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学研与县域经济发展
摘要:产学研,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
推进产学研联合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结合,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迅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产学研农产品加工业桃源县
1 命题提出的背景
1.1 宏观背景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
党的十六大发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和关注,种种迹象和现实表明,中国走向县域经济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
1.2 案例背景
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
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
茶叶加工又称“制茶”,是将茶树鲜叶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制成各种半成品茶或成品茶的过程。
按加工过程不同,可分为初制(初加工)、精制(精加工)、再加工和深加工。
加工工艺不同便形成不同的茶类,各茶类茶叶品质的形成取决于加工工序的协调配合;优质的鲜叶原料只有在精湛的加工条件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各种茶叶。
常德地处湖南湘西北,所辖9个区县(市)均处于北纬28°24`至30°8`之间,是全球茶叶生产“黄金纬度带”。
武陵山脉和新安江上游是我国绿茶生产“金三角”产区,常德地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洞庭湖湿地,所产茶叶香高味醇,品质优良,尤其是本地良种桃源大叶茶、石门有机茶、澧县太青有机茶发芽早、长势旺,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更是茶中精品目前常德地区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石门、桃源和澧县太青山,2010年常德市茶园栽培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7.68万亩,良种茶园面积10.12万亩,产量2.1万吨,产值5亿元以上。
我们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为例。
桃源县是有40个乡镇,近100
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有33个乡镇产茶。
特别是地处湘西雪峰山尾的洞庭湖过渡地带的茶庵铺、太平铺、小洋溪、澄溪、水溪等五条溪流贯穿首尾,环境优良。
茶园面积8.5万亩目前有雁群、湘北、古洞春、武陵、紫艺、腾琼、乌云界等17家规模茶叶加工企业。
拥有加工场地面积4.2万平方米,茶叶加工规模25万担。
其中古洞春、紫艺省级龙头企业2家;腾琼市级龙头企业1家;通过QS认证企业13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广实施有机茶标准论证企业有古洞春、腾琼、紫艺3家;精制黑茶厂1家;精制红茶厂1家。
2 产学研对县域经济的理论意义
产学研,即产学研合作教育。
它是现代社会的新型教育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
这从根本上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进产学研联合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结合,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迅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技术创新、知识创
新和人才培养的有力手段。
多年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茶叶加工业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技术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道路。
产学研合作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3 产学研对县域农产品加工业的实践意义
经过多年的产学研合作,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茶叶加工业充分认识和体会到产学研合作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制定了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和计划;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精心选择高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然后组建合作组织,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技术创新促企业和高校发展。
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形成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品技术服务等有机结合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茶叶加工业为例。
桃源大叶茶系桃源大叶经过独特工艺精制加工而成的茶制品的统称,按加工工艺和产品品质分为:桃源大叶芽茶、桃源大叶毛尖、桃源大叶绿茶。
1969年,桃源茶业工作者卢万俊在该县太平铺乡陆家冲村发现一棵野生大叶茶树。
经权威部门多次检测,桃源大叶茶的茶多酚含量高达31.69%,氨基酸含量8.56%以上,远高于其他茶品种,是极为难得的优良野生茶叶品种。
大叶茶采摘期比一般茶叶长5个月,鲜叶产量比
其他品种的茶叶高3倍,经选育、繁殖和试验示范,于1989年通过湖南省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99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桃源大叶”。
以桃源大叶茶为原料制作的各种茶叶,茶质翠绿鲜浓,饮后口齿留香,清香持久。
特别是以芽头制作而成的“野茶王”,其外形壮实挺秀,银毫披露,色泽嫩绿,嫩香悠长,汤色绿艳明亮,泡制后三起三落,如雨后春笋迎宾之状,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
“桃花源”、“灵芽”、“古洞春”牌桃源大叶茶多次在各种博览会和湖南省名优茶评比中获奖,“古洞春”、“灵芽”牌大叶茶分别于2003年、2004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2005年10月,桃源大叶茶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依托这一独特资源,桃源县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良种繁育、茶园建设、产品开发和品牌奖励;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将茶叶产业打造成县域特色支柱产业。
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6.3万亩,种植品种10多个,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茶叶规模精制加工厂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拥有知名茶叶品牌10多个,年加工本县及湖北、贵州、四川、浙江等地的茶叶18万担。
4 启示与思考
县域茶叶加工业是产学研合作投入的主体。
在县域茶叶加工业技术创新经费中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保障产学研合作的经费来源。
对于县域茶叶加工业来说,产学研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创新资金,如果项目开发不成功,需要承担高风险的压力,所以县域茶叶加工业对每一个项目都很慎重。
县域茶叶加工业是产学研合作实施的主体。
产学研合作要符合县域茶叶加工业市场、技术发展的要求。
在合作过程中县域茶叶加工业要起到牵头组织作用,提出研究方向,以县域茶叶加工业的需要作为课题出发的原则。
县域茶叶加工业要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必要的办公条件、方便的试验条件等,并对出现的问题快速解决。
参考文献
[1] 本社编.产学研合作教育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9.
[2] 朱恪孝,姚聪莉.西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
[3] 姚威,陈劲.产学研合作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9.
[4] 罗焰,黎明.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M].
成都:巴蜀书社,2009,8.
[5] /col/7.htm[EB/OL].湖南省桃源县政府网站
[6] /njxx/t20100715_360899.htm[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
[7] /news/Show.asp?id=94[EB/OL].湖南县域经济网.
[8]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523[EB/OL]桃源大叶茶产业开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