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疾患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发表时间:2013-11-01T13:27:02.763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任莹洁
[导读] 腹泻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62%,通常发生在胃肠内营养开始及使用高渗性饮食时。
任莹洁(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2)
【摘要】为了提高颅脑疾患昏迷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对鼻饲引起的腹泻、恶心呕吐、胃潴留、便秘、血糖紊乱、电解质紊乱、误吸、脱管进行分析讨论,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对策,保持和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
【关键词】颅脑疾患鼻饲并发症预防护理
颅脑疾患引起的昏迷常见于脑卒中和外伤,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早期采用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内营养,不仅能保持和改善患者营养,还能预防应急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颅脑外伤后的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所以主张胃肠内营养,且其优越性日渐显著。
通常采用鼻胃管插管,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
由于此类病人病情较重,因鼻饲营养引起的并发症确实不少,我院采用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内科重症脑卒中患者90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53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50例;年龄在11岁—81岁之间。
脑出血38例,脑梗死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颅底骨折25例,脑挫裂伤21例,颅内血肿20例。
所有病例均意识障碍,都于发病后24—72小时内给予胃管喂养,方法是从鼻孔插入胃管,用注射器灌注或输液器滴注,营养液为自制的匀浆饮食或混合奶。
2结果
共64例发生鼻饲并发症。
其中腹泻19例,恶心呕吐9例,胃潴留8例,便秘11例,血糖紊乱5例,电解质紊乱3例,误吸7例,脱管2例。
143例胃管鼻饲,鼻饲时间最短为7天,最长为41天,平均24天。
3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1腹泻腹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62%,通常发生在胃肠内营养开始及使用高渗性饮食时。
其原因为:(1)当高渗性营养液进入胃肠时,胃肠道分泌大量水分稀释溶液,并刺激肠蠕动加速。
(2)小肠对脂肪不耐受。
(3)鼻饲液温度过低,灌注速度过快,溶液污染等刺激均可导致腹泻。
(4)由于病人病情危重、病程长,为预防和控制感染,常使用广谱抗生素,易使肠道菌群失调,甚至发生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
护理要点(1)由于该类病人3—4天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因此鼻饲关要先给予试餐液,胃肠功能适应后,再给予正常鼻饲液。
在配制鼻饲液时,适当加入解痉、收敛药或抗霉菌药物,并维持灌注时溶液温度40度左右。
(2)鼻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每天配置当日量,容器使用前应消毒,避免人为的肠道感染。
(3)如果腹泻严重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4)积极寻找病因,排除遗漏或潜在的胃肠道疾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2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常因营养液输注的速度过快与量过大引起,或鼻饲液过冷、过热刺激胃肠道有关,但要排外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恶心呕吐。
护理要点(1)减慢输注速度,液量以递增的方式输入,一般每天1000毫升,逐步过渡到常用量2000-5000毫升,分4-6次平均输注,每次持续30-60分钟;如果注射器灌注则应每4小时给予鼻饲液200毫升。
(2)对因颅内压增高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可及时给予脱水剂,以缓解症状。
3.3胃潴留(1)严重的颅脑疾患,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影响迷走神经对胃运动的调节,抑制胃排空运动。
(2)神经系统调节失衡,血管收缩引起胃肠道粘膜缺血、缺氧、水肿,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胃肠蠕动减慢,导致胃潴留。
一般出现在鼻饲初始的2-7天内。
(3)鼻饲量递增速度过快,超过了病人胃肠耐受限度。
护理要点(1)鼻饲前应先抽吸胃液,必要进胃肠减压。
(2)当胃潴留液量大于100毫升时,要延长输注间隔时间。
(3)给予胃粘膜保护剂或胃肠动力药等促进胃排空,以预防、缓解胃潴留。
(4)因鼻饲速度过快或用量过大引起的胃潴留,可以减慢鼻饲液进入速度,液体以递增方式输注。
3.4便秘病人发生便秘主要是由于:(1)长时间卧床,肠蠕动减弱。
(2)喂养液含纤维素成分少,致粪便在肠内滞留过长水份被过多吸收。
护理要点(1)鼓励早期运动或床上被动活动。
(2)每日腹部按摩3-5次,每次10分钟,以刺激肠蠕动。
(3)根据病人情况调整营养液配方,增加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4)使用缓泻药物或开塞露通便。
3.5血糖紊乱原因:(1)颅脑疾患的应激反应。
(2)营养液中糖份含量过高或过低。
护理要点(1)加强血糖和尿糖监测。
(2)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
(3)调整营养液中的含糖量。
3.6电解质紊乱原因:(1)颅脑疾患的应激反应。
(2)降颅压和降血压药物的应用。
(3)膳食中电解质未能及时调整。
护理要点:(1)重视电解质变化的监测。
(2)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3)根据生化检查的值调整膳食中电解质含量。
3.7误吸重型颅脑疾患病人很易出现食物反流致误吸发生,主要是由于:(1)胃排空延迟,肠动力低下。
(2)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
(3)鼻饲速度过快或液量过大致腹胀或胃潴留。
护理要点(1)每次鼻饲前要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防止脱管和堵管。
(2)鼻饲时抬高床头大约40度角或取半坐卧位,借重力作用可预防返流、误吸。
(3)鼻饲前吸净痰液。
(4)注入食物前抽出胃内残留液。
(5)鼻饲后半小时内不宜翻身,不宜放平床头,避免刺激咽喉部的操作。
(6)如出现误吸,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吸除气道内异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而造成严重后果。
3.8脱管由于病人烦躁自行拔除。
护理要点:(1)病人烦躁时使用约束具。
(2)选择细孔、柔软、稳定性好的鼻饲管,以求舒适安全。
4结论
脑率中或颅脑外伤引起的昏迷病人,发生胃肠功能障碍、应激性溃疡的比例很高,早期胃肠内营养不仅可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且
能为患者提供能量来源,改善营养,促进早日康复,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做好胃管鼻饲的管理,加强病情观察,积极实施并发症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峰,重病脑卒中病人鼻饲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9:690
[2]苏红霞,吴亚峰,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支持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
[3]周梅,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