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陵城总体规划(2019~2019年))

(南陵城总体规划(2019~2019年))

(南陵城总体规划(2019~2019年))公示说明【一】编制背景2006年以来,经芜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04~2020年〕》在指导南陵县城乡建设和进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南陵进入了新的重要进展阶段。

为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县域综合交通条件提升的重大机遇,迫切需要为城市以后的长远进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加强城乡规划治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特编制《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8~2030年〕》。

【二】编制过程本规划自2017年初开始编制,省住建厅、市规划局、县四大班子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重要修改意见。

2018年6月12至13日,芜湖市城乡规划局在南陵县城乡规划局主持召开了《南陵县城总体规划〔2018-2030年〕》专家评审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提交的规划基础资料翔实,现状调研深入,技术路线清晰,指导思想明确,图件成果齐全,差不多符合国家规范及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等深度要求,原那么予以通过。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8年;近期:2018~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2、规划范围〔1〕县域即南陵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1264平方公里。

〔2〕规划区北至铜南宣高速,东至205国道及幸福闸水库操纵线,西至滁黄高速,南至县域边界,总用地面积约为158.0平方公里。

〔3〕城区南陵城区规划建设区范围,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操纵在36.3平方公里以内。

【四】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城市性质芜湖市域南部副城、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皖江生态宜居城市。

2、城市要紧职能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皖江生态文明建设基地;芜湖市域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都市生态休闲后花园。

3、城市规模近期〔2020年〕城区人口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6.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远期〔2030年〕2030年南陵城区城市人口为33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

【五】进展战略1、努力提升城市综合能力,加速迈向中等城市按照满足县级中等城市进展需要并适度超前的原那么,提升市政道路、供电、供水、供气、通信、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合理构建中等城市规模的规划操纵单元体系,逐步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2、致力构筑立体交通网络,建设芜湖市域副城积极推进合福客运专线南陵段及南陵火车站、铜南宣铁路支线、铜南宣高速公路、滁黄高速公路、漳河航道等建设项目,构筑立体交通网络,搭建开放进展平台。

积极融入大芜湖交通网络,建设芜湖市域南部副中心。

3、统筹整合城乡土地资源,保障城镇建设空间充分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建设用地置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土地政策,大力盘活农村建设用地资源,同时通过统筹规划推进“三个集中”,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展进程。

4、合理优化生态环境格局,打造皖江宜居城市着力构建网络化的新型城乡体系和组团式城区结构模式,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整体风貌。

城乡用地布局应坚持集约节约的原那么,注重差不多农田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皖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城市。

六、县域城乡结构规划规划形成三级城乡等级结构体系:1、一级:城区,即南陵县城,即籍山镇〔含现状工山镇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区域公路交通枢纽,芜湖市域南部副城区。

规划城市职能以工业和综合服务为主导,城镇规模为27~33万人。

2、二级:许镇、弋江、三里和何湾四个中心镇,其中许镇和弋江为市域新市镇。

〔1〕许镇镇:县域副中心,以综合服务为主导的城乡统筹示范新市镇,城镇规模为5~7万人。

〔2〕弋江镇:芜湖市域新市镇,滨江历史文化旅游特色城镇,城镇规模为3~5万人。

〔3〕三里镇:以矿产资源深加工为主导的工贸型城镇,南陵县域南部中心镇,城镇规模为2万人。

〔4〕何湾镇:以旅游休闲为主导的国家级生态示范镇,南陵县域西部中心镇,城镇规模为1万人。

三级:假设干个中心村和自然村。

2030年南陵县域农村总人口约21万人。

中心村的职能以差不多乡村公共服务及支农服务功能为主导。

自然村的职能以保留乡村特色和改善人居环境为主。

七、规划区规划1、空间结构规划形成“131”空间结构。

其中,第一个“1”指城中片区,“3”指城东、城北、城西等三大片区;第二个“1”指南部生态度假区。

2、城中片区〔1〕进展目标城市商业、商务功能集聚区、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区。

〔2〕进展策略:优化布局、聚力凝心以综合服务为主,提升城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开发区起步区的用地退二进三,产业转型升级。

整合区内的各项资源,以形成集政务、文教、体育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3、城东片区〔1〕进展目标以现代服务业、科教功能为主导的现代化宜居新区。

〔2〕进展策略:功能提升、现代宜居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生态新城区。

规划以新型商业业态、专业大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为要紧进展方向,建设东部生态绿色城区。

4、城北片区〔1〕进展目标以生态水绿新城作为规划目标的城市居住空间。

〔2〕进展策略:水绿交融、生态宜居规划通过水系廊道形成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态网络,引导生态绿色建筑在本片区的推广应用,建设水、绿、城交融的生态宜居示范城区。

5、城西片区〔1〕进展目标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进展目标的产业新城。

〔2〕进展策略:多元协作、产城融合规划加快经济开发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向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方向进展,形成集科研、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活居住为一体的新型产业新城。

