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集锦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集锦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集锦
1、《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学习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实践着。

下面我就结合一年级“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课谈谈自己对于探究式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多种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借助生活创设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都是很好的素材,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从而激发其探究的兴趣。

为此,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

如,弹力球、乒乓球、魔方、牙膏盒等等各种形状的,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们两人一组互相猜一猜。

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
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他们确实看到物体时,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看一看,摸一摸,你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二、开放教学环境,营造探究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
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

”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

数学是一门探索模式的学科,它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律。

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讲究教学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研讨,在学生中形成研究风气。

如,在教学完“物体的形状特征”后,我让学生在桌子上随意拿一些物体,在桌子上推一推、滚一滚,问“你能发现什么?这样,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非常活跃,在学生中形成了研究风气。

最后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阳光评价,体验探究乐趣
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
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因此,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对学生的表
现应及时给与评价,使师生情感相通,心灵相碰撞。

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纯洁得像一张白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上“认识物体和形状”的这节课时,不论学生回答得是否令我满意,我都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在整节课中我的表扬是多角度的。

女口,回答问题棒的,小组合作好的,动手能力强的…… 这样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

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

实践也证明,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鼓励者,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进学生在自主参与中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2、《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
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
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
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

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
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
生活的情趣
总之,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
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1、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孩子都对球的特点掌握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容
易区分。

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以次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来开阔学生的思维。

如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
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2、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

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