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机房改造项目技术方案2019 年 06 月 13 日目录一、项目背景 (4)1、基础设施 (4)2、设备现状 (4)二、需求分析 (4)1、机架可扩容性 (4)2、供配电、空调接近饱和 (4)3、机房分区布局 (4)三、数据中心改扩建总体方案 (4)1、数据中心改扩建用房设计 (4)A、机房平面图 (4)B、数据中心改扩建用房设计图 (5)C、数据中心改扩建用房设计思路 (5)2、MDC微模块设计思路 (6)A、模块化单元数量 (6)B、微模块1单元配置 (6)C、微模块2元配置 (6)D、空调制冷量估算 (7)E、UPS电源功率估算 (7)F、本项目MDC微模块产品子系统组成 (7)四、数据中心MDC模块化机房建设方案 (8)1、概述 (8)A、设计原则 (8)B、设计标准和规范 (9)2、MDC微模块机房方案特点 (11)3、MDC微模块设计方案 (13)A、MDC微模块配置选型 (13)B、MDC布局设计 (13)C、结构子系统 (13)D、机柜及结构组件设计 (14)E、综合管理单元 (22)F、配电母排 (24)G、PDU (24)H、微模块照明系统 (27)I、微模块消防联动部分 (28)J、接地系统 (29)4、行间空调设计 (30)A、概述 (30)B、设计标准 (30)C、方案设计说明 (30)D、设计参数及指标 (32)E、行间空调节能认证 (43)5、UPS设计 (43)A、UPS产品选择 (43)B、后备电池配置 (43)C、UPS方案优势 (43)D、模块化UPS技术特点 (45)E、模块化UPS性能参数 (45)6、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47)A、概述 (47)B、系统结构 (48)C、系统功能 (49)D、智慧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特点 (54)7、机房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57)A、整体规划 (57)B、弱电系统 (57)C、强电系统 (57)D、机房桥架工程 (58)五、装修装饰 (62)1、材质要求 (62)2、顶面工程 (62)3、墙面工程 (63)4、地面工程 (63)5、门及玻璃隔断工程 (64)一、项目背景随着*************对信息化发展不断深化,业务应用系统越来越多,业务种类越来越广泛,支撑业务功能的各种软硬件系统越来越复杂与关键。
原有数据中心已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业务应用需求,数据中心机房改造势在必行,根据合理实用、技术先进的原则,力争建设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可灵活扩展、高密度、绿色节能、运维管理科学的数据中心系统。
机房现状: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老旧,无法满足现阶段业务需求2、设备现状机房建设较早,设备老旧故障率增加、能耗高、可靠性差,无法满足将来的教学业务扩展需求。
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二、需求分析针对机房的现状,存在如下几个痛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1、机架可扩容性更换现有机架,并考虑未来 5年的扩容性2、供配电、空调接近饱和现有机房的供配电、空调制冷量接近饱和,不能满足扩建的要求,需要同步扩建。
3、机房分区布局机房分区布局不尽合理,导致供配电混乱,改造要考虑节能、合理的布局、将来的可扩展性。
三、数据中心改扩建总体方案1、数据中心改扩建用房设计A、机房平面图B、数据中心改扩建用房设计图C、数据中心改扩建用房设计思路●按现有房间布局,划分为4个功能区,各分区各司其职●设置一间独立的配电间,供UPS、电池、市电接入配电柜、UPS输出柜放置●设置一间机房管理间,配置大屏,展现机房的环境运行状态●进门留有一道参观通道,供学习观摩●主机房设计为2套双列微模块,支持前后维护●参观通道与主机房、管理间与主机房均采用钢化玻璃格栅,保证美观性及通透性,值班人员可直观的发现机房发生的状况2、MDC微模块设计思路A、模块化单元数量本项目主要设计MDC微模块2套。
其中:微模块1(双列4T28R,单机架设计最大功率3KW,可用机架为27台,总IT功耗为81kW)、微模块2(双列3T22R,单机架设计最大功率3KW,可用机架为21台,总IT功耗为63kW)。
B、微模块1单元配置微模块1单元配置包含27个IT机柜、1台综合布线柜、4台列间空调、1套通道封闭组件、1套底座及模块化单元内布线桥架等。
模块化单元配置整体尺寸长为9000mm(不含门尺寸)、宽3600mm、高2600mm(包含300mm底座高度);微模块平面布局示意图如下;●微模块1机柜负荷估算:服务器机柜以3KW/台计算。
●空调制冷量估算:微模块1按每个机柜需要4KW制冷量计算,3KW ×27机柜=81KW,微模块1设计4台25KW列间空调,正常使用75KW,冗余25KW。
C、微模块2元配置微模块2单元配置包含21个IT机柜、1台综合布线柜、3台列间空调、1套通道封闭组件、1套底座及模块化单元内布线桥架等。
模块化单元配置整体尺寸长为7200mm(不含门尺寸)、宽3600mm、高2600mm(包含300mm底座高度);微模块平面布局示意图如下;微模块2机柜负荷估算:服务器机柜以3KW/台计算。
D、空调制冷量估算微模块1按每个机柜需要4KW制冷量计算,3KW ×21机柜=63KW,微模块2设计3台25KW列间空调,正常使用50KW,冗余25KW。
E、 UPS电源功率估算按微模块1 27个机柜,每机柜按3KW计算,总功率81KW,微模块2 21个机柜,每机柜按3KW计算,总功率63KW。
2组微模块总IT功率144KW。
配置一台最大180KVA模块化UPS一台,UPS设计5个30KW功率模块(5*30KW=150KW),150KW可满足机柜最大功率48*3KW=144KW的供电需求。
F、本项目MDC微模块产品子系统组成●冷通道结构件及机柜系统●行间空调系统●综合管理单元及配电母排、PDU末端配电系统●UPS电源系统●装修装饰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系统测试﹑验收, 资料(含图纸)提供, 用户培训等四、数据中心MDC模块化机房建设方案1、概述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机房越来越不适应业务应用快速发展的需要,绿色机房建设势在必行。
根据合理实用、质优价廉的原则,从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合理性、开发性等角度进行方案设计。
力争设计建设成高起点、高应用、高扩展、低价格、适应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
在方案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标准和规范。
A、设计原则功能区分性: 主机房安装主机﹑服务器﹑通讯设备及光纤配线设备,电源、行间空调等。
技术先进性: 机房设计中充分体现网络传输和数据交换的核心特点,采用目前比较先进MDC数据中心建设技术和产品,将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成一个先进的智能化信息数据处理和控制中心。
