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础知识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岩浆岩之间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关系,角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
沉积岩与岩浆岩的接触关系:侵入接触地质年代单位:代、纪、世;年代地层单位:界、系、统矿物: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天然单质元素或化合物。
解理:指矿物受外力后延晶体格架的一定方向开裂的性质。
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形成凹凸不平的不规则的断裂面。
岩浆岩成因:高温高压,岩浆冷凝物质成分:硅酸盐,金属硫化物结构: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
沉积岩成因:常温常压,岩石风化物质成分: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物;有机物质。
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粒状结构;生物结构构造: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变质岩成因:高温高压和新的化学物质。
三类变质原因为接触变质,区域变质,接触变质。
物质成分:变质矿物;一般矿物结构: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构造:片理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块状构造;眼球状构造。
黄土——湿陷性;软土——触变性和流变性;红黏土——干缩、湿胀;冻土——冻胀;膨胀土——膨胀、收缩。
一.名词解释1、解理2、矿物3、断口二.选择题1、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不属于外圈的是()A. 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地壳2、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A. 剥蚀作用B.岩浆作用C.地质作用D.地壳运动3、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震作用、地壳运行、岩浆作用和()A. 风化作用B.变质作用C.成岩作用D.沉积运动4、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上下两套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为()A. 无法确定B.上老下新C.上新下老D.同一时代5、沉积岩岩层的接触关系有()、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A. 整合接触B.侵入接触C.沉积接触D.完整接触6、下列哪项不是地质年代单位()A. 宙B.代C.纪D.统7、构成地壳物质的基本单元是( )A. 岩石B.土C.矿物D.化学元素8、某矿物呈灰白色,菱面体,三组完全解理,小刀能刻划动,遇稀盐酸强烈起泡。
该矿物可定名为()A. 石膏B.食盐C.方解石D.白云岩9、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成因产状等将岩浆岩()三大类1.酸性岩2.中性岩3.深成岩4.浅成岩5.喷出岩10、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侵入岩的产状()A. 岩基B.岩脉C.岩株D.岩流11、下列结构中,()是岩浆岩的结构A. 全晶质结构B.变晶结构C.碎屑结构D.化学结构12、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A. 碎屑结构B.斑状结构C.沉积结构D.碎裂结构13、下列可以认为是沉积岩区别于另外两大类岩石的依据是()A. 片理构造B.层理构造C.流纹构造D.块状构造14、沉积岩的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及生物结构四种类型。
A. 斑状结构B.结晶结构C.碎裂结构D.散体结构15、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变质岩变质作用()A. 接触变质B.构造变质C.动力变质D.区域变质16、不属于变质岩片理构造的是()A. 片状构造B.千枚状构造C.眼球状构造D.板状构造17、下列岩石构造中,属于岩浆岩构造的是()A. 层理构造B.片状构造C.气孔构造D.板状构造18、下列矿物遇冷稀盐酸起泡的是()A. 石英B.方解石C.黑云母D.正长石19、国际上统一使用地层单位是()A. 界、系、统B. 界、纪、统C.代、系、世D.代、纪、统20、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在岩层或岩体中遗留下来各种构造痕迹,因此又把地壳运动称为()A. 构造运动B.造海运动C.造山运动D.造陆运动三.填空题1、地球的外圈层可分为()、()和()3个圈层。
2、地球的内圈层可分为()、()和()3个圈层。
3、矿物的颜色按成色原因分有:( )、他色和假色。
4、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 )。
5、沉积岩的主要构造形式是( )。
6、深成侵入岩的产状,规模巨大,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称为()。
7、岩浆岩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可分为深成岩、()和()三大类。
8、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和新的化学成分的加入。
四.简答题简述形成风化岩的作用类型(并对每一大类进行展开)。
答:风化岩的作用类型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包括温差风化和冻融风化;化学风化作用包括水化作用,氧化作用,水解作用和溶解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包含了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比如植物的根部楔入岩石,动物遗体的分解等等。
第三章基础知识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变形变位形迹。
岩层展布类型: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
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产状要素的记录方法:象限角法和方位角法。
褶皱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是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
褶皱的基本形式:背斜(核老翼新);向斜(核新翼老)按枢纽产状分类:水平褶皱;倾伏褶皱节理(裂隙):岩层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岩层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裂隙按成因分类:原生裂隙;次生裂隙(构造裂隙、非构造裂隙)裂隙按应力分类:剪裂隙和张裂隙断层类型: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平移断层。
断层组合类型:阶梯状断层(由正断层组成);叠瓦式断层(由逆断层组成)岩体结构面:原生结构面;次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
