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配合,培养2-3岁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立项编号:MX60981 课题负责人:胡懿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托班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生活环境是以自己的家庭为主。
而每一个家庭又有不同的教养环境,这也造就了孩子间不同的生活习惯。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然而我发现每到午睡时,我班有部分幼儿表现得异常兴奋。
与家长聊天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孩子的父母下班晚,于是也养成了孩子晚睡晚起的习惯,所以一到中午,就没有了困意;有些孩子精力格外旺盛,午睡的小床是紧挨着的,他们凑在一起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有些刚给他盖上被子就把被子拉链抓到手上玩弄起来;还有一些等别人都睡下了,他还没能把鞋子脱掉……老师一边温柔提醒:“安静地闭上小眼睛,就可以做一个甜甜的梦啦!”但过一会儿仍有幼儿睁着眼睛,东抓西挠,不管老师怎么抱,怎么哄就是睡不着……等到起床时,一个个又都叫不醒,勉强起来了,下午的活动也是无精打采。
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
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
所以,睡眠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情况。
然而仔细想想: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能把这些坏习惯改变的,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因此,我觉得教师不仅要为幼儿上好课,组织好活动,同时,也需要在家园配合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那么,如何让幼儿上床后尽快的安静午睡,以确保可以进行呢? 由此,我进行了以下实践研究。
(二)、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幼儿的教育。
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沟通”。
什么是托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培养?本课题中的家园共育即针对托班幼儿经常会出现的睡眠问题或困扰从幼儿本身、幼儿园午睡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出发,寻找问题,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寻找答案,解决幼儿不午睡、入睡慢、不爱睡的棘手问题。
(三)、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探索、总结在家园共育中托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培养,验证“促进养成托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指导策略的有效性。
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一)研究对象:托二班幼儿(二)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午睡环境中,教师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托班幼儿在午睡中产生的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2、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午睡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社会性交往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3、调查法:由课题组根据研究目的,请教师提供课题研究相应书面材料,以此进行调查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对班级中有午睡困难的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面地观察了解,并做好详尽的记录,积累个案资料,提高个别辅导实效的方法。
(三)研究内容:1、托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培养目标的确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托班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中提到: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建立定时睡眠的习惯。
幼儿午睡的重要性: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午睡能够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可见,适时开展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对幼儿长远的的发展以及适应新时代的环境和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2、发放问卷调查表,对两个班孩子的午睡情况进行了解问卷调查:(42位家长)1、你的孩子有没有午睡习惯?2、你的孩子晚上几点入睡?3、你认为孩子有午睡的必要吗?4、孩子入睡需要多久?5、你的孩子睡前做些什么呢?通过数据分析得出:47%的孩子在9点-10点入睡,34%的孩子在10点后入睡,只有19%的孩子是在9点前入睡的。
网络的娱乐性让孩子们多了许多乐趣,同时也成了一道屏障。
大部分家长反映,由于祖辈对孩子放任自由,对幼儿的睡前准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在外面玩,有的玩手机、看电视。
在幼儿园里,我们首先科学地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使幼儿有足够的活动量;其次,合理安排幼儿睡眠前的活动,让孩子进行一些安静放松的活动如:散步、看书、画画、听故事、折纸等,千万不要让幼儿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过于兴奋而不易入睡。
3、制定观察记录表,记录个别幼儿午睡情况幼儿园班级午睡观察记录表1幼儿午睡观察记录表24、验证“托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培养”的指导策略的有效性。
(1)创设适宜的“卧室环境”:整洁、安静、通风;温度适宜;光线适宜午睡时,带班老师及其他老师应保持安静,不在午睡间聊天。
保育员老师每天应打开门窗,保持室内通风,交换内外空气。
