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9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命题人:王珂 王宝波 梁玉贞 韩海波 梁建臻第一卷 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物理学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科学抽象,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下列选项是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有 A .质点 B .自由落体运动 C .力的合成 D .加速度2.质量为m 的物体沿直线运动,只受到力F 的作用。
物体受到的冲量I 、位移s 、速度v 和加速度a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不可能的是3.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12n E E n,E 1表示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的能量.一群氢原子处于n =4的激发态,当它们自发地跃迁到较低的能级时 A .可能辐射出3种不用频率的光子 B .可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 .频率最低的光子是由n =4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辐射的D .能量最小的光子是由n =4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时辐射的4.如图,取一条细绳,一端系一个小球,另一端用手挥动细绳,使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果想增大小球的线速度,可行的办法是:A.保持转速,绳子长度不变,增大θ角B. 保持转速,绳子长度不变,减少θ角C. 保持手拉力,绳子长度不变,增大θ角D. 保持手拉力,绳子长度不变,减少θ角5.如图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今用一水平外力F 拉物体,在外力F 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 随外力F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示数据可计算出 A 、物体的质量B 、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C 、物体与水平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D 、在外力F 为14N 时,物体的速度最小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交变电流i =I m sin ωt ,副线圈接有一电流表和负载电阻R ,电流表的示数为0.10A .在t=T /4时(T 为交变电流的周期),原线圈中的电流瞬时值为0.03A 。
由此可知该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A .10∶3B .3∶102C .102∶3D .3∶107.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 、B 接于电池两极,一带正电小球小球悬挂于电容器内部,闭合开关S ,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则A .保持开关S 闭合,带正电的A 板向B 板靠近,则θ增大 B .保持开关S 闭合,带正电的A 板向B 板靠近,则θ不变C .开关S 断开,带正电的A 板向B 板靠近,则θ增大D .开关S 断开,带正电的A 板向B 板靠近,则θ 不变8.我们在繁华的街头,总可以看到一间耀眼的理发店和美容厅,在这些店面的门口常可以看到有这样一个标志:一个转动的圆筒,外表有彩色螺旋斜条纹,我们感觉条纹在沿竖直方向运动,但条纹实际在竖直方向并没有升降,这是由圆筒的转动而使我们的眼睛产生的错觉。
如图所示,假设圆筒上的条纹是围绕着圆筒连续的一根,相邻两圈条纹在沿圆筒轴线方向的距离(即螺距)为L=10cm ,圆θA un 1n 2R甲乙L筒沿逆时针方向(从俯视方向看),以2r/s 的转速匀速转动,我们人感觉到的升降方向和速度大小分别为 A .向上 10cm /s B .向上 20cm /sC .向下 10cm /sD .向下20cm /s9.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射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只剩下一个氡原子核了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C .γ射线一般伴随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D .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4 10.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造地球卫星是靠三级火箭发射的B 、人造地球卫星离地时的速度需要7.9×103m/sC 、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圆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2倍)时的速度需要7.9×103m/sD 、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圆轨道(半径略大于地球半径)时的速度需要7.9×103m/s11.如图所示.带有正电荷的A 粒子和B 粒子同时从匀强磁场边界上的P 点分别以30º和60º(与边界的交角)角射入磁场,又同时从磁场边界上的Q 点飞出.设边界上方的磁场范围足够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A 粒子是α粒子.则B 粒子可能是质子 B .若A 粒子是α 粒子.则B 粒子可能是氘核C . A 粒子和B 粒子的速度之比为12=B A v v D . A 粒子和B 粒子的速度之比为23=B A v v 12.如图,甲、乙、丙中.除导体棒ab 可动外.其余部分均固定不动,甲图中的电容器C 原来不带电.设导体棒、导轨和直流电源的电阻均可忽略.导体棒和导轨间的摩擦也不计,图中装置均在水平面内.且都处于方向垂直水平面(即纸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足够长.现v,则在甲、乙、丙所示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的最终运动给导体棒ab一个向右的初速度状态是A .三种情形下导体棒动最终都做匀速运动B .甲、丙中ab棒最终将以不同速度做匀速运动;乙中ab 棒最终静止C .甲、丙中ab棒最终将以相同速度做匀速运动;乙中ab 棒最终静止D .三种情形下导体棒ab最终都静止第二卷非选择题部份(共10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102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选做题13、14两题为做题,分别考查3-3(含2-2)模块和3-4模块,考生应从两个选做中选择一题作答。
