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氮化和重氮盐的反应优秀课件

重氮化和重氮盐的反应优秀课件


方法:铵盐溶于水:慢速正(顺)重氮化法
NH2
NH2 OCH3
NH2 CH3
NH2 CH3
CH3
碱性较弱的芳胺 特点:(1)带一个强吸电基或多个-Cl; (2)难成铵盐,且铵盐难溶于水; (3)易生成游离胺; (4)反应速度快。 方法:加热溶解,冷却析出;快速顺法
NH2 NO2
CH3 NO2
NH2
用途
Ar-N2+X- + Ar’-NH2 偶合 Ar-N=N-Ar’-NH2 Ar-N2+X- + Ar’-OH 偶合 Ar-N=N-Ar’-OH
Ar-N2+X-
NaSO3, NaHSO3
还原
Ar-NHNH2
ArN2X- 重氮基转化 ArY Y=F, Cl, Br, I, CN, OH, H等
8.2.2 重氮化历程
8.2.3反应特点(一般反应条件)
特点 (1)酸要过量
A r N H 2 2 H X N a N O 2 A r N 2 + X -N a X 2 H 2 O
理论量:n(HX):n(ArNH2)=2:1 实际比: n(HX):n(ArNH2)=2.5~4 : 1
酸的作用:
①溶解芳胺: ArNH2 + HCl
重氮化和重氮盐的反应优秀课 件
重氮化反应 (Diazotization) 重氮基的转化反应
8.1 概述
1、脂链伯胺重氮盐不稳定
2、芳伯胺(芳杂伯胺)在低温下稳定,具 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重氮盐勿干燥,易爆炸)
R N H 2N + a N O 2+ 2 H C l R N N + C lN + a C lH + O 2
H 2 N S O 3 H H N O 2 H 2 S O 4N 2 H 2 O
(3)低温反应:0~10℃
HNO2
H2O+NO
A rN N O H A r N 2 O H
(4)重氮盐不稳定
8.2.4 重氮化反应影响因素
芳胺碱性
ArNH2 + HCl
无机酸性质
ArNH3+Cl-
表 不同无机酸中重氮化亲电质点
无机酸 浓H2SO4 亲电质点 NO+
HBr NOBr
活性

HCl 稀H2SO4
NOCl
N2O3

无机酸浓度
[HX]增加:重氮化质点浓度增加 [ArNH2]降低;
[HX]降低:[ArNH2]增加 重氮化质点浓度降低。
8.2.5 重氮化方法
碱性较强的芳胺
特点:带供电基,铵盐稳定,不易水解为游离胺
ONN Ar
反式重氮酸盐
O H -
pH>12
顺式重氮酸盐
Ar NN O
亚硝胺
(2)NaNO2微过量
Ar-N=N-NHAr
2 H N O 2 2 K I2 H 2 O 0.5~2秒 I 2 2 K C l 2 H 2 O 2 N O
使淀粉碘化
O
钾试纸变蓝
H 2 N C N H 2 H N O 2
C O 2 N 2 3 H 2 O
H2N
SO3H
NH2 SO3H
氨基酚类的重氮化(易氧化,弱酸性介质) (带吸电子基正重氮化法)
二胺类的重氮化 邻苯二胺(稀盐酸中)
N H2 N a N O2 H ,Cl N H2
+
NN Cl
N H2
H C l
N N
N H
8.3 重氮盐的反应
δ+
N
NX
Nu
R
1
2
①保留氮的重氮基转化反应
N N Nu
②放出氮的重氮基转化反应
Nu
8.3.1 重氮盐还原为芳肼
在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1:1的混合物的 作用下,重氮盐可以还原芳肼。
A r N 2 + X N a 2 S O 3 : N a H S O 3 ( 1 : 1 )A r N H N H 2
ArN2+X Na2SO3-NaX ArN NSO3NaNaHSO3 Ar NNHSO3Na
重氮化反应质点活泼性
NO+>ON-Br>ON-Cl>ON-NO2>ON-OH
8.2.2 重氮化反应历程

H
A rN H 2 N C l
[A r NNO ]
O
H
H

[Ar NNO]
ArN2 H2O
H
C l
A rN H 2
NON

H [A r NNO]
OO
H
H

[Ar NNO]
ArN2 H2O
H
N O 2
重氮化反应质点 1、稀盐酸中
NaN O2 +HCl O N-O H +HCl
O N-O H+NaCl O N-Cl +H2O
重氮化反应质点
2、稀硫酸中
O 2 N O -H
+ O N N - O 2H O 2
3、浓硫酸中
+ O N O - H H 2 S 2 O 4 O N + + H 2 S O 4 -H + O 3 +

+H2O -NaHSO4
重氮-N-磺酸钠
SO3Na
芳肼-N,N’-磺
ArNHNH SO3Na+ -N Ha C H l+S H O 24 O
酸钠 ArNHNH2 HCl
芳肼磺酸钠
芳肼盐酸盐
NHNH2
NHNH2 Cl
NHNH2
NHNH2 Cl
Cl
SO3H
SO3H
NHNH2
H2CC CH3 OCO
NH2 (OC2H5)
(1) H2O (2) NH3
H2CCCH3
OCN N
( C2H5OH)
8.3.2 重氮盐被氢置换-脱氨基
自由基反应(p214) 还原剂 (乙醇、丙醇、次磷酸)
8.3.3 重氮盐被羟基置换-水解
NH2 Cl
Cl
弱碱性芳胺 特点:(1)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强吸电基;
(2)不溶于稀酸。
方法:以浓H2SO4或CH3COOH为介质; 亚硝基硫酸法(NO+HSO4-)。
NH2
NH2
NO2 Cl
NO2
NO2
NO2
H3CO
S NH2
N
氨基磺酸或氨基羧酸 特点:(1)易形成内盐,在酸性介质下不溶; (2)可以溶于碱。 方法:碱溶酸析;正重氮化法;反重氮化法
ArNH3+Cl-
②产生HNO2:HCl + NaNO2
HNO2 + NaCl
③维持反应介质强酸性
ArN2+ + ArNH2
Ar-N=N-NHAr (重氮氨基化合物)
A rpHN + <6NO H H + - A r N 重氮酸NO HO H H + -
A r NNO -
pH=7~11
重氮盐
OHH+
8.2 重氮化反应
概述 重氮化反应动力学 重氮化反应历程 重氮化反应影响因素 重氮化方法
8.2.1 概述
定义 芳香族伯胺与亚硝酸作用,生产重氮盐的
反应叫做重氮化反应。
A r N H 2 2 H X N a N O 2 A r N 2 + X -N a X 2 H 2 O
HX=HCl、HBr、浓H2SO4、稀H2SO4 、HNO3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