6、南部生态度假区〔1〕进展目标以建设城市后花园为目标的生态度假区。

〔2〕进展策略:生态优先、度假休闲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自然山林,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周末休闲度假游、生态旅游等旅游方式,努力打造城市后花园。

八、城区建设用地规划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6.3平方公里。

其中:居住用地约占28.4%,公共治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约占6.7%,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约占11.03%,工业用地约占27.99%,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约占12.68%,公用设施用地约占0.99%,绿地与广场用地约占12.17%。

九、产业布局规划1、主导产业选择南陵县产业重点进展“2+2+2”的新型产业体系,即加快进展装备制造和食品深加工产业,培育进展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稳步进展纺织服装和矿产资源深加工产业,围绕全县支柱产业,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配套。

2、产业统筹布局规划着力构建以城区和许镇双核驱动的城市进展格局。

其中,城区〔含南陵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进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许镇定位于城乡统筹示范区,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一产三产融合,实现农商旅文一体化进展,重点进展旅游业、商贸业、科技农业等产业;南陵经济开发区重点进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物流等产业;弋江镇重点进展纺织服装产业及农产品种养;三里镇重点进展矿产采掘深加工、旅游及农产品种养。

3、旅游进展规划将南陵县打造成为芜湖市旅游新引擎、皖江示范区生态宜居田园城市、大芜湖后花园、中国旅游强县、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规划其形象定位为:“千年铜都、奇秀南陵”。

南陵县旅游空间结构规划为:“两轴两翼、一中心三板块”。

“两轴”:打造318国道和205国道两条县域旅游交通进展轴。

“两翼”:东部水乡休闲翼和西部康体休闲翼。

“一中心”:指以南陵县城为核心的旅游集散和商务休闲中心。

“三板块”:以丫山、小格里为载体的生态康疗板块;以牯牛山遗址、黄盖墓、土墩墓群、古铜矿遗址、乌霞寺等为载体的主体文化体验板块;以大浦乡村世界和奎湖为载体的动感娱乐、会展及农产品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大旅游板块。

十、综合交通规划1、铁路交通科学有序地推进国家规划的客运专线和货运铁路的建设。

积极建设合福客运专线、南陵—繁昌—芜湖—省江北集中区城际铁路和皖赣客运专线;大力建设以货运为主的铜南宣铁路。

南陵县规划形成包括3条客运专线铁路〔合福客运专线、南陵—繁昌—芜湖—省江北集中区城际铁路、皖赣客运专线〕和1条普速铁路〔铜南宣铁路〕在内的铁路网格局。

2、公路交通规划形成“一横一纵”的高速公路,“一横”为铜南宣高速公路〔S32〕;“一纵”为滁黄高速〔S11〕。

规划形成“一纵两横”的主干公路网,“一纵”为205国道;“两横”为三荻路和G318。

形成“两横四纵”的次干公路网,“两横”为S320和南丫路;“四纵”为李竞路、原205国道、S216、何石路。

3、水运交通大力提升内河航道等级,规划形成“两主四辅”的内河航道网络,“两主”为青弋江航道、漳河航道,航道等级为限制性五级航道;“四辅”为资福河、马园河、金阁河、上潮河,航道等级为限制性七级航道。

规划形成三大港区,分别为籍山港区、弋江港区、黄墓港区。

4、城区道路系统城区将形成“四横四纵”的主干路,其中:“四横”由北向南分别为:云谷路、太白大道、籍山大道、周瑜大道;“四纵”由西向东分别为:戴塘路、秋浦大道、惠民路、弋江大道。

5、慢行交通规划结合南陵城市现状及特色,推动慢行交通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安全、公平、便捷、连续、舒适、优美”的出行环境,使其逐步走向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把南陵建设成绿色、健康、可持续进展的宜居生态之城。

十【一】宜居服务体系规划1、商业设施规划积极构建副市级商业中心——单元〔镇〕级——社区〔中心村〕级商业中心三级服务体系,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协调进展的商业服务网络。

其中,副市级商业中心承担整个县域城市商贸设施的区域辐射功能,单元〔镇〕级的商业中心那么更加侧重商业设施的便民服务功能。

2、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南陵县规划建立县域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由“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成的二级医疗服务体系,专科医院作为补充;乡村地区实行“县级综合性医院——镇卫生院——中心村卫生室”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差不多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3、文化设施规划规划形成三级文化体系:副市级——单元〔镇〕级——社区〔中心村〕级。

副市级文化中心规划位于南陵城区;结合新市镇、中心镇和单元〔镇〕设置街道级文化中心;结合各居住小区和规划中心村布置基层社区级文化中心。

4、教育设施规划建设与城市进展水平相协调的教育进展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盘活教育用地资源存量,提高学校建设用地标准,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体系,实现基础教育设施的均衡化、优质化、公平化。

增加基础教育容量,优化教育资源质量,均衡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南陵县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进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