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2014版对比-1

标准轨距铁路道岔2014版对比-1


—— —— —— —— —— —— —— —— —— —— —— ——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增加表面渗透探伤检 验
39 40 41 42 43
TB/T 412-2014(报批稿)和TB/T 412-2004——标准对比
序号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条款 4.2.3 4.2.4 4.2.5 4.2.6 4.2.7 4.3.6 4.3.7 4.3.8 4.3.9 4.3.10 4.3.11 4.3.12 4.3.14 4.4.4 4.6.3 4.7 4.8.1 4.8.3 4.9 4.10 4.11 4.12 5.1 5.2 2004版 其他 主要内容 条款 主要内容 差异程度 备注 相邻铁垫板的间距极限偏差为±5mm,最远两块 3.32.1 垫板的间距极限偏差为±10mm 修改偏差 铁垫板的间距极限偏差为±10mm Vmax≤160km/h时,尖轨与滑床台的间隙应小于 牵引点两侧尖轨与滑床台的间隙应小于0.5mm, 3.38.18 修改偏差 1.0mm,且大于或等于0.5mm间隙不应连续出现。 其余部分应小于1.0mm 固定端支距极限偏差为±1.0mm,跟端支距极限 跟端及起始点支距极限偏差,大于120km/h,± 3.32.2 偏差±2.0mm。 1.0mm;小于等于120km/h,+2~-1 间隙值极限偏差为±1.0mm 3.32.3 间隙值极限偏差为±1.5mm 调整片不应大于2片,厚度不应大于3m —— —— 新增 牵引点处翼轨轨头外侧面与轨底外侧面相对距离 —— —— 新增 B极限偏差为±1.5mm 两翼轨轨头外侧距离极限偏差为±3mm。 —— —— 新增 可动心轨辙叉直股工作边直线度:Vmax≤ 可动心轨辙叉直股工作边直线度:0.5mm/1m, 3.36.4 修改偏差 160km/h的道岔为 1.5mm/10m。 全长(尖端前后各500mm范围除外)直线度2.5 心轨尖端,20mm、35mm及50 mm断面处心轨与翼 —— —— 新增 轨之间高差h(降低值)的极限偏差为±0.5mm 且大于或等于0.5mm缝隙不应连续出现 —— —— 新增 心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范围内缝隙小于 心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范围内缝隙不应大于 3.36.9 修改偏差 0.2mm,其余部位缝隙小于1.0mm 0.5mm,其余部位缝隙不应大于1.0mm 其余部位应有缝隙,缝隙应小于1.0mm 3.36.10 其余部位缝隙不应大于1.5mm 修改偏差 心轨二动牵引点处长短心轨间接头铁与两侧翼轨 —— —— 新增 轨底距离极限偏差为±3mm。 心轨20mm 断面前不应抗线 —— —— 新增 活动心轨轨底应与滑床台接触,缝隙应小于1mm —— —— 新增 辊轮安装 —— —— 新增 不应高出设计值2mm —— —— 新增 调整片不应大于2片,厚度不应大于4mm —— —— 新增 岔枕组装 —— —— 新增 转换设备组装前检查 —— —— 新增 整组道岔铺设,附录A 3.38 附录A 修改偏差 见附表A对比 转换设备组装 —— —— 新增 直线度以1m为单位要求时,应用检测平尺检验; —— —— 新增 直线度以10m为单位要求时,应用弦线检查。 安装转换设备部位的钢轨件尺寸采用专用样板检 —— —— 新增 专用样板 2014版

第 1 页,共 5 页
TB/T 412-2014(报批稿)和TB/T 412-2004——标准对比
