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目标] 1.政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向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
2.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3.科技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1.1941年,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希望达到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充分合作,致力于促进所有国家,不论大小、战胜或战败,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
”为此,二战后建立()A.布雷顿森林体系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关贸总协定2.下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示意图,该示意图表明()A.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增强C.发达国家在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D.该组织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最主要支柱3.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
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
”其意图在于()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4.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北美、亚太、西欧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
以下阐述合理的是()①欧盟是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③亚太经合组织是本地区最有影响的经济论坛④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各成员方仅限于经济合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这个主题下有三个重要的议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APEC的作用表现在()A.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技术合作B.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巩固了中国在亚太经济中的领导地位D.推动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6.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过程中,最强有力的推动者是()A.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B.两极格局的瓦解C.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D.中国和平崛起并积极介入国际市场7.中国知名汽车企业已基本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一汽是大众、奥迪和丰田,上汽是大众、通用,东风背后有标致、雪铁龙、日产……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汽车制造业落后于世界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C.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D.中国汽车企业已经被外企吞并8. (2015·绍兴二模)有研究者认为:“在民族国家时代,自由贸易只是特例,对贸易的限制、禁止,才是常态。
也因此,全球化才会极其艰难,而在民族国家出现之前,天然地就是全球化的,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
”据此,该研究者认为()①全球化是古已有之的经济现象②民族国家的产生阻碍了全球化③民族国家的产生促进了全球化④东西方的自由贸易是同步产生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蛋糕”是做大了。
但是在分配经济“蛋糕”时,“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
对此,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A.反全球化,坚持走独立发展道路B.反对全球化只使发达国家受益C.反对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分化加剧D.反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应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10.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600美元的退税。
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了德国……”这一现象表明()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11.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
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
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12. “20世纪后半叶,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B.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C.资本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13.(2015·唐山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图示(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应该如何评价经济全球化?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
第一个时代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我称其为全球化1.0版本……全球化1.0版本讲述的是国家和实力的故事。
当时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取决于一国的实力及其应用形式……在这一时期,受到宗教的影响或帝国主义影响(或两者的结合),国家和政府利用暴力推倒壁垒,将世界的各个部分合并为一。
第二个时代或可称为全球化的2.0版本,这一时代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中间被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正是这个时代让我们看到全球经济的诞生和成熟,各国之间有充分的商品和信息的流动,这才出现了真正的全球市场,商品和劳动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套利。
这一时期的全球化进程取决于硬件的突破——从早期的蒸汽船和铁路到后来的电话和大型计算机。
我们在2000年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化3.0版本。
——摘编自美国托马斯·佛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0世纪简史》(1)概括说明在“全球化1.0版本”时代,西方主要国家是如何“利用暴力推倒壁垒”而推动全球化的。
(2)分析指出在“全球化2.0版本时代”出现了真正的全球市场的原因。
答案精析1.D[材料信息“在同等条件下,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与关贸总协定“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基本一致,故D项正确。
]2.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经济组织,其成员国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方向,故A项正确;题干数据并没有对成员国进行分类,B、C项无从反映,故B、C项错误;D项“最主要支柱”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3.B[由题干可知,此总统的态度是既不要过分反对美国,也不要受美国控制,双方应该建立平等的关系,因此选B项。
]4.A[根据所学知识,欧盟是经济政治实体,故应排除④,所以应该选择A项。
]5.A[从题干材料“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可知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和技术的合作,故A项正确;APEC各成员国之间只是要求降低贸易壁垒,并不能消除,故B项错误;中国并没有在亚太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故C项错误;APEC不具备推动世贸组织发展这样的作用,故D项错误。
] 6.C[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故最强有力的推动者是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C项正确。
]7.B[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材料反映的是这种趋势在中国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没有将中外进行对比,排除A项;这种现象是主动合作,C、D两项错误。
]8.A[“而在民族国家出现之前,天然地就是全球化的,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说明①正确,③错误;“在民族国家时代,自由贸易只是特例,对贸易的限制、禁止,才是常态。
也因此,全球化才会极其艰难”说明阻碍全球化的是民族国家的产生,故②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化是古已有之的经济现象,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没有反映自由贸易,故④错误。
A项符合题意。
]9.D[在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是最大的受益者。
解决的办法是建立起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但不能因此否定全球化。
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10.C[材料表明美国人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产品,说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故C项正确。
] 11.D[材料认为网络就是传媒,就是“交通”和“交流”,这成为了人类交往的一种方式,选择D项。
]12.A[材料反映了全球贸易体系、汇兑体系以及资本流动等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进而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侧重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与经济体系的发展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资本全球化只是材料中反映的一方面,概括不全面,故C项错误;材料中“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是为了证明全球贸易、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非强调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故D项错误。
]13.(1)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遵循市场法则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组合,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分工与合作,使世界经济变成一个整体。
特点: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度不断完善。
(2)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与国际组织是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评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国、形成过程、影响等方面总结。
(2)第一小问,根据问题的时间信息“二战后”,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归纳推动二战后全球化的因素有科技因素、国际格局因素、催化剂、制度因素等等;第二小问,评价经济全球化,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从进步性、局限性两方面分析。
14.(1)推动: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屠杀当地居民、掠夺金银、黑奴贸易、商业战争等方式,将原来分散孤立的亚非拉国家纳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原因:两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将世界上多数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变成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