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与《京调》欣赏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使学生接触京剧音调,初步了解京剧及京剧的伴奏乐器,培养他们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增强感受不同情绪音乐的能力。
2.通过看、听、唱、跳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记忆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京剧,通过聆听音乐,增强听辨乐曲中不同情绪旋律的能力。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教具:
电视机、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设想:
当前,流行音乐正风靡神州大地,而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对此更是了解的少之又少,有的几乎是一无所知。
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让孩子们对传统音乐产生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戏曲没有了解的人会认为,戏曲音乐高深莫测,很难理解,其实不然,只要有得当的教学方法,孩子们会对此产生兴趣的。
民乐合奏《京调》是一首根据京剧唱腔改编的乐曲,于是我想在这节欣赏课中融入戏曲音乐的知识,拓展教材内容。
通过让孩子们上网查资料和老师有目的的引导,使他们初步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感受戏曲音乐的魅力,循序渐进的引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戏曲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是一段什么音乐?(京剧音乐)
生:戏曲音乐
师:对,那是一段戏曲音乐。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我国现在已有三百多种不同风格的剧种。
哪位同学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戏曲种类有哪些?
生:京剧、越剧、黄梅戏、花鼓戏、豫剧……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录像里有四段戏曲唱段,他们分别是豫剧、黄梅戏、花鼓戏、京剧,请大家找出哪段是京剧。
(屏显)
二、认识理解
1、介绍京剧及相关的知识
师:在戏曲百花园中,京剧是最引人注目且最有影响的一个优秀剧种,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上节课我让大家上网查找有关京剧的资料,你们对京剧了解了多少?现在我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商量一下,每组派代表上台说说你们了解了京剧中的哪些知识。
(学生分别说说他们查找的资料)
生1:京剧的形成:,生2:京剧中的人物:生3:京剧的唱腔:生4:京剧的伴奏乐器:师:大家说得很好,京剧在我国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吸收了其它剧种的长处,形成了完整的表演艺术。
在京剧舞台上的角色根据其性别、性格、年龄、职业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人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大人物的扮相。
(屏显)。
师:扮演男性人物的为“生”,“生”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
扮演女性人物的为“旦”,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扮演豪爽、威武的男性人物为“净”俗称“花脸”,“净”分正净、副净和武净。
扮演伶俐幽默或阴险狡猾的角色为“丑”,丑又称“三花脸”,分文丑、武丑。
3、京剧的基本功
师:京剧讲究“唱、做、念、打”并重,表演时多用虚拟性的程式动作。
什么是“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表演,(播放《拾玉镯》片断)
师:请大家看老师在做什么?这种身段表演和虚拟性的程式动作就是京剧中的“做”。
你也能做几个吗?
生:请两个同学上台做几个动作。
4、京剧的伴奏乐器介绍。
(屏显图片,学生边看边说)
师:京剧的“唱、做、念、打”的转换和舞台节奏快慢的调节都离不开锣鼓的伴奏,因此锣鼓贯穿全剧始终。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开场锣鼓。
(打击乐器演奏场面)
师:这里面的打击乐器你们认识吗?
(先让学生说,老师在做简单的讲解,按顺序讲解:小锣、钹、大锣、鼓、板鼓)
钹:两片为一幅,铜制,互相撞击发生,多与小锣配合,是京剧乐队中的主要伴奏乐器。
鼓:
板鼓:单皮鼓为扁圆形,单面蒙牛皮或猪皮,演奏时置于一鼓架上,用一副鼓楗子击打鼓心发声,音质清脆。
大多用于旦角、生角、丑角人物的上下场,是京剧的主要打击乐器。
师:除了这些打击乐器外,还有哪些民族乐器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呢?(屏显各种乐器图片)
生:京胡、二胡
板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
形状似二胡,只是琴筒呈半球形。
弓子夹于两弦之间,靠摩擦发音。
其音质高亢、嘹亮。
京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形状似二胡,只是较其略小,弓子夹在两弦之间,以弓弦间的磨擦发音,其音刚劲嘹亮,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京二胡:拉弦乐器,比京胡略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其音低沉柔和,京剧旦角唱腔多由它作为京胡的辅奏乐器。
月琴:弹拔乐器,类似琵琶,但琴体呈圆形似月,有三根弦,左手按琴颈音品,右手以拔片弹奏,音质清脆明亮,是京剧乐队的主要辅奏乐器。
师:(出示曲笛)你们认识这个乐器吗?
生:笛子
三、欣赏乐曲《京调》
1、初听音乐
师:是的,它很像我们曾今认识的笛子,但这叫曲笛,在京剧和邦子戏中运用较多。
曲笛的音色甜美、秀丽,是京剧演奏中的主要伴奏乐器。
也可作为独奏乐器。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两段由曲笛模仿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吹奏两段旋律,边听边请大家体会旋律的情绪。
(屏显乐谱并播放)
师:这两段旋律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
生:第一段欢快活泼,第二段旋律优美抒情。
师:对,这两段旋律分别模仿了京剧中的西皮和二黄两种唱腔。
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着两段旋律。
师:刚才我们演唱的这两段旋律,是一首根据京剧唱腔改编的乐曲《京调》当中的两段主题音乐,(屏显标题)这首乐曲是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先生在1960年改编的。
乐曲
表现了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
别有风味。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乐曲。
听音乐时,我个大家布置一个任务:请一、二大组的同学记一记,第一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第二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播放音乐)
2、分段欣赏
a、听辨主题音乐
师:两段主题音乐分别出现了几次,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第一主题音乐出现了三次。
第二主题音乐出现了两次。
b.聆听引子、间奏、尾声的旋律,要求同学听出来后举手表示,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师:这首乐曲除了我们听到的这两段主题旋律外,还有引子、间奏、尾声,你们能区分什么是引子、间奏、尾声吗?
生:引子是乐曲的开头部分;间奏是两段主旋律中间的部分;尾声是乐曲将要结束的部分。
师:在乐曲中你能听出来吗?
生:能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当你听到了引子、间奏、尾声部分就请你举起手来表示。
(完整听音乐)
四、创作与体验
师:大家的感受真不错。
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分组讨论,设计形体动作来表现这首乐曲,第一组表现引子部分,第二组表现欢快活泼的旋律部分,第三组表现间奏,第四组表现优美抒情部分。
希望同学们把各段的旋律特点记清楚,反应要快,动作要明显,每段旋律的出现要求同学们站着表演。
总结全课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精彩,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弘扬京剧艺术并使之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去了解更多的京剧音乐,为我们今后学唱京剧打下基础。
课例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课运用了情感体验式教学法。
上网搜集了许多关于京剧的相关知识,运用多媒体大容量的展示了京剧不同行当的脸谱、人物、剧情、表演、唱腔等,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了唱、念、做、打的实践活动,更使学生加深了对京剧的体验和理解,并扩展了与音乐的相关文化个融合,突出体现了重视音乐实践,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的全新理念。
本课的不足之处,如果教师课前能自制2-3个不同行当的脸谱面具,在课上能让学生戴上实物参与体验、实践,之后再设计一个评价环节,这样就更有益于促进、提高学生学好中国京剧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