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践》(讲义)王正国2007年7月目录引言第一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金融的含义二、金融的地位第二节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发展三、货币的管理第一章中央银行第一节中央银行的职能一、中央银行的职能二、中央银行的地位第二节中央银行的类型一、单一央行制二、复合银行制三、准央行制四、跨国央行制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一、负债业务二、资产业务三、中间业务第四节货币政策目标及手段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三、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手段第五节基础货币与派生存款一、基础货币含义二、派生存款的派生倍数第六节央行的独立性问题一、世界各国央行独立性的三种情况二、我国央行独立性的表现第二章商业银行第一节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一、单一银行制度二、总分行制度三、代理行制度四、银行控股公司制度五、连锁银行制度第二节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盈利性二、安全性三、流动性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业务一、负债业务二、资产业务三、中间业务第四节我国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一、盈利性与政策性矛盾二、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三、我国经济改革的顺序第五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贷款五级分类法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二、贷款五级分类法第六节深化商业银行改革,适应“入世”挑战一、加快转制,真正实现规范经营二、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三、壮大绝对规模,缩小相对规模四、提高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五、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六、向利率市场化过渡七、发展网络银行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问题第三章金融市场第一节金融市场的分类一、按金融业务分类二、按交割期限分类第二节金融市场的内容一、外汇市场二、资金市场三、黄金市场四、关于期货交易问题第三节市场的改革一、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金融市场体系二、利率市场化问题第四章全球金融危机第一节 1929年美国金融大危机一、危机爆发的原因二、危机的启迪第二节 1989年日本金融大危机一、危机爆发的原因二、危机的启迪第三节 1997年亚太金融大危机一、这次危机爆发的特点二、危机爆发的原因三、国际投机者打击亚太国家金融市场的方法及过程四、我国在这场危机中汇率政策分析第五章国际金融知识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或体系)一、国际金本位制(1880年开始)二、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三、牙买加体系(协议)第二节国际金融组织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世行集团三、国际清算银行第三节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含义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项目)三、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第四节外汇及汇率一、外汇二、汇率及其标价法三、汇率的分类四、汇率的决定五、人民币汇率第六章金融学其他几个问题第一节信用的几种形式一、商业信用二、银行信用三、国家信用四、消费信用五、民间信用六、国际信用第二节利率及决定因素一、利率的种类二、利率的决定因素第三节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一、流通中现金二、狭义货币三、广义货币第四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一、“双紧”政策二、“双松”政策三、“紧松”搭配政策第五节金融监管问题一、金融监管的内容二、金融监管的机构引言第一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金融的含义何谓金融?顾名思义,金,即指金钱或货币。
融,即指融通或流通。
金融就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或流通。
但是,这只是字面上最简单的释义,从更深入、更全面的角度说,金融是指社会货币信用关系的总和。
因为,货币资金在不同所有者之间不断流通时,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信用关系。
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关系已覆盖整个社会。
所以,金融活动领域十分广泛,它已无所不在,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金融业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
二、金融的地位小平同志早就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现代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因此也可以说,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为什么金融如此重要呢?因为,金融作为货币资金的流通它贯穿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一刻也离不开货币(资金)的运动。
同时,不仅社会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货币(资金),而且有了货币后,货币的数量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货币多了会发生通货膨胀,货币少了会发生通货紧缩,不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经济发展不正常的表现。
因此,只要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国家就必须进行治理。
所以,金融出了问题,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金融管好了,整个国家的货币(资金)运动就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各行各业就有了良性的发展环境。
金融的核心作用正是体现在这个方面。
第二节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随着商品经济和社会信用关系的发展而发展。
货币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起初,商品经济是通过物物交换发展起来的,随着商品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范围的不断延伸,物物交换的局限性逐步暴露出来,于是客观上需要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所谓货币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也就是说,为了方便商品交换,克服物物交换的弊端,需要用一种特殊商品作为大家公认的等价物,这种等价物可以用来交换任何商品,这样,商品生产者只要将自己的产品换成一般等价物后,就可以用一般等价物购买任何商品了。
