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B深圳供电局企业标准Q/3SG—1.03.02—2001深圳市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及用户供电技术导则2001—09—30 发布2001—10—01 实施深圳供电局发布前言为规范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及用户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及运行工作,规范用户电能计量方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划分、规划设计原则及深圳城市中压配电网、低压配电网的结线方式;规定了用户供电方式与技术要求;规定了电能计量方式;规定了实施配网自动化的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参照了有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并考虑了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本标准由深圳供电局生技部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深圳供电局规划分部、深圳供电局计量测试所、深圳供电局生技工作组。
本标准由深圳供电局规划分部负责解释。
目录1. 范围 (1)2. 引用标准及规范 (1)3. 总则 (2)4. 一般技术要求 (2)5. 中低压配电网结线 (5)6. 用户供电 (7)7. 用户电能计量方式 (11)8. 配网自动化原则- (11)附录A:本标准用词说明 (13)附图1:城市中压配电结线方式图 (14)附图2:各类用户高压供电方式示意图 (16)附图3:含居民用电的综合型低压配电系统分类计量设计示意图 (17)1.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及用户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及运行工作。
1.2根据深圳城市发展规划,特区内的福田、罗湖为市级中心;南山区、盐田区,以及特区外宝安区的新安镇、西乡镇,龙岗区的龙岗镇(龙岗中心城)为次级中心。
本标准所指的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即为与上述区域相对应的由深圳供电局运行维护及与其联网的中压(10kV)、低压(380/220V)配电网;本标准所指的用户为在上述区域内由深圳供电局通过中压或低压配电网供电的用户。
2.引用标准及规范下列标准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导则的条文。
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在被引用标准被修订后,应重新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能源电[1993] 228号“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DL/T 599-1996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原则”GB 12325-90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Q/3SG-1.03.01-2001 “深圳电网中低压配电设备技术规范及选用原则”Q/3SG-1.05.01-2001 “11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范”SD325-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3.总则3.1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构成及规划原则3.1.1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由电缆线路、架空线路、架空及电缆混合线路、户外环网柜、电缆分接箱、配电所(含箱式变电站)、柱上变压器、柱上开关、开闭所、接户线、计量装置及配电自动化装置等构成。
3.1.2配电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其规划应与市规划部门密切配合,纳入城市的发展规划。
3.1.3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并与高压电力网的规划建设相结合,与业扩报装工程相结合,与配电网的大修、改造相结合,与市政工程相结合。
3.1.4应将配网自动化纳入城市配网规划,逐步实现配网自动化。
3.1.5在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中应积极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中压配网设备应向绝缘化、无油化、紧凑型及智能型发展。
3.2城市中压配电网的结线方式应在满足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力求简洁,便于实现配网自动化。
3.3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供电区域的中压配网结线方式,但同一城市的中压配网结线方式应尽量减少。
3.4用户的供电方式应由供电部门核准确定。
4.一般技术要求4.1电压等级深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的标准电压等级如下:中压配电网10kV低压配电网380/220V4.2中性点接地方式4.2.1 10kV系统接地方式为:线路以电缆线路为主的采用经接地电阻接地方式;线路以架空线路为主的采用可自动跟踪的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4.2.2 380V/220系统采用直接接地方式,且应多点重复接地。
4.3供电可靠性4.3.1供电可靠性是指电网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应满足下列两个目标中的具体规定:(1)电网供电安全准则(2)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4.3.2供电安全准则深圳城市中压配网的供电安全一般采用N-1准则,特殊重要地区应采用N-2 准则。