序号 26 27 28 29 2014版 条款 3.3.7 3.4.1 a) 3.4.1 b) 3.4.1 c) 主要内容 钢轨锻压后,跟端1.5m范围内应进行淬火处理, 纵向轨头硬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厚度极限偏差120km/h<Vmax时为±0.5mm,Vmax ≤120km/h时为±0.7mm; 承轨槽平面度为0.5mm 滑床板台板与底板焊接后总厚度极限偏差为± 0.5mm 1:40斜面与台板上表面相对高度c极限偏差± 0.3mm 无滑动作用的台板与承轨槽高度极限偏差为0.5mm~0.3mm 平行度为0.8mm 护轨垫板撑板与底板垂直度为1mm 垫板上的焊缝应均匀致密,表面不应有电弧击伤 、裂纹、气孔、夹渣、未熔合、凹坑、未焊满、 焊瘤及咬边等焊接缺陷。焊缝高度不应小于标注 高度。遇有安装关系的焊缝不应凸出安装作用面 。垫板各表面不应有残余焊瘤、焊渣、飞边和毛 滑床板、护轨垫板、可动心轨辙叉垫板焊缝质量 应采用表面渗透探伤检验,按JB/T 6062-2007中 的Ⅲ级进行判定。探伤检验时,如某位置处的焊 缝不能进行打磨处理时,可不进行渗透探伤检 铸造垫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轨距块、盖板、缓冲调距块、T型螺栓、垫板螺 栓、调高垫板、预埋塑料套管 Ⅲ型弹条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的要求。 球墨铸铁件应符合GB/T 1348的规定。 孔距极限偏差为±2.0mm。 橡胶垫板绝缘电阻常态下大于或等于1×108Ω 钢轨高强度接头螺栓与螺母应符合TB/T 2347的 重型弹簧垫圈应符合GB/T 7244的规定。 无砟轨道混凝土岔枕应符合TB/T 3297的规定, 金属零部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一般规定 条款 —— 2004版 主要内容 —— 其他 差异程度 新增 修改偏差 新增 修改增加 备注
尖轨、活动心轨、长心轨、-4mm ~0mm;叉跟尖 3.2.2轨、短心轨为±2mm;基本轨、、配轨为小于等 3.2.5 于12.5m,±3mm,大于12.5m±0.25‰mm,; 3.5.1 密贴段1.0,全长1.5 3.5.2 基本轨配轨尖轨0.4mm/1m 3.9.2 跟端加工轨顶0.3mm/1m —— —— 最远两孔中心距极限偏差为中心距小于1500, 3.3.6 ±1.0mm;中心距大于等于1500,±,2.0mm 3.6.2 5mm断面0,-0.5,10mm断面以上±0.5mm 尖端至35mm断面高度,0,-2,50mm断面以上± 3.6.2 0.5mm 图3、4,B-2.0mm~0 3.6.5 翼轨轨底宽-1.0mm~0 —— —— 3.4.1 压痕深度不应大于1.0mm —— —— 3.8 淬火应符合TB/T 1779 的有关规定 —— —— —— —— 3.9.7 脱碳层深度不应大于0.5mm —— —— —— —— —— —— —— —— —— ——
新增 修改偏差 新增
33
3.4.1 k)
——
——
新增
34 35 36 37 38
3.4.1 l) 3.4.1 m) 3.4.2-3.4.8 3.4.9 3.6.4 3.7.2 3.7.4 3.9.3 3.9.5 3.11 3.12.3 4.1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TB/T 412-2014(报批稿)和TB/T 412-2004——标准对比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14版 条款 1 2 3.1.4 3.1.4 3.2.1 d) 3.2.2 3.2.3 a) 3.2.3 b) 3.2.3 c) 3.2.4 d) 3.2.5 b) 3.2.5 b) 3.2.5 e) 3.2.5 f) 3.2.6 a) 3.2.6 c) 3.2.7 3.2.8 3.2.9 3.3.1 3.3.2表1 3.3.2表1 3.3.2 3.3.5 3.3.6 主要内容 适用于小于等于200km/h 37个引用文件标准 明确未注明尺寸形位公差要求 铸件应符合GB/T 6414-1999中CT9规定 钢轨材质应与区间线路钢轨材质一致”或“按用 户指定要求使用” 尖轨、活动心轨、长心轨、叉跟尖轨为-3mm ~0mm;基本轨、短心轨、配轨为±3mm; 0.3mm/1m,1.0mm/10m Vmax≤160km/h时为0.4mm/1m,降低值的范围除 外; 轨底扭曲0.45mm/1m,1.0mm/10m,全长1.5mm 无装配关系的孔距极限偏差为±2.0mm,最远两 孔中心距极限偏差为±3.0mm 轨头宽度b极限偏差为±0.5mm 尖端高度H极限偏差为-2mm~0,其他断面的高度H 极限偏差为-1.0mm~0.5mm 轨底加工后宽度的极限偏差应为-2.0mm~0 图4 和图5中尺寸A、B 压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 曲线半径小于100m 的配轨应在厂内顶弯 淬火应符合TB/T 1779 或TB/T 2635 的有关规定 焊接应符合TB/T 1632.2 的规定。 