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模拟试题

金融学模拟试题

金融学》模拟试题(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金属货币制度中,()是决定性的。

A .币材的规定B 货币单位的规定C .银行券的发行规定D.黄金准备规定2、只能解决企业短期资金融通的信用形是()A、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3、下列中央银行的行为和服务中, 体现其“银行的银行” 的职能是()。

A、代理国库 B 、对政府提供信贷C集中商业银行现金准备 D 、发行货币4、2003年,银行、证券、保险——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最终完成, 其标志是()。

A.中国银监会的成立 B .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C .中国证监会的成立D .中国保监会的成立5、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的调节机制是()。

A 、价格机制B 、利率机制C、汇率机制 D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6.以下不属于短期资金市场的有()。

A .公司债券市场B .国库券市场C .同业拆借市场D .可转让存单市场7.长期以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金融资产的盈利性 B .金融资产的安全性C.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D .金融资产的种类8.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于前人的显着特点是对()的分析。

A.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B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C.投机动机货币需求 D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货币需求9. 在下列控制经济中货币总量的各个手段中,中央银行不能完全自主操作的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 •再贴现政策C.信贷规模控制 D •法定准备金率10. 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则商业银行()。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 •可贷资金量增加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1.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与()成反比。

A.原始存款 B .法定存款准备率C.现金漏损率 D .超额准备率 E .定期存款准备金2、按交割方式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

A .资本市场B .现货市场C .期货市场D .期权市场3、从运用来看,基础货币由()所构成。

A.商业银行同业存放款项 B .商业银行贷款C.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D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E.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通货4、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是()。

A、持有国债80亿元 B 、企业贷款2440亿元C、现金40亿元 D 、为企业借款2亿元提供担保E、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费5000万元5、必须由现实的货币来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三、判断并改错(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判断对错并说明错误的原因)1、“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在金本位制度下发生的。

()2、费雪方程式强调了货币数量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3、货币超发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4、金融工具的安全性与债务人的信誉成反比。

()5.所谓政府的银行就是指中央银行的资本所有权完全属于国家。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第一小题7分,第二小题8 分,共15分。

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1、某商业银行吸收存款1000万兀,即存入中央银行300 万元,按现行法定准备金率7%计算,问该银行可动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是多少万元?2、中央银行发放的基础货币为2000万兀,存款法定准备金率20%现金漏损率6%超额准备金率4%试计算在Ml口径下货币供应量的值。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

2、简述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3、简述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4、简述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5、简述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六、论述题(共10分)简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货币政策诸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矛盾关系。

七、案例分析(共10分)某镇政府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决定再上一个投资5000万元的大项目,可是资金不足,镇长找到当地农业银行,希望给予贷款。

银行行长没有表态,因为该镇政府前几年搞了几个工程项目都没成功,欠银行几千万元贷款无力偿还,可该镇长却对行长再次表示:“反正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再说,即使损失了,银行多印些票子就行了。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相关理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 如果你是银行行长,应如何答复?2. 请说明这样答复的理由。

《金融学》模拟试题(5)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评分细则:错选、多选及未选均不得分。

1、A2、A3、C4、A5、B6、A7、C& C 9、B 10、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 分)评分细则: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BCDE2、BC3、DE4、ABC5、AC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 分)评分细则:判断正确得1分,更正正确得2分;判断错误,全题不得分。

1、错误(1分);更正:“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在金银复本位制度发生的(2分)2、正确(3分)3、正确(3分)4、错误(1分);更正:与债务人的信誉成正比(1分)5、错误(1分);更正:所谓政府的银行就是指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关,是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综合部门,是国家信用的提供者,并代表国家执行国库岀纳职能。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一小题7分,第二小题8分,共15分。

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1、法定存款准备金=1000 X 7% =70万元•••(3分)在中央银行可动用的存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准备金=300-70 •••(3分)=230 万元...(1 分)2、M 1K B •••(2分)2)论证逻辑(或基本结论):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数量的多少和价格的高低决定了需要多少金属货币来实现(或商品价格决定货币需求数量)…1现金漏损率K=—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存款法定准备金率•••(3分)=(1+6% )讯6%+4%+20%)= •••(2 分)二M 12000 X =7060万元•••( 1 分)注:若计算过程及结果均完全正确,但是没有相应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认为考生已大体掌握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只是计算过程不完整,这种情况酌情扣2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①再贴现政策(1分)。

展开论述(1分)②存款准备金政策(1分)。

展开论述(1分)③公开市场政策(1分)。

展开论述(1分)2、简述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有①严格方向性;(1分)②商业信用规模的约束性;(1分)③商业信用的期限也由限制,只能解决企业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2分)④信用链条的不稳定;(1分)⑤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1分)3、简述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属(1分);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领域,货币仍留在流通领域多次媒介商品交换•••(1分)3)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的决定因素:商品价格水平(1 分)、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1 分)、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或流通次数)(1 分)4、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再分配。

主要有以下集中情况:1)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分)2)对债务人有好处,而债权人会发生损失;(分)3)浮动收入者得利,固定收入者受害;(分)4)国家得利,居民受害。

(分)5、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有:1 )交易主体(1 分),即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有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及海外投资者(分)2)交易客体(1 分),金融市场的交易客体是货币资金;(分)3)交易工具(1 分),金融市场的交易工具就是金融工具,主要股票、债券、基金和衍生工具(分)4)交易价格(1 分),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是利率。

(分)六、论述题(共10 分)简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矛盾关系。

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1 分)、充分就业(1 分)、经济增长(1 分)、国际收支平衡(1 分)。

矛盾关系:①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1 分);展开论述(1 分)②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1 分);展开论述(1 分)③ 物价稳定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1 分);展开论述(1 分)七、案例分析题(共10 分)1. 应拒绝给予贷款。

(1 分)2. 理由主要有下面几个:1 )农业银行属于商业银行,它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没有银行利润,农业银行就无法运营。

该镇政府尚拖欠银行几千万元贷款无力偿还,又想再贷5000 万元上新项目,这不符合银行贷款原则,所以农业银行拒绝贷款是正确的。

(1 分)2)农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居民的储蓄存款。

企业单位从银行贷款,是对银行的负债,要偿还利息;银行吸收存款,又是对储户的负债,同样也要付出利息。

(1 分)3)老百姓把钱存入银行,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

假如借款的企业单位失信,向银行贷款而不按期还本付息,银行就不能正常工作。

长此下去就会例闭,老百姓就会跟着倒霉。

(2 分)4)在我国,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帐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从总体上说,银行的钱要从国民经济的总体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而不是某个企业可以随便乱花的。

(2 分)5)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而农业银行是商业银行,无货币发行权。

银行发行货币必须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相一致,不能乱发。

如果纸币发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

最终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镇长的话是缺乏金融知识的,是十分错误的。

(2 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