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常用典故汇总

初中常用典故汇总

初中常用典故汇总,提升语文素养必备!初中生都在看,速进1、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查明判决。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要求两天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唐朝武则天时,河王武懿宗,率军去州一带打仗。

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

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

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

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

(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邦的妻子吕后怀疑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

”(见《史记•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三国时,不兴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彦远《历代名画记•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

(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6、弃席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

后来,他加国为晋文公。

在途经黄河边时,下令把原来的生活用品如席蓐(卧具)笾豆(食具)等都丢掉。

凡是手足胼胝,面目黧黑的人都走在后面。

跟随他流亡的人中有个叫咎犯的听后大哭。

重耳问他:“回国应该高兴,你为什么要哭呢?”咎犯说:“你所丢弃的,正是流亡中赖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我能不感到悲哀吗?”重耳当即收回成命,表示永不拋弃故旧。

(见《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弃席”比喻对下属故旧弃置不用。

7、黔娄被春秋时,齐国贤者黔娄善于韬略,能退敌兵,国人对他很敬重。

鲁恭公请他为相,齐威王聘他为卿士,他都不去。

他非常穷困,死后因被子太小,连遗体都盖不住,孔子的学生曾子,建议他的妻子把被子斜过来盖,他妻子说:“宁可正而不足,也不能斜而有余。

”(见汉向《列女传•鲁黔娄妻》、晋皇甫谧《高士传•黔娄》)后以“黔娄被”为清贫的典故。

8、墙东窥宋战国时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说道: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说宋玉好色,宋玉否认了,并且说:天下的美色,没有能比得上我家东邻的女子,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太白,涂朱则太红。

但她登墙偷看我三年,我至今都没有动心。

后以“墙东窥宋”为美女多情的典故。

9、乔迁《诗经•小雅》里有一首《伐木》诗,开头四句是:“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意思是:砍伐树木,丁丁丁;鸟儿鸣叫,嘤嘤嘤。

它们飞出深谷,迁上高高的树林。

按:唐代以后,都把诗中的鸟认作黄莺,后以“乔迁”、“莺迁”为迁居或升官的贺词。

10、青白眼晋代的阮籍能为青白眼,凡遇到他喜欢或尊敬的人就用青眼,即眼睛正视,眼珠在中间。

遇到他讨厌或轻视的人就用白眼,即眼珠向上或向旁边看。

他母亲死后嵇喜来吊丧,他用白眼,嵇康来吊丧,他用青眼。

(见《晋书•阮籍传》)后以“青白眼”表示对人尊敬、重视或轻视、憎恶。

11、蘧(qú)轮春秋时卫国大夫蘧轮,字伯玉,有很好的名声。

一次,卫灵公和夫人夜坐,听到车声辚辚,到宫门附近就听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在宫门的另一边又响了起来。

卫灵公问夫人:“这是谁的车子?”夫人说:“一定是蘧伯玉的。

”灵公问何以见得。

夫人解释说:“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会夜间行车也不失礼,过宫门而下车。

”卫灵公派人去查看,果然是蘧伯玉。

(见汉向《列女传•卫灵夫人》)后以“蘧轮”为称颂贤臣的典故。

12、屈谷巨瓠古代寓言:宋人屈谷去拜见齐居士田仲,说道:“我听说先生不恃人而食(不依赖别人生活)。

现在我有巨瓠(一种瓜)坚硬的像石头,又厚又没有窟窿,想拿来献给先生。

”田仲说:“瓠是用来盛东西的,而你的瓠,却厚而无窍,又硬得像石头,剖不开来,我拿来做什么用呢?”屈谷说:“是的,无益于人之物,我只好把它丢了。

”其实,屈谷是借此讽刺田仲自称不恃人而食,但也无益于人之国(宋国),属于坚瓠之类。

(见《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屈谷巨瓠”、“坚瓠”比喻无用之物或无用之人。

13、如皋射雉春秋时,祁国大夫贾辛,相貌丑陋。

妻子却很美,妻子嫌他丑,三年不言不笑。

后来贾辛为妻子驾车如皋(到皋泽去),打猎,射中一只雉鸡。

妻子见他有本事,才开笑口讲话。

贾辛感慨地说:“人实在少不了本事,我如果没有这点射技,你就一直不言不笑下去了。

”(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后以“如皋射雉”为一技之长可以发挥作用的典故。

14、襦袴欢声东汉人廉,字叔度,曾经任蜀郡太守,有惠政。

(有很好的政绩),百姓为他作了这样的歌:“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

平生无襦今五袴。

”意思是:廉叔度啊,你早就该来了,你来了以后,不禁止我们开夜工,我们都安心劳动。

过去,我们短衣没有一件,现在我们裤子都有五条了。

(见《后汉书•廉传》)后以“襦袴欢声”为称颂太守一级地方官惠政的典故。

15、孺子牛孺子,小孩子。

春秋时的齐景公喜爱小儿子荼,曾经自己两手着地当作牛,口里衔着绳索,让荼骑在背上玩耍。

荼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滚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断了。

