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生化课后题

食品生化课后题

第三章1. 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是( A )A 四氢叶酸B 泛酸C 核黄素D 抗坏血酸2. 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特定条件下1分钟内转化1μmol底物的酶的量是:( D )A 1μB 1μ/mgC 1KatD 1IU3. 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论述错误的是( A )A 酶在体内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B 酶在催化反应前后质和量不变C 酶的催化能缩短化学反应达平衡所需的时间D 酶对所催化的反应有选择性E 酶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4. 关于酶性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A 酶的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分子中含有辅酶或辅基B 酶使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向加速反应的方向进行C 酶能提高反应所需的活化能D 酶加快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E 酶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5.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D )A 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B 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C 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D 酶分子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合区E 酶分子有丝氨酸残基、二硫键存在的区域6. 酶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作图,当底物浓度达一定程度时,得到的是零级反应,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C )A 形变底物与酶产生不可逆结合B 酶与未形变底物形成复合物C 酶的活性部位为底物饱和D 过多底物与酶发生不利于催化反应的结合7. 在酶的分离纯化中最理想的实验结果是( D )A 纯化倍数高、蛋白含量低B 回收率小但纯化倍数高C 蛋白质的回收率最高D 比活力最大8、全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酶蛋白决定酶的专一性,辅助因子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集团的作用。

9、辅助因子包括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等,其中,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需要化学方法处理除去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透析法除去。

10.不可逆抑制剂常与酶以共价键相结合使酶失活。

11 .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有活性酶的过程称酶原激活。

其实质是酶活性中心的形成和暴露过程。

12. 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分为六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13.酶活力的调节包括酶含量的调节和酶的活性的调节。

14. 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F15. 测定酶活力时,底物浓度不必大于酶浓度 F16. 酶可以促成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F17.以丙二酸抑制琥珀酸脱氢酶为例,说明酶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作业)第四章1. 阐明三羧酸循环的科学家是BA. J.D.WatsonB.H.A.KrebsC. L. C. PaulingD.J.B.Sumner2. 下列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中,属于调节酶的是DA.延胡索酸酶B.琥珀酰CoA合成酶C.苹果酸脱氢酶D.柠檬酸合酶3.在厌氧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化合物会在哺乳动物肌肉组织中C积累?A、丙酮酸B、乙醇C、乳酸D、CO24.下面哪种酶既在糖酵解又在葡萄糖异生作用中起作用BA、丙酮酸激酶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C、磷酸果糖激酶D、已糖激酶5. 在TCA循环中,下列哪一个阶段发生了底物水平磷酸化?BA、柠檬酸→α-酮戊二酸B、α-酮戊二酸→琥珀酸C、琥珀酸→延胡索酸D、延胡索酸→苹果酸6.下列化合物中哪一种是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BA、生物素B、FADC、NADP+D、NAD+7.糖酵解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的。

BA、线粒体基质B、胞液中C、内质网膜上D、细胞核内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C子是A、FADB、CoAC、NAD+D、TPP9.有关葡萄糖酵解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DA.1分子葡萄糖净生成2分子ATPB.ATP的生成部位在胞浆C.ATP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D.ATP是通过H在呼吸链传递生成的 E.ATP的生成不耗氧判断:1、每分子葡萄糖经三羧酸循环产生的ATP分子数比糖酵解时产生的ATP多一倍2、哺乳动物无氧下不能存活,因为葡萄糖酵解不能合成ATP。

3、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之一,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4、糖酵解反应有氧无氧均能进行。

5、在缺氧的情况下,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意义是使NAD+再生。

6、三羧酸循环被认为是需氧途径,因为还原型的辅助因子通过电子传递链而被氧化,以使循环所需的载氢体再生。

1. 三羧酸循环次经过2脱羧、4次脱氢、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产生12 分子ATP。

