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17-05-23T15:17:47.2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4期作者:颜志鹏
[导读] 摘要:作为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施工履约阶段的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收益,进而达到项目收益最大化。
身份证:44162319770326xxxx
摘要:作为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施工履约阶段的成本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收益,进而达到项目收益最大化。
但目前广东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对广东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存在的几个主要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实现企业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东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能否有效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但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存在诸多问题。
必须在组织和控制措施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对成本控制认识上存在误区
工程成本控制是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需要所有的施工人员参与,绝非像有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成本控制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和其他人员无关。
如果成本控制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就会使导致工程技术人员只注重工程的技术问题,采购人员只关心设备、材料的采购问题,虽然这看起来分工明确,但如果他们都不关心工程的成本,就会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干得最好,而通过增加工程成本的途径来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
1.2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现在工程项目一般都是项目经理负责制。
施工企业一般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成立项目小组,由项目小组定期向企业回报工程的实施情况,权力下放了,但没有明确和权利对应的责任。
而项目小组呢,有的项目经理根本就没有将成本控制提上日程,因为成本控制所带来的效益是企业的,而工程项目由于将成本控制而带来的质量问题是属于自己的。
有的项目经理把成本控制作为可有可无的部分,直接将其作为任务交给财务人员。
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从项目全局进行成本的控制。
1.3忽视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
“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
保证质量往往会增加成本,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
由于在人们的意识里,质量的提高必然是以增加成本为代价,所以项目经理为了免于承担质量责任,往往就片面地强调质量,而不进行成本的控制,这就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的项目经理片面强调工程的成本控制,致使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还给企业带来了名誉上的损失。
1.4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施工企业除了要明确项目经理的权力和责任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动力,也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
当前施工企业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尤其是成本控制的绩效考核方面,很少有明确的规定。
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做不到实处。
1.5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尤其是对材料的管理
工程项目中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有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p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导致材料的浪费和窝工现象,这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2、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途径从降价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只有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节约支出,才能控制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1按照“量、价”分离原则,控制工程直接成本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人工费及其他直接费、按照“量、价”分离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控制。
(1)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的成本控制包括用量控制和价格控制两个方面。
材料用量控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提前计出工程量,各施工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材料消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材料价格控制: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考虑资金权衡,控制运费,货比三家,择优购料。
在确定材料供应商时,应充分调查市场,最后确定出价格合理、质量优良以及距离较近等条件的供货公司为合格供应商。
(2)人工费的控制。
在人工费控制方面,首先是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其次通过现场讲解及培训来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计划,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
在非节点工期,精减人员。
(3)机械费的控制。
根据工程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选用机械,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要合理的安排施工段落,以期提高现场机械的利用率,减少机械费成本;定期保养机械,提高机械的完好率,为整体进度提供保证。
对于必须外租的机械设备,要搞好市场调查摸底5、材料方面:材料采购要遵循“质量好、价格低、运距短”的原则,进场材料要正确计量,认真验收,最大限度的减少采购过程中的管理消耗。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科学组织材料的使用计划,避免停工待料现象发生;材料的领用应严格控制,定期盘点,随时掌握实际消耗和工程进度的对比数据;对于周转材料要及时回收、整理,使用完毕及时退场,这样有利于周转使用和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4)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项目小组的人员要把自检工作贯彻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工
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做到工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2.2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降低间接成本
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选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组建项目部。
为了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在非节点工期期间,除了标书、合同规定的架构人员以外,还要从精简项目机构、合理配置项目部成员着手。
对项目部的招待费用,公司制定出招待标准,从内部做起,严格控制。
2.3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使用资源,降低工期成本。
在安排工期时,注意处理工期与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均衡有节奏地进行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2.4加强现场签证管理
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和实际情况很难满足设计条件的或不完整的设计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个时候往往发生在工程签证,而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签证都会是施工单位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因此,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要给予设计变更等引起的签证以充分的重视,在加强过程控制的同时要及时做好现场签证的记录并确保签证手续的完整性,为工程结算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
2.5加强索赔管理
索赔是双向的,既包括施工单位对业主的索赔,也包括业主向施工单位的索赔。
在施工阶段的索赔工作极为普遍,一方面应该与双方签订的合同紧密相连,详细分析索赔原因,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可索赔事项。
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当保存好所有索赔基础资料,并保证所有资料的有效性,避免因资料不齐全而导致的费用流失。
同时还要全面掌控,做好反索赔工作的应对措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是事关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头等大事,施工单位应当加强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采用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方法,尤其是对传统工程成本管理中施工单位忽略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的现象更应当提高注意,从施工方案、现场签证、工程变更、合同履约、索赔工作等多个方面来加强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避免成本失控现象,从而达到项目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建辉.论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北方经贸,2013(5):139-142
[2]都明洁,黄一波.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363-364.
[3]刘伟.关于建设单位在各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