(见《左传•哀公六年》)后以“孺子牛”比喻为大众谋利益而不惜献身的人。

16、倾盖论交春秋时,孔子在郯地的路上遇见程子,两人停车交谈,车盖靠得很近,因为意见投合,一谈就是一整天。

(见《孔子•杂训》)后以“倾盖论交”形容志同道合、一见如故。

17、青鸟传书传说汉武帝有一次在承华殿,见有青鸟从西方飞来,集于殿前。

汉武帝就此事问朔。

朔说:“这是西王母要来了,它们是先来报信的。

”不久,西王母果然来了,有两青鸟如鸾,夹侍其旁。

(见《汉武故事》)后以“青鸟传书”比喻传信,以“青鸟”比喻传信的使者。

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

18、青钱万选唐代著名传奇小说《游仙窟》作者鷟所作的诗文,不仅流行国,连日本、新罗使者也纷纷前来购求。

他曾八次应试,都登科甲。

当时有个叫员半千的人说鷟的“文词如青铜钱,万选万中。

”世人因此称他为“青钱学士”,后以“青钱万选”为文才出众的典故。

19、请缨汉武帝派终军去劝说南越(亦作“粤”)王来朝,终军请求给他一根长缨,表示一定要把南越王缚回来。

后来,他果然不出所料说服南越王归汉。

(见《汉书。

终军传》)后以“请缨”为投军报国或要求给以重任的典故。

如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0、染指春秋时,国大臣子公每逢食指动起来,就会吃到好东西。

灵公知道这件事,有一次赐大家吃鼋肉,故意不给子公吃。

在这以前,子公的食指早已动了起来。

他见灵公不让他吃鼋,一气之下,用指头往锅里一染,伸到嘴巴里去,说道:“这不是也吃到了吗?”(见《左传•宣公四年》)后以“染指”为吃到某种东西、沾到某种利益或参与某种事情的典故。

21、御批翃唐代诗人翃,曾任员外郎,晚年颇不得意,建中初,屈居幕吏,常辞疾在家。

人多鄙之,惟一韦姓巡官知他是名士,与他交好。

一日夜半,韦巡官急叩翃家门,祝贺其任驾部郎中、知制诰。

知制诰职掌草拟朝廷诏告文书,为清贵之职。

翃不信,韦巡官说:据京报,知制诰缺人,中书省选中两名呈德宗亲批,御笔不点出,后批曰:与翃。

时有两人名翃,另一翃任江淮刺史。

中书省又将两翃同时呈进请示。

御笔录诗一首:“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在一旁批曰:与此翃。

韦巡官曰:“此非员外诗耶?”翃方确信不误。

此事传为佳话,后世诗文常用典实。

22、奉旨填词宋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

擅作慢词长调,每为教坊乐妓所传唱,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谣。

他常与歌妓来往,留连于灯红酒绿,徵歌逐舞。

因功名未遂,曾作《鹤冲天》一首解嘲,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

景佑间中进士。

仁宗曾言:“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柳永从此益放浪形骸,逢人即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后因以“奉旨填词”喻自我嘲讽,将错就错。

(典见《本事词》、《能改斋漫录》、《方舆胜览》及《艺苑雌黄》等)23、重见云英晚唐诗人罗隐,十次应试,俱未得中。

初次赶考,途经钟陵时,风华正茂,与歌妓云英颇相得,云英亦正妙年,色艺俱绝。

十二年后,罗隐再次落第,路过钟陵,又与她相遇。

云英仍未嫁,言谈中,颇怪罗隐落拓不遇。

罗隐作诗赠之。

诗曰:“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诗中既慨叹功名蹭蹬,对云英身世,亦深表怜惜之意。

但后世用“重见云英”一语,多指文中与钟情女子离别多年又意外相逢,如清初吴伟业《临江仙?逢旧》词中有句云“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即用此义。

(典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24、兰亭修禊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安、绰等亲友四十余人,相聚于山阴(今)西南二十七里的兰亭。

按照古代风习,在此举行祛除不祥的修禊之仪:各人依次分列兰渚曲水旁,将酒杯置于水上,任其随波而下。

酒杯过时必须赋诗,不成则罚酒。

其日天朗气清,风和日丽。

王羲之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另十五人各赋诗一首。

王羲之为所赋诗作《兰亭集序》,以纪其事。

王羲之手写此序的书法向被视为艺术瑰宝,与其事其文相得益彰。

从此“兰亭修禊”便成了文人聚会的典故,曲水传杯或曲水流觞遂也为文人雅集的佳话。

(典见《晋书·王羲之传》)25、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所作散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也清新豪健,独具一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颇具影响。

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曾遇一善歌的幕僚,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方答道:“柳中郎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轼听后,为之绝倒。

“晓风残月”为柳永《雨霖铃》中句,“大江东去”为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

两句颇能代表柳、两家词的不同风格,后人论词,议及婉约派豪放派之不同特征时,常用此典。

(典见《吹剑续录》)26、前度郎古代神仙故事:东汉时,晨和阮肇同赴天台山采药,在桃源遇二仙女,阮被邀留居半年,两人返回家乡时,子已经历七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