2.糖酵解中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的两个酶是磷酸甘油酸激酶和_丙酮酸激酶。

3.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_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4.1个葡萄糖分子经糖酵解可生成_2_个ATP;糖原中有1个葡萄糖残基经糖酵解可生成3个ATP 。

第五章一、选择题1. 关于生物氧化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A.一系列酶参与催化B.反应条件较温和C.O2与反应物中的C、H直接化合D.释放的能量部分储存在高能化合物中2. 下列化合物中除( C )外都是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A、CoQB、CytbC、CoAD、NAD+3. 线粒体外NADH经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内实现氧化磷酸化,其p/o值为( C )A、0B、1C、2D、34. 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中,唯一的非蛋白质组分是( D )A、NAD+B、FMNC、CoQD、Cyt5. 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 D )A.c1→b→c→aa3→O2B.c→c1→b→aa3→O2C.c1→c→b→aa3→O2D.b→c1→c→aa3→O26. 在呼吸链中,将复合物I、复合物II与细胞色素系统连接起来的物质是什么?( C )A、FMNB、Fe·S蛋白C、CoQD、Cytb二、是非题1、细胞色素是指含有FAD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

( F )2、呼吸链中的递氢体本质上都是递电子体。

(T )3、胞液中的NADH通过苹果酸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其P/O比值约为2。

( F )4、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但所经历的路途不同。

(T )5、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

(T )三、填空题1 .生物氧化是有机分子在细胞中氧化分解,同时产生能量的过程。

2 .被称为能量代谢的流通货币的物质是ATP。

3 . 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于线粒体内膜。

4. 由NADH →O2 的电子传递中,释放的能量足以偶联ATP 合成的3 个部位是复合体Ⅰ、复合体Ⅲ和复合体Ⅳ。

5.解释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机制有三种假说,其中化学渗透偶联学说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6.生物体内ATP 的生成方式为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

7.人们常见的解偶联剂是 2 ,4 -二硝基苯酚,其作用机理是破坏H+ 电化学梯度。

8.NADH 经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可产生 3 个ATP ,琥珀酸可产生 2 个ATP 。

9.F1 -F0 复合体由 2 部分组成,其F 1 的功能是合成ATP ,F 0 的功能是H+ 通道和整个复合体的基底。

寡霉素可抑制该复合体的功能。

第六章1 肉(毒)碱的功能是:( B )A转运脂肪酸进入肠上皮细胞 B转运脂酰CoA 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 C是维生素A 的衍生物 D长脂肪酸酶促合成反应中的一个辅酶2 一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为CO2 和H2O,净生成ATP 的个数: BA 22B 129C 146D 4093 下列关于脂肪酸β- 氧化叙述正确的是:(D )A 对细胞来说,没有产生有用的能量 B起始于脂酰CoAC 被肉毒碱抑制D 每次移去二碳单位4 下列化合物不属于酮体的有:( B )A 乙酰乙酸B 乙酰乙酰CoAC β- 羟丁酸D 丙酮5 乙酰乙酰CoA 在下列代谢途径中出现的是:( B、D )A 脂肪酸β- 氧化B 酮体氧化C 胆固醇生物合成D 酮体生成6 脂肪酸从活化到彻底氧化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F7 乙酰CoA 经柠檬酸-丙酮酸穿梭,必须消耗1摩尔ATP 。

F8 NADH+H+ 是脂肪酸合成中的氢供体。

F第七章一、是非题1 .在一般的情况下,氨基酸不用来作为能源物质。

T2 .酪氨酸可以由苯丙氨酸直接生成,所以不是必需氨基酸。

T3 .植物可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

F二、选择题1 .肌肉中的游离氨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运到肝脏: BA 腺嘌呤核苷酸- 次黄嘌呤核苷酸循环B 丙氨酸- 葡萄糖循环C 鸟嘌呤核苷酸- 黄嘌呤核苷酸循环D 谷氨酸- 谷氨酰胺循环。

