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地方资源开展创意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基于地方资源开展创意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基于地方资源开展创意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方案)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地方资源的内涵和其中的积极成分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资源宝藏。

我镇地方教育资源极为丰富,把富有地方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儿童面前,让他们通过生动直观的器物、建筑和艺术作品认识,感受到家乡人民用聪明的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进而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也是幼儿园在美术教育中传承、研究和挖掘本土文化的责任所在。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地方资源、本土文化没有加以利用,教育改革过程中“美”与“术”无法找到平衡点等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不要把美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由此可知,以孩子熟悉的地方环境为资源、对幼儿实施从感觉——想像——情感——理解——创造的生活美术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幼儿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幼儿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有充分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术内容的权力,在创作过程中有探索寻找新的作画方法的权利,有让幼儿有充分想象创造作品的空间。

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全开放的创作空间,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运用各种美术表现手法,创造出具有生命力,鲜活的美术形象,让幼儿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以及成就感。

让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成为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

我园一直非常重视地方资源的开发,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我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的环境创设、亲子制作活动及教学研讨现场活动都取得了有关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基于这些有利条件,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既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又能有效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地方色彩的审美及创新教育,使幼儿对美术活动获得保持持久的兴趣,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并且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探索,优化美术教育资源,构建出一套富有地方文化气息的美术教学内容体系、指导方式和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在培养幼儿丰富的艺术素养的同时,达到促进幼儿全面素
质提高的目的,进一步形成我园的“采风本土,创意美术”园所文化特色。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创意美术教学活动:是指以“创意”为核心,通过选材创意、活动内容创意、体验方式创意和评价内容指向的转变,从而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的兴趣,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活动。

在操作中教师要让幼儿拥有自主选择喜爱的绘画方式、绘画内容和表现方法,创造出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的活动,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宽松的绘画环境,创造作品展示的平台,提供作品创造的生活素材。

地方资源:是指将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境等地方资源引入创意美术教学。

仔细收集、分析本地区可用的地方资源,主要包括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两大块。

(1)文化资源: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富春江镇为省级文化特色镇、剪纸重镇,文化底蕴深厚。

从这里走出了胡家芝、谢玉霞、王德林、华金娟等一批优秀的剪纸艺术家,“风情小镇”芦茨农家乐民间剪纸窗花更是被广泛应用,剪纸成为该地区富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

(2)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能满足幼儿美术教育所需的事物或条件。

富春江镇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奇特,风景秀丽的富春江贯穿全境,七里泷大坝在此横截流,七里严滩竹筏搏浪,富春江小三峡风光旖旎。

沿江还有东汉古迹严子陵钓台、七里扬帆、葫芦瀑布、芦茨湾、白云源风景区等景点,舟行其境,处处景致处处情。

富春江的水、山、动物与植物,甚至富春江的大地、乡村都有着如诗如画的独特韵味,都是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步骤、预期成果等)
(一)研究内容:
1.在幼儿创意美术教学中本地可用地方资源的现状研究。

运用本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育,首先要理清本地该方面资源的现状,因此我们将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可用资源,承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转化成幼儿感兴趣的资源手册,以此作为研究的第一步。

2.运用地方资源开展创意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

如何把本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以最有效、最适合的方式引入幼儿创意美术教学,是本课题难点所在,幼儿美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本课题在实践引入上的多途径和多通道。

因此,我们将尝试结合教师特长,以子课题的形式分层进行以下研究:
(1)运用本土材料开展幼儿手工创意活动的研究
◆同质异构:用不同的手法(布贴、剪纸、泥塑、纸绳等)表现同一主题,并进行对比欣赏。

◆同构异质: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色、形对同一对象进行手工处理,进行对比欣赏。

(2)运用地方资源开展幼儿创意绘画(线描画)活动的研究
(3)运用地方资源开展亲子美术活动的研究
(4)“剪纸之乡”文化背景下幼儿剪纸教学的研究
4.创意美术教学的评价研究
(1)由重视作品的完整性、审美性、相似性向创意性转变
(2)由即时性作品完成到阶段性作品展示过渡;由单件作品向系列作品过渡。

(二)研究方法:文献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1.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及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2.在了解可用教育资源现状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资料研究法,一方面可设计问卷、访问等方式对教师、家长、社区文化负责人等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可通过查阅本地历史资料、历史文物等形式进行了解。

3.在实施课程方案过程中,主要采用准实验的研究方法,用统一评价工具对幼儿实验前后的美术能力进行测试,获取实验成果。

4.实施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边修正,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措施有效。

(三)预期目标:
◆促进幼儿发展
1.让幼儿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和创作,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

2.结合显性的、幼儿可以接受的地方资源,通过欣赏、绘画、手工等美术教育方式,加深幼儿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培养其爱家乡、爱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发展。

3.通过创造型美术教育活动带给儿童愉快的情绪体验,形成创作的乐趣和创作欲望。

激发和加深幼儿对创意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活动过程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幼儿能够
自主、能动和创造,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促进教师发展
1.通过研究,优化教育资源、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探索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创意美术教学内容体系、指导方式和评价体系,充实教材内涵,丰富教学内容。

2.转变教材观,帮助教师积淀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筛选资源、选择教材、设计方案和指导教学的能力,挖掘、整合本地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转变教学观,重视幼儿这一学习主体的自我成长,关注幼儿的学习策略和操作态度,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建构美术技能,强调运用启发式教学,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关注幼儿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2——2012.4)主要任务:(1)组织准备,成立课题组。

(2)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归纳本地可用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整理成资源手册。

(3)在主课题的引领下选择、制定子课题方案,开展将地方资源引入创意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5——2014.5)主要任务:全面实施本课题研究方案:(1)依据目标进行前期测试;(2)从原生资源、延生资源、再生资源、创生资源四大块收集、整理并形成美术课程资源手册;(3)以小、中、大各年级为单位,在实践中建构相应的内容体系;(4)中期鉴定,聘请专家来园指导。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6——2014.7)主要任务:(1)后期测试,检测幼儿美术能力的提升情况;(2)形成论文集、教学案例集、幼儿作品集等,并进行自我评估;(3)整理、统计、分析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邀请专家进行鉴定、结题。

(五)预期研究成果
四、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徐幼敏
课题组成员:濮炎萍吴英娟沈湘丹俞晴霞梅熠利裘秋英吴代玲黄聪、王玉、李晓婷田红影宁友霞姜芬陆珂吴亚娟
五、研究条件分析
我园是一所转公办园才一年的幼儿园,幼儿园的发展之路是“科研兴园、科研立园”,并以研促特色发展。

幼儿园有一支对未来充满信心、甘于奉献、乐于学习和探
索的教师队伍。

课题组成员中有幼教高级教师3名,县学科带头人1名。

课题负责人
曾多次承担各类课题研究,如《基于本土资源开展主题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混
龄式主题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等课题成果获得县二等奖、市优秀成果奖,对于农村
幼儿园本土资源方面的相关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课题负责人同时又是园长,亲自
带头引领教师们进行实践研究,在制度保障、经费保障方面对课题研究十分有利。


园的另一项县A类课题《基于本土地域特色的幼儿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正在
研究中,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奠下了基石。

我们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努力学习、积极
探索下,在专家的引领下,本项课题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