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亚芬在预防放射性皮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与研究

比亚芬在预防放射性皮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与研究

比亚芬在预防放射性皮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与研究【摘要】目的:评价对肿瘤放疗患者局部皮肤应用比亚芬预防放射性皮炎的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将163例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76例放射野外用比亚芬,87例行常规放疗宣教和健康宣教。

结果:上述2组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率及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亚芬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两组照射部位比较,x2=0.4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皮肤护理:放射治疗开始及过程中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宣教,指导患者射野皮肤尽量保持清洁、干燥,射野皮肤夏天多汗应暴露避免摩擦,减少紫外线照射,不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物,有痒感不用手抓挠等。

1.2.2 用药及方法:观察组于第一次放射治疗前4小时涂抹比亚芬乳膏,将药品均匀涂抹在照射野皮肤并超出1cm的范围,厚约2mm,并轻轻按摩,以便皮肤吸收,每日三次,至放疗结束后两周。

对照组按常规皮肤护理,不外用任何药物,当发生重度放射性皮炎时暂停放疗并给予比亚芬乳膏治疗,均匀涂抹厚约5mm,每日3次,采用暴露疗法,每次涂抹之前将上次残留药物揩净。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观察记录放射性皮炎发生的累积照射剂量/时间及程度,并观察药物有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根据soma评分标准,每周进行评估,ⅰ度为皮肤出现红斑,色素沉着;ⅱ度为皮肤干性脱皮;ⅲ度为皮肤湿性脱皮,真皮外露,血清渗出,放疗
区疼痛。

多野照射者按反应最重的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两组数据的x2检验。

2 结果
2.1 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和程度: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和38%。

其中,ⅰ、ⅱ、ⅲ度反射性皮炎的发生率详见表1。

对照组有5例发生ⅲ度反应而中断放疗,其中,腋窝野2例,颈部野2例,经用比亚芬乳膏治疗,平均24h后渗出减少,84h开始结痂,疼痛消失,7.5d结痂脱落痊愈。

2.2 放射性皮炎发生累积照射剂量/时间:对照组89.1%出现于照射40gy/4w之前,而观察组68.4%发生于照射40gy/4w之后,详见表2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患者照射野皮肤会出现或轻或重的放射性反应。

皮肤辐射损伤超微结构病理改变与照射剂量直接相关,研究表明皮肤受照5gy就出现红斑,20~40gy可产生上皮剥脱及溃疡,严重者可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此时多采用停止放射治疗、休息及抗炎治疗等对症处理。

由于治疗中断使放射治疗的生物效应减低,给患者增加新的痛苦,进一步影响生存率和肿瘤控制时间。

文献报道国外产品比亚芬,通用名为三乙醇胺乳膏。

比亚芬具有良好的水合作用,涂抹后其中的水分能迅速被损伤皮肤吸收,预防和减轻照射皮肤的干燥,可明显
降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程度,延缓其发生,并能加速创面愈合、明显缩短ⅲ度皮肤放射反应的愈合时间,从而为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因被迫中断或终止放疗计划而影响疗效提供了良好保障。

该药使用方便,未发现过敏等不良反应,不油腻,易清洗,无异味无刺激性,感觉舒适,且价格低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永敏,陈刚,江瑞霞,等.比亚芬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4):316-318
[2] 王涛.放射性皮炎的护理进展.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54
[3] 曾子君,林映红。

比亚芬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现代肿瘤医学.2007.15(6):789-790
[4] 洪维东,涂青松,袁君,等.防护液对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炎作用的初步临床观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2):20-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