午睡时,因为是白天,所以通常情况下,光线充足,应该拉上窗帘,如果窗帘会飘起来,导致光线忽明忽暗,可以用夹子把窗帘夹住。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共育家园配合是必须的,不过要想更加好的使用这条策略,达到最大的有效性,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共同促进幼儿的午睡质量,还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共育,如我班开设了微信群,提醒家长利用便条、班级留言板、短信等方式与教师进行“预交流”。
另一方面,也应该让祖辈改变一些旧观念,可以在家园联系栏中向他们宣传指导幼儿午睡的意义。
另外还可以开展家长讲座,举行家教论坛等,大家一起针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学习,相信这样双管齐下的策略会更有效。
(3) 午睡前进行安静的活动:通过对家长的二次摸底问卷,发现:讲故事这个策略是有效的,但是根据故事的不同,效果可以有所差别。
选取的故事应该是平静、安宁,孩子熟悉的故事为最佳。
而比较有趣、搞笑、孩子非常陌生的故事则容易刺激孩子的神经,反而让他们越来越兴奋。
所以选取适合的故事,策略则有效。
5、对本班幼儿的午睡情况进行二次摸底,并和对比班进行数据比较,见下表:6、“幼儿园中托班幼儿经常会出现的睡眠问题”案例剖析(1)不喜欢午睡利用常规的儿歌、听音乐等方法对托班的孩子效果平平,针对托班孩子正在“尝试模仿,喜欢重复”这样一个年龄段,进行睡前故事的熏陶,结合“巧虎益智天地”的榜样学习法,在模仿“巧虎乖乖睡觉”的游戏情境中,让孩子爱上睡觉,觉得睡觉是件开心的事情。
通过观察我发现午睡前让幼儿提前休息以及榜样示范是非常重要的,让幼儿有这样的意识:现在是睡觉时间了,小嘴巴、眼睛、身体都要休息了。
通过学习“巧虎”中智慧的言语,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懂得如何安静入睡。
(2)睡觉姿势不正确导致不适案例2:趴着睡好不好呢?又到了午睡时间,只见贝贝很快脱掉了鞋子,准备睡觉了,刚要表扬他,我发现贝贝趴着睡,于是走过去轻轻提醒他,他听了转过身来,等我帮所有的孩子盖好被子,整理好,发现他又趴着睡了。
在午睡时,有些幼儿的睡姿不正确,总是觉得自己仰着睡不舒服,总喜欢趴着睡,这样不正确的睡眠姿势会导致幼儿心脏被压迫,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同时,趴着睡会使幼儿鼻子压迫枕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从而影响睡眠的质量。
还有些幼儿喜欢蒙着头睡,要提醒孩子:露出漂亮的小脸,才能睡个甜甜的觉,做个甜甜的梦!0%10%20%30%40%50%60%70%不喜欢睡觉睡觉姿势不正确家中不午睡不适应园内午睡教师也要时刻关注这些幼儿,帮助轻轻把盖住头的被子拿开,不要打扰到幼儿。
(3)家长已养成不良午睡习惯(摸着大人耳朵睡、含着奶瓶睡等)案例3:午睡间的小霸王午睡时间到了,只见淘淘鞋子一扔,在自己床上走来走去;每次开始睡觉的时候都睡不着,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乱踢乱动,老师怎么说都没用。
等大多数孩子睡着后,他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周围的护墙板上拨弄起来;要起床的时候他总是起不来,躺在床上谁都叫不动。
午睡起来别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穿好了衣裤,他还是赖在床上不肯起来。
我们专门进行了家访,将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反映及时与家长沟通。
针对孩子的情况,找淘淘的爸爸、妈妈交流沟通,分析原因,了解:一味妥协或用打骂办法会使孩子更任性。
因为父母的打骂,缺少关爱,孩子想方设法做点奇怪的动作来引起家长的关注。
淘淘的父母还是很开通的,他们表示全力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于是,我和淘淘的妈妈交换了电话号码,随时交流与沟通。
一方面,我给他们介绍孩子在园进步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要求家长做到能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当发现孩子不听话而想法脾气时,别忘了提醒自己:要尽量保持冷静。
力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
通过家访、日常及时沟通等我们希望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并遵守规则,让孩子学会按规则办事。
其次,针对孩子常见的一些问题和坏习惯,我们建议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规则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4)不适应幼儿园的午睡环境案例4:我想妈妈这天,我给孩子们都盖好了小被子,拉上窗帘,光线暗了下来,周围也安静下来,孩子们在这寂静中也陆续进入了梦乡。
过了一段时间,耳边传来断断续续的抽泣声。
有的孩子被吵醒了,抬起头来张望。
我连忙寻着声音走过去,仔细看了看,发现了躲在小被子下的多多,他正两手紧紧攥着被角,咬着嘴唇,哭得满脸是泪!我轻轻问他是不是不舒服?他摇摇头。
我又问他是不是尿湿裤子了?他还是摇摇头。
我很纳闷,就坐在多多的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让他慢慢平静下来。
这时,他对我说:“我要妈妈。
”“妈妈在上班,现在胡老师在这陪着你、保护你好吗?”他点了点头。
多多平时家中睡觉都有大人陪伴,而且有“拍拍背”的习惯,若没人给他“拍拍背”,就很难入睡。
于是,为了能让他找到安全感,我也模仿他的家人坐在身边。
但长此以往,肯定会减少对其他孩子的关注。
胆小的多多因为怕暗,怕没人陪他“拍拍背”,对睡觉感到恐惧。
这时可以在多多没有入睡前多安抚他一会,然后在他入睡的前段时间再去探望他几次。
也可以只是在一个他可以看见的地方远远地看他是否还好,这样他就会觉得你一直都在很近的地方,哪怕是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都也可以马上赶来。
而且也不耽误对其他孩子的关注。
多多在我的陪伴下,情绪明显稳定许多,但总也睡不着。
直到我给他“拍拍背”才睡着。
慢慢形成了一定的安全感。
三、研究结论实验班和对比班在午睡情况上进行数据比较,见下表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
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上表说明实验班幼儿在午睡问题上的改变较对比班是非常显著的,这也说明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只有家长配合了,才能帮助孩子在家里、在学校建立起合理的生活节奏,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父母在与老师的沟通中了解了孩子在园内午睡的问题,通过微信上互相的讨论、交流,有些家长特别热心,非常乐意分享自己一些好的想法,供大家0%10%20%30%40%50%60%70%不喜欢睡觉睡觉姿势不正确家中不午睡不适应园内午睡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