一.名词解释1、地质构造2、褶皱构造3、断层二.选择题1、沉积岩岩层的接触关系有()、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接触。
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 C沉积接触 D完整接触2、下列有关角度不整合接触哪些不正确。
()A根据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可以判断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B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不一致C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无沉积间断D岩层产状不一致3、下列关于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A侵入接触是岩浆岩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B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C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D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4、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不整合接触5、节理按成因分为()1构造节理 2原生节理 3次生节理 4剪节理 5张节理A 1、4、5B 1、2、3C 2、3、4D 2、4、56、按其力的作用特点,构造节理分为张节理和()A挤压性节理 B摩擦性节理 C弯节理 D剪节理7、下列关于节理的叙述哪项不正确?()A断裂后两侧岩块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即节理B由张应力形成的节理即张节理C由剪应力形成的节理即剪节理D内、外力地质作用均可使岩层产生节理8、下列有关断层的叙述,哪项不正确?()A断裂后两侧岩块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即断层B岩层断裂可以造成岩层突然中断C断层不能造成岩层的重复D断层能造成岩层缺失9、逆断层即()A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B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C上盘水平左移、下盘水平右移的断层D上盘水平右移、下盘水平左移的断层10、下列有关断盘的叙述,哪项正确()A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盘为上盘B上盘即上升盘C当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以上的断盘即上盘D下盘即下降盘11、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应当是()A无法确定 B倾斜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12、下列有关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褶皱构造中岩层的连续性未受到破坏B褶皱是岩层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C褶皱核部为新地层、翼部为老地层D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13、背斜表现为()A核部为新地层,两翼对称出现老地层B核部为老地层,两翼对称出现新地层C向下的弯曲D与弯曲方向无关14、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且两边对称出现的是()A向斜 B节理 C背斜 D断层15、垂直岩层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一条直线,此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位角,称为岩层的()A倾向 B走向 C倾角 D方向16、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称为岩层的()A倾向 B走向 C倾角 D方向17、岩层在空间的位置是由以下何种要素确定的()A地壳运行 B地形地貌 C走向和倾斜 D走向、倾向、倾角18、根据地质成因,结构面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及以下何种结构面()A层面 B壁理 C断层 D次生三.填空题1、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倾向和倾角。
2、240°∠45°“表示的产状为()3、褶曲的基本形态为背斜和()。
4、断裂构造是地壳上常见的地质构造,包括断层和()等。
5、不整合构造按接触形式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
6、相邻两套岩层地质年代不连续,且产状也不一致的接触关系称为()。
7、根据枢纽产状,褶皱可分为()褶皱和()褶皱。
8、节理按其力学成因可分为()和()。
9、褶皱核部地层老,两翼地层新,对称重复出现为()。
10、褶皱核部地层新,两翼地层老,对称重复出现为()。
11、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它的水平投影方向称()。
12、沿断层面倾斜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称为()。
第五章基础知识地下水:指赋存和运移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按岩土空隙的成因分类:孔隙、裂隙、溶隙。
总矿化度:指水中例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量。
总矿化度分为低矿化度(HCO3-)、中矿化度(SO42-)、高矿化度(Cl-),其中高矿化度水不宜用于拌合混凝土。
地下水按埋藏类型分类:滞水;潜水;承压水。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分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上层滞水:分布于包气带中局部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表面的重力水。
上层滞水形成条件:透水层中分布有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隔水层产状要水平或接近水平;隔水层分布有一定范围。
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有压重力水。
适宜承压水的地质构造:向斜构造和单斜构造渗透(渗流)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
层流:地下水在岩土较狭小空隙中渗流时,水质点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紊流:地下水在岩土较狭小空隙中渗流时,水质点无秩序的、相互混杂的流动径流:地下水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的过程。
岩溶水:指储存和运动于可溶性岩石中的空洞、裂隙中的重力水。
地下水的不良地质作用:地基沉降;流砂;潜蚀;地下水的浮托作用;基坑突涌;地下水的腐蚀性(结晶类腐蚀、分解类腐蚀、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一.名词解释1、潜水2、承压水3、层流4、岩溶水二.选择题1、依据达西(Darcy)定律计算地下水运动的流量时,系假定渗流速度与水力坡度的( )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