道岔尖轨、可动心轨应采用整根钢轨制造 总脱碳层深度不应大于0.5mm。 跟端轨头(工作边)水平直线度 0.3 mm 成型段长度±30 mm 顶面断面轮廓应符合TB/T 2344 的规定 表面粗糙度应小于或等于MRR Ra 25。 过渡圆弧半径不应小于10mm。 条款 1 2 —— 3.15 —— 2004版 主要内容 适用于小于等于160km/h 23个引用文件标准 —— 铸件应符合GB/T 6414-1999中CT7规定 —— 其他 差异程度 备注 扩大范围 以下以160以下做比较 增加标准 新增 修改偏差 新增 修改偏差 修改偏差 合并修改 新增 修改偏差 细化要求 修改偏差 修改偏差 修改偏差 新增 修改偏差 新增 增加标准 新增 新增 明确要求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专用样板
第 3 页,共 5 页
TB/T 412-2014(报批稿)和TB/T 412-2004——标准对比
序号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2014版 条款 5.4 5.5 5.5 b) 5.5 c) 5.5 e) 5.5 f) 5.6-5.10 5.13 5.14 5.15-5.17 5.18 5.19 5.20 6.2 a) 6.2 b) 6.2 c) 6.2 d) 6.2 e) 6.2 f) 6.2 g) —— 主要内容 基本轨与尖轨、翼轨与长心轨、短心轨与叉跟尖 轨密贴面内倾偏差、轨顶坡采用专用样板检测。 轨头横断面淬火层形状、深度、硬度、硬度分布 、金相组织等 在基本轨上切2块,间隔不应小于1m 在翼轨上对应心轨实际尖端和心轨轨头宽30mm处 各切1块; 尖轨和可动心轨在轨头宽30mm、50mm处和跟端热 影响区,各切1块 叉跟尖轨在轨头宽30mm、50mm处各1点。 明确检测方法 铸造类铁垫板的力学性能试验采用单铸试块,型 式检验时试样从实物中制取 安装转辙机、外锁、密贴检查器部位的钢轨件尺 寸采用专用样板测量 轨距、水平应使用轨距尺或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检测,每隔三根枕检测一次。 辊轮状态使用专用工具或专用样板检测。 降低值采用2m 平尺和深度尺配合检测,或采用 专用仪器检测。 转换阻力采用专用仪器检测,夹异物检查采用专 用量具检测 淬火钢轨件外观缺陷、表面硬度应逐根进行检 出厂跟端检验 焊接接头 铸件 间隔铁、限位器每一检验批均不应大于50件,顶 铁等铸件每一检验批均不应大于500件,一次抽 样,检验水平I,各分项接收质量限(AQL)均为 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重型弹簧垫圈 检查水平S-1,合格质量水平2.5 B类项点尺寸极限偏差超过限值的2倍、C类项点 尺寸极限偏差超过限值的3倍判定道岔不合格 —— 条款 —— 4.6 4.3.2 4.3.2 4.3.2 4.3.2 —— —— —— —— —— —— —— 4.6 —— —— 4.7 —— —— —— 4.9 第 4 页,共 5 页 每班首中尾各一根 —— —— 锻件、铸件 一般检验水Ⅱ,合格质量水平2.5,,不合格二 次抽样,除非100%检验。 —— —— —— 橡胶垫板 2004版 主要内容 —— 表面硬度 其余钢轨在中部取1块 其余钢轨在中部取1块 尖轨分别在轨头宽10mm和50mm处各切1块 尖轨分别在轨头宽10mm和50mm处各切1块 —— —— —— —— —— —— —— 其他 差异程度 新增 修改要求 冲突 冲突 冲突 冲突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新增 修改要求 新增 新增 细化要求 未说明锻件 新增 新增 新增 删除 2014版删除 专用样板 明确方法 专用工具、样板 2m 平尺或专用仪器 专用仪器、量具 摘自TB/T 1779 摘自TB/T 1779 摘自TB/T 1779 摘自TB/T 1779 备注 专用样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