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精选范文

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精选范文

浙江省乐清市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闲来听雨,也别有一番意味。

初时雨声淅沥,若有若无,如胆qiè①的少女,欲语却羞。

慢慢的雨声紧了,落在房檐上急促有力,一如壮志青年,志在洗尽世间污huì②。

末了,雨声滴答,不急不缓,少了些yì③扬顿挫,却多了点从容淡定,仿佛历尽沧桑的老人,在回首中感悟了人生的真dì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春节第一天,雁荡山景区内游客络绎不绝....,欢歌笑语,热闹非凡。

B.虽然“苹果教父”乔布斯去世了,但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科技必然会日新月异....。

C.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五万多名清华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

D.少年钱钟书十分调皮,但因阅读了大量中外小说,中英文水平在同学中鹤立鸡群....。

3.古诗文名句填空。

(11分)①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②,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③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⑤莫道不消魂,,。

(李清照《醉花阴》)⑥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

《论语》中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孟子》中的“,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明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⑦初中三年的时光即将逝去,让我们借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吧!4.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营造读书氛围,建设书香校园,请一起参加下面“走进读书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2分)【读书好】请为右图配上一句合适的宣传语。

(15字以内)(3分)【好读书】下面对联告诫年轻人要刻苦读书。

上下联文字相同,但‘好’字,一字两个读音,两重意思。

上下联意思交错相对....,你能根据上联意思推出下联意思吗?(3分)上联: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下联: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上联意思:一个人年少的时候,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有些人却不知读书的重要,只顾玩耍,不爱读书。

下联意思:【读好书】⑴读情节。

下面情节中,与《水浒》人物林冲..有关的是()()。

(填序号,2分)A.大闹五台山B.风雪山神庙C.浔阳楼吟反诗D.误入白虎堂⑵评人物。

下面名着中的两组人物分别有哪些相似点?请选择一项概括两个人物的相似点。

(4分)【A】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B】张飞——李逵我选【】相似点:①②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网络时代的汉字危机(10分)一、新闻浏览新闻一:一项调查显示,2000多名受访者中,超过八成的人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超过七成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手写机会很少。

%的人使用电脑时最常用的输入法是拼音,不太会去注意每个字的具体结构、写法,时间长了难免印象模糊。

可以说,电脑的频繁使用,让许多中国人成了提笔忘字的“新文盲”。

——《搜狐新闻》新闻二:“囧囧有神”、“在见”、“完耍”……随着电脑普及,当下小学生的错别字不仅越来越多,还错得越来越离谱。

成都市三圣小学日前在对134名小学生进行一个月的跟踪调查后发现,平均每人一个月要写约3个错别字。

——《四川新闻网》新闻三: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汉字写字教育。

日本人早在1887年就在学校正式开设了硬笔习字课。

韩国每年大约有100万左右学生参加“汉字能力考核”,其中70%是小学以下儿童,可见汉字的源头是小学。

韩国首都首尔559所小学中有%开设了汉字书法课。

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书法课,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

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难认。

——《新闻周刊》新闻四:在“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上,参加的学者和名人,都提到汉字传承和弘扬的路径。

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林谷芳表示,“我觉得需要创新”,让文化创意进入到汉字的领域,以汉字作出让中华民族子孙、让世界人民喜见乐见的产品,进入生活,这也是汉字走出去的很重要的方面。

比如最简单的古代福字装饰,还有很多艺术的方法,能让汉字体现出来,让百姓在日常与其亲密接触。

艺术节上的多样活动,有不少是体现汉文字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比如,“汉字与创意生活”论坛,汉字为元素设计的T恤服装表演等。

——《工人日报》二、名人名言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鲁迅汉字对于我们中国人说来,是和阳光、水、空气同样重要的。

人要学会感恩,感谢大自然的恩,感谢阳光、水、空气,在中国文化中汉字是根本,所以要感谢汉字。

——流沙河书法是中国艺术的代表。

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

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林语堂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尼赫鲁(印度前总理)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

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

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郭沫若5.统观所有材料,你觉得在网络时代,汉字遭遇的危机具体表现在哪些..现象上?(3分)6.右边是书法“龙”“舞”二字,从中可以看出汉字有什么美?请从上面材料中选一个角度,任选一字稍作解释。

(3分)7.如何走出“网络时代汉字的困境”,正确处理使用电脑和保护汉字的关系,有人提出要设立“中华汉字节”,弘扬汉字文化;有人提出要让书法课进入课堂,加强学校书写教育;有人提出汉字需要创新。