2 .动物体内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其运输和储存的形式是:CA 尿素B 天冬氨酸C 谷氨酰胺D 氨甲酰磷酸3 .组氨酸转变为组胺是通过:CA 转氨作用B 羟基化作用C 脱羧作用D 还原作用4 .不参加尿素循环的氨基酸是 AA 赖氨酸B 精氨酸C 鸟氨酸D 天冬氨酸5 .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主要依靠: CA 氨基酸合成后的化学修饰B 氨基酸合成后的转氨作用C 氨基酸合成过程中酶的别构和阻遏效应D 氨基酸合成后的脱羧作用6 .人体通过α- 酮酸正常获得非必需氨基酸由下列哪种酶催化:AA 转氨酶B 脱水酶C 脱羧酶D 消旋第九章1、DNA复制时不需要下列那种酶:DA. DNA指导的DNA聚合酶B. RNA引物酶C. DNA连接酶D. RNA指导的DNA聚合酶2.体内进行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最主要的组织是C胸腺 B. 小肠粘膜 C. 肝 D. 脾 E. 骨髓3.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首先生成的是CA. GMPB. AMPC. IMPD. ATPE. GTP4.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 CA. 甘氨酸B. 天冬氨酸C. 谷氨酸D.CO 2E. 一碳单位5 .体内脱氧核苷酸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直接还原而成的 DA. 核糖B. 核糖核苷C. 一磷酸核苷D. 二磷酸核苷E. 三磷酸核苷6.参与识别转录起点的是:DA、ρ因子B、核心酶C、引物酶D、σ因子7.下面关于单链结合蛋白(SSB)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CA、与单链DNA结合,防止碱基重新配对B、在复制中保护单链DNA不被核酸酶降解C、与单链区结合增加双链DNA的稳定性D、SSB与DNA解离后可重复利用8.因为DNA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在双向复制中,一条链按5′→3′方向合成,另一条链按3′→5′方向合成。

F9.RNA合成时,RNA聚合酶以3′→5′方向沿DNA的反意义链移动,催化RNA链按5′→3′方向增长。

T10.下面是某基因中的一个DNA片段的(一)链:3′…ATTCGCAGGCT…5′。

A、写出该片段的完整DNA序列 5 ′…TAAGCGTCCGA…3′B、指出转录的方向和哪条链是转录模板(一)链C、写出转录产物序列5 ′ …UAAGCGUCCGA…3′第十章1.下列有关mRAN 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C )A mRNA 是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B mRNA 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向是3′→5′C mRNA 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向是5′→3′D 每分子mRNA 有3 个终止密码子2.能与密码子UAC 相识别的反密码子是(D )A、AUGB、AUIC、ACUD、GUA3.下列密码子中,起始密码子是(B )A、UUAB、AUGC、UGUD、AAU4.下列有关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C )A 、密码子阅读是有特定起始位点的B 、密码子阅读无间断性C 、密码子都具有简并性D 、密码子对生物界具有通用性5. 原核细胞中新生肽链的N-末端氨基酸是(C )A、甲硫氨酸B、蛋氨酸C、甲酰甲硫氨酸D、任何氨基酸6、tRNA的作用是(D )A、把一个氨基酸连到另一个氨基酸上B、将mRNA连到rRNA上C、增加氨基酸的有效浓度D、把氨基酸带到mRNA对应的特定位置上7、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取决于(C )A、相应tRNA的专一性B、相应氨酰tRNA合成酶的专一性C、相应mRNA中核苷酸排列顺序D、相应tRNA上的反密码子8、mRNA的5’-ACG-3’密码子相应的反密码子是( C )A、5’-UGC-3’B、5’-TGC-3’C、5’-CGU-3’D、5’-CGT-3’9、下列哪一个不是终止密码?( B )A、UAAB、UACC、UAGD、UGA10、细胞内编码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总数为:( D )A、16B、64C、20D、6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