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代表人物

教育学代表人物

沛西.能(英国) 教育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USA)教育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保罗.朗格朗(法国)提出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的两大特征:①全体成员一生都在学习②社会为每一位成员提供适当教育学习化社会构建与终身教育体系确立的基本标志:社会成为学习化社会,并能为需要学习和进修的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机会。

孔子(古代中国西周王朝春秋时期鲁国)孔子及其弟子著《论语》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继承西周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诗书礼乐,孔子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启发”一词来自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私学在春秋战国时期规模最大《学记》(古代中国西周王朝战国末期)<<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理论和教育问题的专著作,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出自《学记》古希腊三大西方古代教育家(西方古代教育思想启自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希腊)苏格拉底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苏格拉底问答法三步骤: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产婆术。

苏格拉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基础。

柏拉图(希腊)柏拉图著《理想国》柏拉图是欧洲教育史首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著《理想国》,柏拉图充分吸取斯巴达国立教育与希腊和谐教育之经验,构建学制。

柏拉图为资本主义教育提供雏形。

柏拉图是制定教育的基本依据“社会本位论”的三大代表人物之一亚里士多德(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作《论灵魂》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他所倡导的和谐教育思想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遗忘的四大理论解释中的痕迹衰退说是对遗忘原因最早的解释,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经由桑代克发展。

亚里士多德专著《论灵魂》是西方心理学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七大欧美教育学家培根(英国)培根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纽斯(捷克)著《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四大贡献:①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规律;②提出“泛智”思想,论证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一切知识教授一切人;③首次提出并论证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教学原则;④提出学年制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证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证以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卢梭(法国)卢梭著《爱弥儿》卢梭提出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卢梭与裴斯泰洛齐继承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个体本位论”三大代表人物之一裴斯泰洛齐(瑞士)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的人卢梭与裴斯泰洛齐继承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个体本位论”三大代表人物之一洛克(英国)洛克著《教育漫话》洛克是近代国家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者个人身心发展动因的“外铄论”代表人物洛克学说内容:①提出“白板说”;(“白板说”是典型的个人身心发展动因的“外铄论”)②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最重要,绅士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漫话》赫尔巴特(德国)赫尔巴特著《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为标志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付诸行动,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赫尔巴特提出“明了、联系、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和教育性原则,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大特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赫尔巴特是关于师生关系两大对立论点中“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杜威(USA)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是20世纪初叶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教育即生活”是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根本命题形成以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的现代教育特点杜威是关于师生关系两大对立论点中“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教育学科学化阶段的三大教育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即为教育学的科学发展阶段)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克鲁普斯卡娅(苏联)克鲁普斯卡娅著《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克鲁普斯卡娅的著作《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凯洛夫(苏联)凯洛夫著《教育学》凯洛夫的著作《教育学》对新中国初期的教育影响巨大《教育学》总结苏联的教育目的,极重视智育,提出了一套严格严密的教学理论杨贤江(化名:李浩吾,中华民国)杨贤江著《新教育大纲》杨贤江著作《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现代化阶段的五大教育家赞科夫(苏联)赞科夫著《教学与发展》赞科夫著作《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布鲁纳(USA)布鲁纳著《教育过程》布鲁纳著作《教育过程》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布鲁纳在教育心理学在西方发展时期第三时期——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掀起教育改革运动。

学习的五大分类学说中的“从学习性质与形式分”是由奥苏伯尔进行分类:①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②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该理论是四大认知学习理论之一):⑴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奥苏伯尔和布鲁纳是当代两大学习迁移理论之一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两大代表人物发现学习(选择教学策略四大方法之一)的首倡者是布鲁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现代认知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

发现学习的四大作用:①能提高智慧潜力②有助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③有助学会发现探索方法④有利所学材料保持瓦.根舍(德国)瓦.根舍创立范例方式结构理论皮亚杰(瑞士)皮亚杰著《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作《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认为教学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能力认知模式(三大德育模式之一)由皮亚杰首先提出,由柯尔伯格继续深化,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广泛和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学生心理发展三大内容中的学生认知发展中,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四大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②前运算阶段(2-7);③具体运算阶段;④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是两大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之一,该理论的四大阶段是: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②权威阶段(6-8岁)③可逆阶段(9-10岁)④公正阶段(11-12岁)认知心理学(心理学七大流派之一,属于现代心理学的新兴思潮)的早期认知心理学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苏联人民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体现和谐教育思想,对世界影响巨大。

舒尔茨(USA)——“人力资本理论之父”1960年12月,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作题为《人力资本投资》讲演,是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人力资本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可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是工资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其体现在人的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孟子(古代中国)个人身心发展动因的“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个体本位论”三大代表人物之一威尔逊(USA)个人身心发展动因的“内发论”代表人物格塞尔(USA)个人身心发展动因的“内发论”代表人物佛洛伊德(奥地利)个人身心发展动因的“内发论”代表人物遗忘的四大理论解释中的动机说的代表人物是佛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七大流派之一)创始人是佛罗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第二势力佛洛依德-人格结构说(四大人格发展理论之一),该理论三大内容;①本我(生物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年龄越小越重要②自我(现实我)——按“现实原则”行事③超我(自我理想和良心)——受“至善原则”支配荀子(中国)个人身心发展动因的“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社会本位论”三大代表人物之一康德(德国)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社会本位论”三大代表人物之一华生(美国)个人身心发展动因的“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学七大流派之一)创始人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具有巨大影响。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中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①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②人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③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④社会化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客观要求并提供物质基础;⑤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毛泽东1957年新中国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新中国第一个颁布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邓小平“四有、两爱、两精神”:教育要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江泽民现阶段中国教育目的(1999年6月,《过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中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舍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腔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加里宁(苏联)加里宁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第二个作用)泰勒(USA)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泰勒“评价原理”七大步骤(阶段):①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②根据行为内容界说目标;③确定使用目标的情景;④设计呈现情景的方式⑤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⑥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⑦设定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泰勒“课程原理”四大步骤(阶段):①确定课程目标(最关键一步);②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③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④根据目标评价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三大模式中的目标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基础上形成的,以“目标”为中心展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