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轮动平衡的检测》说

《车轮动平衡的检测》说


纠正教材:教材为轮胎动平衡的检测,理解应为车轮动平衡的检测。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大专班的学生逻辑思维从 理论型逐步向实践型,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 象能力也随着提高。 从认知状况来说,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汽车 底盘,对汽车行驶系已经有了刜步的认识,为顺 利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及目标打下了基础。
(3)那么,车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动平衡呢?
(1)方向盘震动;(2)车轮出现有节奏的异响;(3)更换轮胎,轮 毂或是补过轮胎后;(4)车轮受过大的撞击;(5)由于颠簸导致平 衡块丢失。
2、后实践: 教师一边示范操作,一边引导学生来完成一 些简单的操作步骤: (1)、强调安全问题; (2)、面对实物介绍设备:动平衡检测仪, 平衡块,平衡块起子,测量尺,夹具,胎压表, 车轮;
步骤(3) 固定车轮并测 量数据;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用锥度盘和夹具将车轮固 定住,固定完后要保证车轮不 左右遥晃,保证轮胎不偏心;
2.分别测量轮辋边缘到机箱 的距离,轮辋宽度,轮辋直 径(轮辋直径可直接读取)。
步骤(4) 打开仪器电 源,输入数据;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打开电源开关,检查指示 装置是否显示正确;
2.输入刚刚测量的3个数据值。
步骤(5) 按下起动键,刜调不平衡量;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当车轮自动停转后,从指示装置读出车轮内,外动不平 衡量;
2.慢慢旋转车轮,直到动平衡机指示灯全亮, 停止转动车轮;
3.将动平衡机显示的动不平衡量按内外位置, 置于车轮十二点位置的轮辋边缘并装卡牢固。
步骤(6) 再调不平衡量;
(四)实训报告填写
谢谢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行!
6、 布置作业(实训报告)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 教学,巩固提高。所以实训报告设计以下二题:
1. 车轮动平衡的概念是什么?
2.车轮动平衡机的使用操作方法?
(一)引入生活实例轮胎动平衡_标 清.flv 例举生活中的例子: 1.怎样使天平能处于平衡状态? 2.怎样使船在大风大浪的情况 下,保持平稳行驶?
教学意图 1.根据六个小组确定的计 划,采用“头脑风暴”法, 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最 后由全班讨论,确立本项 目的最佳实施方案。 2. 教师凭教学经验,对课 堂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 测确保教学关键点的顺利 实施
第四环节:实施计划(30分钟)
组长和教师共同完成示范。计划实施,组长和教师做示范时 ,学生可以随时提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明确 解答。演示结束后先由学生讲评,再由教师讲评,重点是学 生的规范操作
3、开始实训操作
步骤(1) 清洁轮胎并拆除旧平衡块;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 对被测轮胎进行清洗,去掉泥沙,沙石等; 2. 拆掉车轮旧平衡块,拆完后不可随便丢弃。
步骤(2) 检测轮胎压力并调整;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检查轮胎压力,若胎压过低,则 将轮胎充气至规定值; 2.在被测轮胎上找出允许的最大充 气压力值。
第五环节:检查控制(10分钟)
实训项目工艺卡
检查 控制
整理成果,谈‚心得‛
填写‚工艺卡‛,深化知识; 对照‚评价表‛,自已打分;
教学意图 1.分组操作时,确保每名同学都把注意力放在操作流程上来,防止出现非操作人员无事可 做的局面,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查资料完成工作页,从而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3. 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也能心知肚明,心服口服,在整个项目活动中增强主动性。 4.学生能够正确了解自己和别人的能力5.虽然这项成绩带有强制性,但也是目前较为有效 差距 《汽车机修工 的手段
将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1、知识回顾引入课题 例举生活中的例子: (1)、怎样使天平能处于平衡状态? (2)、怎样使船在大风大浪的情况下,保持平稳行驶?加 以导入,得出汽车行驶车轮转动也应该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从 而引出新课课题。
实施
分工分组,扮演角色,解决问题:
教学意图 学生‘安装’:明确成员角色; 1 老师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督察’:分配好工具; 2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考察环节:做一做 分组分工 3加强学生对操作项目和规范的认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为下一环节检查控制阶段,教师考核组长,组长考核组员提供 标准和依据, 模拟企业检验员的工作。 5学生讨论学习时采用“头脑风暴”法可以以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和讨论效率。 角色扮演
学生活动
学生明确任务 后,小组合作 学习,制定动 平衡检测计划
教学意图 1.为下一步各个小组之间交流做准备。 2.通过工作页的形式,给出一定的)
讨论每个小组的计划,形成统一方案,教师负 责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得出正确的更换方案, 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最后得到 结论:动平衡检测规范操作过程
2、明确学习任务
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 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欲望。
(1)什么叫动平衡? (2)车轮为什么要做动平衡? (3)那么,车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动 平衡呢?