交易行为变得方便多了。
开始时,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是形态各异的实物,如贝壳、农具、布匹等,经过长期的发展和选择,金属最终成为公认的理想币材,因为金属具有各部分同质、均匀;质地坚固,不易磨损;便于分割、融合和携带的特点。
特别是金银,优越性更大,还具有价值量大的特点。
二、货币的发展货币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币材不断变化;二是流通范围不断扩大。
币材的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前面已经说过,贝壳、农具、布匹等作为货币,有诸多不便之处,如体积大、价值低、不宜分割、携带不方便等,而金属(特别是金银)弥补了这些不足,便逐渐取代了它们成为理想币材。
金属货币虽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它仍然有不足之处,如铸造成本比较高,重量比较大。
因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银行(或钱庄)的出现,金属货币便逐渐被可兑换的银行券(或银票)所代替,银行券(或银票)实质上就是纸币,只不过它可以兑换成金银货币,可兑换的银行券(或银票)代替金属货币既解决了铸造成本高的弊端,也更加便于携带,同时由于可随时兑换为金属(金银)货币,还避免了遭受贬值的损失。
但是,随着货币信用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银行券越发越多,最终不能再兑换为金银货币了,至此,银行券便发展为不能兑换的纯信用货币——纸币。
随着商品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货币流通范围也随之扩大。
但是,不同地区的货币不同给商品交易带来了许多不便,比如,金属货币产生后,其铸造开始是由各地分散进行的,由于分散铸造会形成大小不一、价值不同、形态各异的货币,这样跨地区进行商品交换比较麻烦,因此,为了解决不同地域的商品交换问题,国家便开始垄断货币的铸造权,这样,在一国范围内,货币是相同的,这就极大地方便了贸易的发展。
在我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随即统一了货币,有力地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
国家垄断货币铸造权还有一个重大好处是可以无偿地得到一笔收入,即铸币税。
越是铸造不足值的货币,国家得到的收入就越多。
现在,由于是纸币时代,国家发行货币成本更小,这样发行收入也就更大了。
三、货币的管理银行券(纸币)开始时是由商业银行(钱庄)发行的,中央银行产生后,纸币的发行与管理便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
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同时也就担负起了管理货币,调节货币流通的职责。
也就是说,只要货币流通出了问题,主要责任在于中央银行。
因为中央银行作为一国管理货币流通的核心机构,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控全国金融活动,使货币流通能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因此,研究货币,特别是研究中央银行管理货币的机制,对于了解金融,深化对金融问题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中央银行管理具体管理货币的方法,详见下一章第四节。
第一章中央银行第一节中央银行的职能一、中央银行的职能㈠国家银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不同,它属于国家机关,它开展业务虽然有收入,但不以盈利为目的。
它是政府专事金融管理的重要部门,并代表国家与外国开展各种金融交往活动。
㈡发行银行货币发行是一笔巨大的收入,此收入属于国家所有。
我国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每年国民经济的增长情况和物价变动情况垄断发行的。
货币发行与货币投放是不同的,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将货币注入商业银行系统,而货币投放则是商业银行系统就货币投向客户。
㈢调控银行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后,要管理货币,中央银行管理货币的过程,就是调控金融的过程。
中央银行通过对货币的有效管理,使货币流通能够有序进行,这样,整个金融业才能健康发展。
对国民经济的调控包括许多方面,如财政调控、税务调控、计划调控、产业调控等,但是,最重要的调控还是金融调控。
㈣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一般不与企业和个人打交道,只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往来关系。
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以准备金方式存入中央银行,当它资金不足时则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
由于各商业银行都要在中央银行开户,因此,它们之间的债权债务还需要中央银行为它们清算。
所以,中央银行要为商业银行办理存贷款和转账结算业务,它是商业银行的银行,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㈤监管银行我国中央银行过去长期担负着监管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职责,之后,在金融分业经营的格局下,我国于1992年、1998年、2003年相继成立了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责逐步分解,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主要监管外汇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设在央行内部)。
当然,由于中央银行是一国的核心金融结构,无论分工如何,它对整个金融业都有着整体的监管作用。
二、中央银行的地位从中央银行的职能我们可以看出,中央银行集“五大行”于一身,在整个金融业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是一个国家的核心金融机构。
金融学的最重要问题,无疑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的方法问题,方法正确,金融就能够平稳运行,国民经济就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由此可见,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金融的稳定,而金融的稳定又取决于中央银行能否调节好货币流通。
所以,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业的“心脏”,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如果中央银行调控金融出现较大失误,将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并将造成严重损失。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类型一、单一央行制即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单独地全面履行央行应有的职能。
这种央行制度依中央和地方政府权限的大小又可分为总分行制和中央、地方两极制。
在总分行制度下,中央银行的总行权力很大;在中央、地方两极制的制度下,中央银行的地方分行权力较大,这种制度主要出现在西方分权制国家,如美国。
二、复合央行制即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不仅全面地履行央行的职能,而且还同时履行商业银行的职能,也就是说,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是合二而一的,实行这种央行制度的国家主要是过去一些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