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法学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文件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C.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D.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的基石是()。
A.宪法B.环境保护综合性立法C.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D.环境标准3.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的核心部分()。
A.宪法B.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C.环境保护综合性立法D.环境标准4.我国政府部门发布的第一部有关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文件是()。
A.《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B.《环境影响评价法》C.《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D.《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5.首次确立了公众参与原则,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决策的法律是( )。
A.《环境保护法》B.《环境影响评价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行政许可法》6.环境权的主体是()。
A.动物B.植物C.人D.生物7.环境行政合同一般都采用()的形式。
A.字条B.书信C.书面D.口头8.以下哪一项是按照规划的法定效力划分的()。
A.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规规划B.强制性规划和指导性规划C.污染控制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D.强制性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9.以下哪一项是按照规划的时间期限划分的()。
A.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规规划B.强制性规划和指导性规划。
C.污染控制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D.强制性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10.以下哪一项是按照规划的性质划分的()。
A.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规规划B.强制性规划和指导性规划。
C.污染控制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D.强制性规划、国民经济整体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11.以下属于预防性控制制度的是()。
A.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B.现场检查制度C.限期治理制度D.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制度12.以下属于治理性控制制度的是()。
A.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B.现场检查制度C.排污申报登记制度D.防止环境污染转嫁制度13.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最低的一级为()。
A.蓝色B.黄色C.橙色D.红色14.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对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范围做了详细的界定。
A.《土地管理法》B.《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C.《森林法》D.《草原法》15.我国《水法》明确予以规定的水资源使用权主要是()。
A.用水权B.抽水权C.取水权D.废水权16.矿产资源使用权划分为()。
A.探矿权和租矿权B.探矿权和采矿权C.探矿权和改造权D.租矿权和改造权17.根据自然保护区所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特征和重要性,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实行()管理。
A.分级B.分区C.分地方D.分层次18.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
A.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B.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C.核心区、边缘区和实验区D.边缘区、缓冲区和实验区19.基本农田的数量,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以上。
A.60%B.70%C.80%D.90%20.由于其操作性强,()是环境民事责任中最为经常的民事责任形式。
A.排除危害B.赔偿损失C.承担责任D.规避风险21.()是指独立于人的行为之外,且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情况。
A.不可抗力B.受害人故意C.规避风险D.排除危害22.()是指受害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自己的后果,而希望或放任此种结果发生的后果由受害人自己承担,致害人免于承担责任的情况。
A.不可抗力B.受害人故意C.规避风险D.排除危害23.行政违法行为必然导致的在法律上对违法主体进行惩罚的法律后果称为()。
A.惩罚性的行政责任B.补救性的行政责任C.补偿性的行政责任D.制裁性的行政责任24.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的主体补救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或补救自己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的法律责任称为()。
A.惩罚性的行政责任指B.补救性的行政责任C.补偿性的行政责任D.制裁性的行政责任25.()既是环境法律原则也是环境法律责任制度,它是指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环境资源污染和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应承担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环境的法律责任。
A.污染者负担B.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C.环境保护问责制D.受益者负担26.()是指将产品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到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消费后的回收处理和再生利用阶段,使生产者承担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等有关的法律义务。
A.污染者负担B.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C.环境保护问责制D.受益者负担27.以下不属于生产者承担的延伸责任的内容的是()。
A.经济责任B.废物管理责任C.信息责任D.治理责任28.在我国现行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C.《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大气环境质量标准》29.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
A.浓度控制制度B.总量控制制度C.源头控制制度D.末端控制制度30.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与资源单行法规中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A.具结悔过、消除危险、赔偿损失B.返还财物、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C.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名誉D.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31.在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中,率先规定“达标排放、超标违法”制度的是()。
A.《海洋环境保护法》B.《水污染防治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32.2008年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
A.对地方水行政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B.对地方环保部门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C.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D.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得超过标准值()。
A.20分贝B.15分贝C.10分贝D.5分贝34.依照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
A.90天B.180天C.一年D.两年35.依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审批机关是()。
A.国务院B.国务院环保部门C.国务院国土资源部门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36.依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国家用于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制度是()。
A.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B.森林生态补偿费C.森林植被恢复费D.林业基金37.在环境法中首次使用“公害”一词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38.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征依据是()。
A.开采的矿产资源种类B.开采的矿产资源数量C.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D.矿产品的销售收入39.标志着海洋环境保护条约体系基本建成的国际法文件是()。
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B.《伦敦倾倒公约》C.《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D.《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40.“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体现的国际环境法原则是()。
A.谨慎原则B.国际环境合作原则C.国家主权与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原则D.防止环境损害原则41.按照环境的形成,可以将人类环境分成人工环境和()。
A.生物环境B.生活环境C.自然环境D.生态环境42.下列罪名中不属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是()。
A.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罪B.非法处置固体废物罪C.盗伐林木罪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43.我国的取水许可制度,不适用于()。
A.直接从地下取水的用户B.直接从江河取水的用户C.直接从湖泊取水的用户D.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44.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和()。
A.以人类为中心B.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C.以环境为中心D.以国家经济发展为中心45.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和()。
A.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B.以人为本C.切实保护环境D.公众参与46.在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主要是征收自然资源费和()。
A.排污费B.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金C.自然资源承包费D.自然资源税47.下列行为中,违反我国有关化学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是()。
A.押运员让朋友在装运危险化学品的船舱里搭乘B.小王向某化工专营店一次购买50克的危险化学物品C.某五金仓库拒绝保管危险化学物品D.因科研急需,小李将极少量危险化学品试剂快件托运给小王48.某厂因事故向一湖泊排放污染物,造成该湖泊中的鱼苗全部死亡。
渔民为此向该厂索赔,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可得利益和间接损失。
其中可得利益是指()。
A.清除湖泊被污染的费用B.饲养鱼苗所付出的劳务C.鱼苗成长后的预期收益D.购买鱼苗的费用49.结合我国《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来看,“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
A.导致水资源枯竭的现象B.导致水中含氧量减少的现象C.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D.导致海洋污染的现象50.我国《森林法》规定的林业建设方针为: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
A.采育结合,永续利用B.封山育林,永续利用C.采育结合,以育为主D.封山育林,有序利用51.甲村将村集体所有的荒山以土地使用权出租的形式租赁给乙企业使用50年。
后勘查出荒山的地下富含铁矿,荒山地下铁矿的所有权的归属是()。
A.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归甲村村集体所有B.乙企业拥有50年采矿权,但所有权归甲村村集体所有C.所有权和采矿权均只能归国家所有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52.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
A.《内罗毕宣言》B.《外层空间条约》C.《人类环境宣言》D.《禁止核试验条约》53.国际上关于实现和维持核设施安全的法律规范体系是()。
A.《核安全公约》B.《禁止核试验条约》C.《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援助公约》D.《核材料实质保护公约》54.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制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