4.3.3满足用户用电程度电网故障造成用户停电时,允许停电的容量和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如下:(1)两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
(2)三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不停电,再失去一回路后应满足50-70%用电。
(3)一回路和多回路供电的用户电源全停时,恢复供电的目标时间为一回路故障处理的时间。
(4)闭环回路开环运行的用户(包括三供一备回路中的用户)环网故障时需通过倒闸操作恢复供电的,其目标时间为操作所需时间。
(5)考虑具体目标时间的原则是:负荷愈大的用户,目标时间应愈短。
当配备自动化装置时,故障后的负荷应自动转供。
4.3.4供电可靠率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率目标要求达到99.99%。
4.4无功补偿与电压调节4.4.1无功补偿(1)无功补偿应根据就地平衡和便于电压调整的原则,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方式。
(2)集中补偿在高压变电站内,有利于控制电压水平。
(3)分散补偿在用户侧,一般在用户低压侧集中补偿;对容量较大,负荷平稳且经常使用的用电设备宜单独就地补偿。
用户无功补偿(电容器)应能随负荷大小按功率因数自动投切。
高压供电用户其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且无功不得倒送。
4.4.2电压调节(1)配电网的电压偏移允许值10kV:±7%380V:±7%220V:-10%~+7%(2)电压合格率10kV电压合格率目标为:≧99%低压用户电压合格率为:≧98%(3)通过在高压变电站10kV母线上投切无功补偿电容器、调节变电站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来进行电压调节。
(4)通过对架空线路进行电缆化改造或加大导线截面、缩短供电距离、平衡三相负荷、改变配变电压分接头等措施来减小电压降。
4.5短路容量应采取措施对短路容量的增长严加控制,使变电站10kV母线短路电流尽可能控制在20kA以下。
4.6谐波控制对含有谐波源的用电设备,应采取措施使其谐波满足国标GB/T 14549-93的规定。
4.7供电半径4.7.1中压供电半径:负荷密集地区不超过2km;其它地区应不超过3km。
4.7.2 低压供电半径应不超过200m。
4.8自动化城市配电网应逐步实现配网自动化。
5. 中低压配电网结线5.1中压电缆网络深圳市中压电缆网络结线方式有开式环路、闭式环网、“n供一备”环网、多回路平行线式等结线方式。
5.1.1 开式环路结线开式环路结线为大用户间“手拉手”环接在一起的一种开环结线,是闭式环网结线的前期结线阶段,见附图1-1(a)。
5.1.2 闭式环网结线闭式环网结线是由开式环路结线发展而来。
可由两个单开式环网回路末端相连形成或一个开式环网回路末端接入变电站实现闭环。
其结线见附图1-1(b)。
5.1.3“n供一备”结线为充分发挥闭式环网结线供电可靠性高的优点,克服其资源利用低的缺点,可广泛采用“n供一备”的结线。
其中,对普通公用网络原则上采用“三供一备”结线;同时,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可靠性要求也可采用“两供一备”结线及“四供一备结线”。
为防止将电源并列,电源切换柜须加装闭锁装置。
如附图1-2,1-3,1-4所示:5.1.4多回路平行线式结线此种结线方式如附图1-5所示,与“n供一备”结线方式类似。
这种结线方式适用于10kV大用户末端集中负荷。
这些回路可以来自不同变电站的10kV母线,也可以来自同一变电站的不同10kV母线段,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
5.2 中压架空线网络结线由于城市中压网络将逐步电缆化,因此,对暂时需要采用架空线路的网络,其结线方式应简洁并易于实现电缆化改造。
可采用柱上负荷开关将线路进行适当分段(3分段)和联络(闭式环网),其结线图见附图1-6。
5.3低压配电网络结线市区低压电缆网原则上采用放射形结线。
放射形网络如下图所示:5.4中压配电网的组网原则5.4.1对环网结线方式,每一环网回路最大电流不宜超过450A(约8000kV A)。
根据不同的负荷性质,在考虑变压器负载率及同时系数后,单回线路配电变压器安装容量可适当提高。
5.4.2对环网结线方式,每一环网回路的主环网节点一般6~8个为宜,每一节点变压器安装容量不宜低于2000kV A。
环网主节点为大用户或公用环网开关柜。
5.4.3特区外及特区边缘地带,由于单台小变压器用户较多,应适当设置公用环网开关箱作为环网回路的主环网节点,由主环网开关引出的分支回路可适当装设电缆分支箱供终端小用户,具体参见6.2.3-(3)。
5.4.4对新用户电源安排组网时,应注意尽可能避免环网回路电缆迂回。
已投运的“手拉手”环网供电的两用户间出现新用户时,若线路容量未满,可采用电缆解口方法将新用户接入,但不宜过多地解口,以限制电缆中间头数量。
5.5中压配网改造原则5.5.1城市中压配电网应向电缆化发展,应及时调整线路供电半径以降低线路损耗。
5.5.2对架空线逐步进行电缆化改造,对原架空线上的用户,容量较大的应改为环网供电,对小容量支线用户可在干线上加装户外环网柜或电缆分支箱供电,取消现电缆段之间的路边柱上开关台架和刀闸支架。
5.5.3现有架空线不允许再增加新用户(临时施工用电除外),并且架空线上的老用户扩建时,尽可能从原架空线上拆除,改接电缆环网回路;新用户受条件限制只能由架空线供电者,也不再直接T接架空线,应与由该架空线供电的附近其它用户“手拉手”环网,以利于今后电缆化改造。
5.5.4确需新建架空线路时,应采用15米电杆,电杆拉线要采用绝缘拉线,对穿越带电导线的拉线须用两端绝缘的拉线。
绝缘导线的施工必须对切开连接的裸露接头及接续金具加装防水的绝缘罩和防护措施。
5.5.5变电站10kV架空出线在1km范围内必须采用绝缘导线,减少变电站近区故障的发生几率。
变压器台架引下线采用绝缘导线,且变压器高、低压出线端子也应采用绝缘措施。
5.5.6新建变电站附近原由较远的其它变电站供电的线路应就近改接自新建变电站供电。
结合负荷调整,有计划地加大导线截面。
5.5.7 10kV中心开关站(1)除负荷密度较低的地区外,原则上不再新建10kV中心开关站。
(2)对已原有的老开关站的改造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如下改造:a 对老工业区的开关站结合旧城改造将其负荷转移后取消。
b对确有必要保留的开关站,应对其设备进行无油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