本数据中心机房将是一个符合国家相关规范B级标准的现代化机房,全部采用模块化、结构冗余、自动无人值守、绿色节能、快速部署的设计理念,符合高可用高可靠、高安全、可扩展、可管理的建网目标:(1)采用精准送风技术,使冷空气集中与服务器进行热交换,避免将大部分冷空气与环境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功率密度高。
(2)统一化,微模块的的各个重要部件均统一规模化生产,采用通用的工业标准;(3)标准化,可简单复制,可靠性高。
微模块内部的设计在不同的数据中心条件下可100%复制,当数据中心建筑条件不理想时(比如层高不足),微模块内部的设计无需改变,仅在物理尺寸上进行调整;(4)快速部署,周期缩短到42天内。
在工厂预制的部件应尽可能多,以减少部署时间;(5)便于扩展,只要机房有空间就能实现扩展;(6)尽可能低的PUE 值,降低运营成本(OPEX),节能环保,能耗指标PUE 小于1.45。
(7)微模块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对比稳定实用性:所选用的技术和材料均在以往的工程实践中得到检验,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本机房目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安全可靠性: 所选用材料和技术符合消防和信息安全的要求,在整体上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高效均衡性: 在软、硬件上均采用比较先进、均衡且可靠的技术,确保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布局合理性: 整体建设布局合理,简约整洁,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符合现代IT行业建设的审美标准。
拓展开放性: 系统建设不仅满足于目前的业务需求,在未来因业务变化需要拓展时能有足够易于的拓展空间。
经济合理性: 机房设计在风格上简单明了,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节约投资,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
B、设计标准和规范MDC数据中心机房建成后将在总体上符合以下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1)《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7)《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8)《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0(9)《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10)《计算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11)《电子计算机机房场地通用规范》 GB 2887(12)《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4943(13)《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GB6650(1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1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2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2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2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 (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3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3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32)《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YD5040)(33)《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YD/T 754(3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3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36)《环境电磁卫生标准》 GB5175(37)《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3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39)《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40)《气体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63(4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局部修订)》GB50222(4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43)《气体灭火系统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A400(4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45)《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GB25972(4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4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48)《视频安防监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49)《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5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51)《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 154(52)《数据设备用网络机柜技术规范》Q/CT 2172(53)《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T1363(54)《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设计规范》YD/T5027(55)《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T5058-(56)现场勘察和收集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