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 . 无色透明B . 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 . 混合物D . 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2.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 .t 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C .t 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 . 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 3℃降温至t 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3.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质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 物质a 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 的溶解度C .t 2℃时,60 g 物质a 与100 g 水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为160 gD . 将t 1℃ b 、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b 溶液4.从1 L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100 mL 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A . 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B . 溶液中会析出晶体C . 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D . 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5.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使它变为饱和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加入硝酸钾晶体B . 降低溶液的温度C . 蒸发部分溶剂D . 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6.20 ℃时,将等质量的a 、b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然后升温到50 ℃时。
现象如图乙;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由这一过程可知( )A . 图甲中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 溶液大B . 图乙中a 、b 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C . 图丙中表示a 的溶解度曲线是MD . 30 ℃时a 、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7.20 ℃时,将等质量的a 、b 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 ℃时,现象如图乙,a 、b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丙中M 表示b 的溶解度曲线B . 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大于bC . 图乙中a 、b 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 . 30 ℃时a 、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8.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 .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C . 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D .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9.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 .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 . 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10.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 ℃时的溶解度为36.6 gB.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1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C.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 g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1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当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以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13.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100 g,下列操作错误的图示是()B.A.C .D .14.某温度下把15克物质A 溶于5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该温度下A 物质的溶解度为( )A . 30克/100克水B . 15克/100克水C . 70克/100克水D . 35克/100克水1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溶液中一定含有水B .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 . 溶液一定是液态的D . 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二、填空题(共3小题)16.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17.某化工厂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以下制备 (NH 4)2SO 4的工艺流程。
在下图流程中,沉淀池里物质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O 2+2NH 3+CaSO 4(微溶)+________===________+(NH 4)2SO 4。
(1)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
进入沉淀池选用CaSO 4悬浊液而不用CaSO 4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沉淀B 高温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里操作℃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烧杯。
操作℃的流程是加热浓缩、____________结晶、过滤获得纯净(NH4)2SO4晶体。
洗涤所得晶体时不用水,而用饱和(NH4)2SO4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从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上述流程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很好,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
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净化水的方法有:℃过滤℃加明矾吸附沉降℃蒸馏℃消毒杀菌。
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19.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0.20 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 g,同时生成氢气0.4 g。
试计算:(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 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当加入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加入106 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本试题的关键是对于溶液的“均一性”的理解,均一性是指溶液各个部分的组成和性质是相同的,因此选项中上层溶液和下层溶液一样甜是正确的理解,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2.【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A项,在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当温度小于t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当温度大于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B项,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 g,即在t2℃时将20 g甲溶解于100 g水中溶液恰好饱和,所以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0 g℃120 g =1℃6。
错误;C项,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项,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不知溶液的浓度及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是否析出,错误。
所以应选C项。
3.【答案】D【解析】A项,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B项,要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限定温度,否则无法比较,错误;C项,t2℃时a的溶解度是5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50 g的a,故6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不会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150 g,错误;D项,由图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b、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至t2℃,b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b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正确。
故选D。
4.【答案】D【解析】因为溶液各部分性质均相同,从1 L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100 mL液体,剩余溶液的浓度、密度、溶质质量分数、饱和状况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减少了,因为取出的溶液中也含有溶质和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