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

(4分)(二)牵牛花:最美的花(16分)①我最喜欢的花是什么呢?说出来你有可能不信:牵牛花。

我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②时下正是晚秋。

十一月都过去了三分之一。

十多天前还满树葱茏神气活现的刺槐,现已形销骨立只剩几枚叶片了,犹如举着降旗的残兵败将。

就连一味疯长的野草也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蔫了,黄了,枯萎了。

惟独牵牛花不同。

深紫的,浅蓝的,粉红的,条纹的,仍开得生机蓬勃顾盼生辉。

【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

后来,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山坡中间由石块和青砖砌成的半堵残墙上面。

墙上的爬山虎没了叶片,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如老人手背上的几根细筋。

墙根的芒草也已无精打彩。

却见四五朵红蓝两色的牵牛花在残墙上开得正艳,薄薄的花朵在清冷的秋阳下抖出妩媚的光彩。

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刚与柔,厚与薄,重与轻——世上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妙更和谐的对比与反差吗?我一时忘了移步,默默凝视良久。

谁都知道牵牛花是生命力脆弱的花。

盛夏时节,太阳出来两三个小时一支支小喇叭就合拢起来。

而就整个植株来说,生命力却又那么顽强。

正如故乡的母亲说的:“这花可能开了,能开到老秋”(老秋是土话,晚秋)——开不到中午的牵牛花却能开到晚秋。

③是的,我所以喜欢牵牛花,也和故乡有关。

④小时候好几年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

奶奶特别喜欢牵牛花。

每到入夏时节,茅屋小院的木篱笆就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花。

牵牛花比人醒得早,人还没睁眼没张嘴,牵牛花就悄悄张开嘴巴,张成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喇叭。

【B】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

那是真正的花篱。

花篱外面跑着叫着七八只芦花鸡和三五只白鸭,花篱里面有一排金灿灿的向日葵,有好多架黄瓜和两三垄西红柿。

奶奶屋梁上悬一个不大的柳条篮,奶奶每每从篮里摸出小红灯笼似的西红柿给我。

记得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毛柿子的西红柿,桃形,不大,顶部有尖,毛茸茸的,咬一口能甜得人发抖。

奶奶自己却不舍得吃,笑眯眯看着我狼吞虎咽。

对了,篱笆西端有一棵不高的杏树,牵牛花在篱笆上爬不开了,就爬到杏树上去。

杏熟的时候,嫩黄色的杏有的贴着牵牛花,有的在牵牛花下捉迷藏。

它们当然逃不过奶奶的眼睛。

奶奶拎个小筐摘下来,等我放学回来吃或第二天塞进书包让我在上学路上受用。

那时不比现在,艰苦岁月,贫穷乡间,有杏吃已经美上天了。

⑤这么着,现在看见牵牛花,眼前有时就浮现出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奶奶慈祥的面影,甚至嗅出嫩黄瓜的清香,舌底生出毛柿子和黄杏那甜甜黏黏的汁液,心头泛起悠悠忽忽的乡愁……⑥或许你认为权倾一时是幸福,金榜题名是幸福,富甲一方是幸福,扬名海外是幸福。

但对于我,最幸福的,莫过于夏日清晨从爬满牵牛花的山坡或木篱间走过。

(选自《中国海洋大学报》,有删改。

作者林少华:教授,当代着名翻译家。

)8.细读第②段,找出“枯黄与娇艳,残缺与圆满,寂灭与生机”中的“残缺”具体指代的内容,填在下面空格上。

(4分)①②野草已乖乖缩回自己固有的领地③爬山虎只剩几条细蔓紧紧攀附不动④9.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从【A】【B】两处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

(4分)A.有的“唰”一下子在荒草地绽开无数多情的笑靥,有的“忽”一下子蹿上枯枝擎起高傲的喇叭,有的在路旁沙地上绣出斑斓的图案。

B .薄薄的,颤颤的,嫩嫩的,艳艳的,真想上去吻一口,用舌尖把上面晶莹的露珠舔进嘴里。

我选( ),品析:10.联系全文,说说第①段中“我”为什么“尤其喜欢晚秋山坡上野生的牵牛花和故乡木篱笆上的牵牛花”。

(4分)11.综观全文,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三、古诗文阅读(29分)(一)(5分)雪①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释】①作于元和十年(815)至十三年诗人被贬江州时。

12.诗歌第一句从触觉..角度,写出雪夜之冷;而第二..、四句..则分别从 和 角度写出雪之大。

(2分) 13.这首咏雪诗委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二)(13分)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节选自晋·陈寿《隆中对》)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亮躬.耕陇亩 ②先主器.之 ③此人可就.见 ④由是先主遂诣.亮1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与.亮友善(和,跟,同)B. 谓为信然.(……的样子)C. 将军岂愿见之.乎(他,指代诸葛亮) D.凡三往,乃.见(才)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