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文言虚词总结

初中文言虚词总结


1.表示目的, 可译为:来。
③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④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
⑤以彰其咎(《出师表》)
⑥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
⑦以激怒其众(《出师表》)
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A
9
二以
2.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
2.表结果, 可译为:以 致。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②所以动心忍性(《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
③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
言(《公输》)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的原 因”
A
12
二以
2. ①以土砾凸者为丘(《童 趣》)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 与此同类(《公输》)
2.“以……为”译 作:
①把……当作
②认为……是
A
13
三、而
(一)作连词
(一)1.①泉香而酒洌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之丘(《愚公移山》)
A
2
一之
(二)1.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哉。(《陈涉世家》) 2. 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③镜之新开冷光之乍出于匣 (《满井游记》) ④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 乱耳(《陋室铭》) ⑤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 此同类(《公输》) 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唐雎不辱使命》) A
A
5
二以
(一) 1.①必以分人。(《曹 刿论战》) ②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③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也(《隆中对》) 2.①以刀劈狼首。 (《狼》) ②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一)介词,与后面 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 介宾短语,充当状语 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1.译为:把,拿。
3.结构助词,宾语提 前的标志,无实在意 义,不译。
4.音节助词,用于凑 足音节,无实意,不 译。
A
4
一之
(三) ①辍耕之垄上(《陈涉 世家》)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陈涉世家》) 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送孟浩然之广陵 ⑤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
(三)动词,作谓语, 译为:去,往。(注: 此处作实词)
语十则》)
A
7
二以
4. ①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4.译为:根据, 按照。
②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5.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译为:因为。
(《岳阳楼记》)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
将兵(《陈涉世家》)
A
8
二以
1.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 (二)连词
楼记》)
②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二)助词 1.结构助词,用于定
语和中心语之间,译 为:的。 2.助词,用于主谓结 构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无实在意义, 不译。
3
一之
3. ①何陋之有?(《陋 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 输》) 4.①公将鼓之(《曹刿 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 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 家》)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
2.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可译为“和、并

3.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 且、又”。
三而竭。(《曹刿论战》) 2.表递进关系,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论语>十则》)
“而且”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 3.表示顺承关系,
尉(《陈涉世家》)
译为:就,然后
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或不译。
“以来”
(四)
①皆以美于徐公
(四)动词,译为:以
②愚以为宫中之事…… 为,认为。常与“为”
(《出师表》)
结合用作谓语。(注: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此处作实词)
(《陈涉世家》)
A
11
二以
(五)1.
(五)1.固定结构
(1)①此臣所以报先帝
“所以”译作: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殆天 (1)用来……的
所以资将军(《出师表》)
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A
18
四、于
3.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 富贵(《五柳先生传》) 4. ①皆以美于徐公(《邹忌 讽齐王纳谏》) 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 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 所欲也》)
2.译为:用,拿。
A
6
二以
3. ①何以战。(《曹刿论战》)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 3.译为:凭,
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凭借,靠。
(《<孟子>二章》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
战》)
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
初中文言虚词总结
每日一词
A
1
一之
(一)代词
• (一)1.愿陛下亲之信之。 1.代词,代人,译为:他,
(《出师表》)
他们。
• 2. 肉食在者谋之。(《曹 2.代词,代事,译为:这,
刿论战》
它。
• 3.驱之别院。(《童趣》)3.代词,代物,译为:它, • 4.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 它们。
之属。(《桃花源记》) •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 4.指示代词,译为:这。
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 ①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 生序》) ②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3.表修饰, 相当于 “而”。译 为“着”或
不译。
A
10
二以
(三)1.固以怪之矣。 (三)作副词1.表示时
2. 受任以来夙夜忧叹 间,译为:已,已经。
(《陈涉世家》) 2.表示时间或地点的界
限,相当于现代汉语
1.表示处所、时间, 译为:从,在。
A
17
四、于
2.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
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
山》)
②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
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 2.表示对象,译为:
表》)
对,向,从。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
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
谏》)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
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
(《<论语>十则》)
A
14
三、而
4.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论语>十则》)
4.表示转折关系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
译为:但,却, 可是。
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马说》)
A
15
三、而
5.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5.修饰关系,
(《愚公移山》)
可译为“地”“着”,
②中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或不译。
红装而蹇者(《满井游
记》)
③朝而往,暮而归(《醉
翁亭记》)
(二)副词,常依附在
(二)既而儿醒,大啼。 (《口技》)
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 无实意,一般不译。
A
16
四、于
1.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公输》) ③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二章》) 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 危难之间(《出师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