13. (10分)(1)(4分)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波传播的速度为20m/s,若以此时刻之后0.1s开始计时,则a点的振动图像应是图中的_______A B C D(2)(6分)如图所示,一束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发生色散现象,在墙壁可以看到,从a 到b 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光分布,a 处是______光,b 处是______光,由此可以得出,频率越高的光偏折越______(大,小) 14.(10分)(1)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状态参量的描述,正确的有A .在分子力作用范围内,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B .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C .气体的扩散现象没有方向性D .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2) 气缸中的气体吸收了4.2×103J 的热量,同时推动活塞对外做了 2.2×103J 的功.那么它的内能_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了_____________ J 。
对于定量气体,如对其进行等压压缩,其温度将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15-20题为必做题,要求考生全部作答。
15. (13分)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要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一台,导线、复写纸、纸带、垫块、细沙若干.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
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验证滑块所受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其动能的变化,则:①(4分)还需要补充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6分)为了简化实验,使滑块所受合外力等于绳子的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使绳子拉力约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应满足的条件是:.③(3分)若挑选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下,且已知滑块的质量为M,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 ,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 ,从A 点到B 、C 、D 、E 点的距离依次为S 1、S 2、S 3、S 4,则由此可求得纸带上由B 点到D 点所对应的过程中,沙和沙桶的重力所做的功W =_________ΔE K =_________.(结果用题中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纸带ab16. (11分)200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学家.材料的电阻随磁场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磁阻效应,利用这种效应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如图所示为某磁敏电阻在室温下的电阻一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其中B R 、C R 分别表示有、无磁场时磁敏电阻的阻值.为了测量磁感应强度B ,需先测量磁敏电阻处于磁场中的电阻值B R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l )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磁场中该磁敏电阻阻值的电路,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磁敏电阻及所处磁场已给出,待测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约为0.6~1.0T ,不考虑磁场对电路其他部分的影响),要求误差较小. 提供的器材如下:A .磁敏电阻,无磁场时阻值R 0=150ΩB .滑动变阻器R ,全电阻约为20ΩC .电流表,量程为2.5 mA ,内阻约为30ΩD .电压表,量程为3V ,内阻约为3K ΩE .直流电源E ,电动势为3V ,内阻不计F .开关S ,导线若干( 2 )正确接线后,将磁敏电阻置入待测磁场中见下表:AB CDES 1S 2S 3S 4根据上表可求出磁敏电阻的测量值B R =____________,结合图可知待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_________T .( 3 )试结合图简要回答,磁感应强度B 在0~0.2T 和0.4~1.0T 范围内磁敏电阻阻值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 4 )某同学查阅相关资料时看到图示的磁敏电阻在一定温度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关于纵轴对称),由图线可以得到什么结论?17.(18分)如图,半径为R 的1/4圆弧支架竖直放置,支架底AB 离地的距离为2R ,圆弧边缘C 处有一小定滑轮,一轻绳两端系着质量分别为m 1与m 2的物体,挂在定滑轮两边,且m 1>m 2,开始时m 1、m 2均静止,m 1、m 2可视为质点,不计一切摩擦。
求:⑴ m 1释放后经过圆弧最低点A 时的速度;⑵ 若m 1到最低点时绳突然断开,求m 1落地点离A 点水平距离; ⑶ 为使m 1能到达A 点,m 1与m 2之间必须满足什么关系?18.(17分)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场强4/E V m =,方向水平向左,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2B T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质量1m kg =的带正电小物体A ,从M 点沿绝缘粗糙的竖直墙壁无初速下滑,它滑行0.8h m =到N 点时脱离墙壁做曲线运动,在通过P 点瞬时A 受力平衡,此时其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角,设P 点与M 点的高度差为 1.6H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