第一环节: 获取信息(10分钟) 2 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课件资源、 学习参考资料、实物教具等教 学资源分组进行学习,学生查 阅相关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 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小结归纳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 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 法、体验几个方面进行归纳,设计了这么二个问 题:
(1)今天学了什么,会了什么?
建议学生课后可以查找相关阅读资料。
(2)描述车轮动平衡的检测调整步骤。
(二)进入新课
1、先理论:依次提出3个问题:
(1)平衡的类型?什么叫动平衡?
平衡分为动平衡和静平衡。为了避免或消除车辆在行驶中车轮抖 动这种现象,使车轮在动态情况下通过增加配重的方法,使车轮校正 各边缘部分的平衡。这个校正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动平衡。
(2)车轮为什么要做动平衡?
(1)防止轮胎异常磨损(2)提高汽车行驶时的稳定性,安全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安装平衡块后有可能产生新的不平衡量,重新起动 动平衡机进行动平衡试验,直至动平衡量<5g,合格; 2.平衡块不能过多。
步骤(7) 测试完毕,拆下所有设备并归位:
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取下车轮,关闭电源,清洁场地,测试结束。
(三)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学生在操作时所犯的一些错误。并 且归纳: (1)今天学了什么,会了什么? (2)描述车轮动平衡的检测调整步骤。
题目《车轮动平衡的检测》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席忠超
说课主要内容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五、授课主要内容(附)
一、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为由王永清老师主编。北 京理工大学编著2010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 修》一书和其它辅助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汽车检测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是对汽车行驶系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四轮定位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学生 应该掌握的汽车检测基本技能之一。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车轮动平衡仪的规范操作。
难点:独立完成车轮动平衡的检测与调整。
二、课程目标
二、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车轮动平衡的概念。
2、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因为本次课程所完成的课题是以技能训练动 手操作为主线,所以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教学
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方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
教师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当感觉学生学习困难时, 教师应采用传统的讲解法 进行讲授
教学意图 1.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师凭以往教学经验,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采 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确保教学关键点的顺利实施。
第二环节:制定计划(10分钟)
A
B
C
教师组织学生 制定动平衡检 测计划,每个 小组制定一份 计划
岗位任务书》
第六环节:评定反馈(10分钟)
评定反馈 师生共评,归纳要点: 共同‚验收‛:
记录存在问题; 整理工具和现场;
归纳:动平衡检 测调整技术要求;
教学意图 1.反馈教学效果,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 2.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以便进一步加强学习。 师生共评 3.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一次技能训练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所认识、有所提 高。
3、使用教具
多媒体课件、动平衡仪一台、车轮一只、 平衡块若干、测量尺一把、平衡块夹具一个、 胎压表一个、起子一把。
4、知识学习 平衡的类型,判断二种不同平衡的区 别,并且要总结出动不平衡的危害(教材 未列出,进行补充)。 5、技能学习 按实训操作的内容,掌握操作方法步 骤,并能小组合作完成检测与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