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画坡屋顶、处理斜梁(墙)、压斜柱的详细方法如下:
1.先将墙体或梁布置好以形成封闭空间
2.画平板,并将最外的一个开间的板偏移至和外墙皮齐
3.将平板按照图纸的脊线位置、坡度来画线分隔板
4.检查一下墙体和梁是否在坡度变化处是打断的,如果没有打断将其在正确的位置打断
5.将平板修改为斜板,将分割好的板分别定义
6.再将打断的(墙)梁合并,如果不合并钢筋会计算不准确
7.保存文件,到三维显示中查看是否有未压下来的墙体或柱等构件,如果有,可能是板没有延伸好,修改一下即可。
总结斜(墙)梁总体处理思路如下:画(墙)梁—打断(墙)梁—定义斜板—梁原位标注—合并(墙)梁—三维检查—汇总计算—核对结果。
关键是如何利用好斜板的定义来自动压斜柱、墙、梁等构件。
1、斜板可以采用输入“坡度系数”定义斜板,也可以采用输入“基准边起点高度、终点高度”定义斜板。
2、定义斜板后,柱、墙、梁等构件就会随斜板自动倾斜,自然而然就是斜梁了,但要注意,线性构件如梁、墙等要在定义斜板的脊线位置提前打断。
举例:
1、复杂坡屋面处理
完成上图的坡屋面绘制。
该案例并不算复杂,但我们可以从中学会处理复杂屋面的思路
该图的难点在于两个屋面的相交如右图:相交点的水平标注尺寸可以通过内插法计算。
公式如下:
0.48/0.56×2.7=2.314 换算为毫米为
2314.有了这个尺寸就可以很快的分割板了,具体的分割方式可以用辅助轴线,也可以用SHIFT+左键。
处理思路是:先画平板,然后分割,分割完成后定义斜板。
如下图:
(2)折梁处理思路
1、先根据平面图标注的平面尺寸画梁
2、分割完斜板后先沿屋脊处打断梁
3、定义斜板→合并梁→原位标注→三维检查→汇总出量。
以上是折梁处理的全过程,屋面的情况通常比较复杂,在操作结束后一定要用三维进行检查。
看是否所有的梁板都已经压到位。
局部的地方有时时候还要进行标高调整。
直到三维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