典诗文中汲取的精华。
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要注重文化积累,在内心深处形成比较丰厚的文化积淀,多读一些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作品,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些名言名句就可直接借来做题目,或者将名言名句稍微转化一下,就可成为醒人耳目的题目,让人过目不忘,比如2004年上海卷优秀作文《忙兮忙兮奈若何》和《忙,不亦乐乎》,就是从项羽的《垓下歌》和《论语》中化用而来;还有一位同学拟题为《靡不有忙,鲜克有得》,就是从《诗经》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化来,不着痕迹,恰到好处。
比如以“生活”为话题,可拟为《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诗)、《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诗);比如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拟为《救救孩子》(鲁迅同名小说);以“理解”为话题,可拟为《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以“心愿”为话题,可拟为《一千零一个愿望》;以“诚信”为话题,可拟为《若为自由故,诚信不可抛》;以“读书”为话题,可拟为《何以解忧?惟有读书》;以“考试”为话题,可拟为《笑傲考试》。
这些题目给我们的启示是,古诗文是我们拟题的一座丰富的矿藏。
当我们着手拟题时,不妨在自己学过的熟悉的诗文中寻找“相似”的“对句”。
一旦找准了对象,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润色”或直接借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直接从学过的课文拿来。
例如浙江卷优秀作文《德先生: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文题直接将高中语文课文《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移就”。
有些流行歌曲、影视广告等暗含旨趣、妙化无痕,点石成金。
旧语改造,翻陈出新,题目自然亮丽。
比如上海卷优秀作文《父亲很土,却很快乐》,广东卷优秀作文《“爱”在心头口难开》、《今年过节不收礼》。
又如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拟为《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歌);以“宽容”为话题,可拟为《一笑而过》(那英歌);以“亲情”为话题,可拟为《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以“环保”为话题,可拟为《都是贪欲惹的祸》;以“读书”为话题,可拟为《读书就是爱自己》(娃哈哈矿泉水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以
“诚信”为话题,可拟为《诚信,爱你没商量》。
三、逆向拟题法
逆向思维,就是从反面思考问题,“反弹琵琶”出新意。
河南一考生写的《不诚不信不为过》一文指出:“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把诚信作为一个正人君子不可缺少的美德。
我们都讲究待人真诚守信,喜欢老老实实地做人,可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不诚不信不为过。
”立意别开生面,不落俗套,新颖别致。
这一题目恰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是那么亮丽,那么惹眼,一下子便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因此,拟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不妨超越常规,进行“异向思维”。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如能逆向思维,一反陈规,必能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就有了阅读的欲望。
如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你不妨来个《世上只有妈妈“坏”》;人们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你不妨来个《多个“朋友”多堵墙》;人们常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你不妨来个《榜上有名,脚下无路》;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不妨来个《学会在失败中认输》、《失败了,多好》;以“成长”为话题,可拟为《我不想再长大》;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拟为《今夜渴望停电》;以“读书”为话题,可拟为《我是个贫者,我也是个富翁》;以“烦恼”为话题,可拟为《不该烦恼的烦恼》。
类似的题目还有:《人生难得退堂鼓》、《近墨者未必黑》、《弄斧到班门》、《铁杵何必磨成针》、《三个臭皮匠怎敌诸葛亮》、《千里马也会失蹄》、《选择牢笼》、《我想当个差生》……这样拟题新颖直观,内涵丰富,很有创意。
四、借用符号或公式拟题
以符号或公式为题,可给人醒目、直观的感觉。
同时,在普通的符号和公式上面常常寓有新意,耐人寻味。
如以“诚信”为话题,拟题为《7-1=0》。
因为材料中有“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而诚信为七分之一,作者认为诚信是至关重要的,失去它,一切全无,题目形象而尖刻,也交代了文章内容。
又如《减负≠减副》、《8﹣1>8》、《真诚﹢守信=真正的友谊》、《学校生活ABC》、《奋斗﹢机遇=成功》、《1﹢1=1》、《10-1=?》、《母爱>爱母》、《爱心SOS》。
五、词语巧妙嫁接拟题
借用其他行业或时下流行的用语,与语文学科进行无缝对接,如此拟制出的题目无疑就具备了远缘杂交的奇异优势,是一朵赏心悦目的娇艳之花。
如《金钱和快乐如何换算》、《青春的内存和接口》、《愚蠢指数》、《心灵风湿症》、《可持续的快乐》、《打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的擦边球》、《拍卖诚信》,看了这些题目,谁能不颔首称许?
当然,拟写艺术化标题的技巧,远远不止以上几种,还有错位法(《有风格的小偷》、《完美的错误》),谐音法(《向前看与向钱看》),并列组合法(《词人·酒徒·钓客》)。
只要你平时多注意报刊杂志上文章的标题,反复比较,悉心体会,就一定能够发现并总结出最佳的拟题方法。
古人曾把拟题喻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则尤为重要了。
上述几种拟题方法共同的特点是:不仅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而且可给人艺术化的享受。
“标题亮丽,文自生辉”。
相信一个好的标题,定能让你的文章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作文精萃》2007年第8期
2、《语数外学习》2007年第1~2期
教学论文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
——谈话题作文标题的拟写
马文
罗庄区实验中学
2008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