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企业级无线网络覆盖项目施工跟验收规范书
企业级无线网络覆盖项目施工跟验收规范书
馈线接头与主设备、天线、耦合器、功分器连接时,距离馈线接头必须保持
50mm 长的馈线为直出,以满足馈线转弯需求;
避雷针
45° 45°
45°防雷保护角
AP
2.1.2.11 接地
供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机柜机箱外壳,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 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
AP、天线、馈线必须接地,用 16 mm²的接地线与主地排做可靠连接; 馈线接地每条应用 16 mm²的接地线,并要求接地线的弯曲角度大于 90 度, 曲率半径大于 130 毫米;
五类线的绑扎:在管道内、弱电井和吊顶内隐蔽走线时绑扎间距不应大于 40 cm;在管道开放处和明线布放时,绑扎间距不应大于 30cm。五类线必须用扎带 牢固绑。
五类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非屏蔽 4 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 外径的 4 倍;屏蔽 4 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 6-10 倍;主 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 10 倍;
2.1.2.6 接地
馈线接地每条应用 16 mm²的接地线,并要求接地线的弯曲角度大于 90 度, 曲率半径大于 130 毫米;
接地排必须使用紫铜排,接地排用膨胀螺栓牢固地固定在墙上或用螺栓固定 在走线架上;
地线应与设备、接地排可靠连接; 设备保护地线、工作地线应连接到建筑物的主地线上。
2.1.2.7 配套设备的安装
2.1.2.3 室内天线的安装
若为挂墙式天线,必须牢固安装在墙上,保证天线特性,并且不破坏室内整 体环境;
若为吸顶式天线,可以固定安装在天花或天花吊顶下,保证天线特性,并且 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
如果吊顶为石膏板或木质,可以将天线安装在天花吊顶内,但必须用天线支 架对天线做牢固固定,在天线附近须留有检修口。
2.1.2.9 室外天线的安装
天线主瓣方向不应有明显障碍物; 天线实际安装位置、角度、型号应与工程设计要求相符; 天线必须使用天线的专用支架,牢固固定,支架做好防雷连接;
天线架安装时必须注意与水平面保持垂直; 天线与跳线的接头应连接紧固,并用防水胶泥和防水胶布作防尘和防水处 理; 天线顶端要低于避雷针,且处于 45°避雷保护角范围之内; 天线标牌应扎在天线端口下方 10~20cm 处,标牌朝向应便于识别; 对于一些特殊应用场合,可考虑对室外天线进行美化伪装。
1、将避雷针焊接在抱杆顶端;
2、采用 40mm×4mm 的扁钢将抱杆与防雷地网相连;
3、在楼顶四周有墙裙,且墙的高度不小于 1200mm 时,将抱杆用膨胀螺钉
固定在墙上,然后将定向室外天线用抱杆安装支架固定在抱杆上。
4、在楼顶四周有墙裙,且墙的高度小于 1200mm 时,将抱杆的一个固定点
用膨胀螺钉固定在墙上,另一个固定点与楼面固定,然后将定向室外天线用抱杆
2.1.2.4 室内分布系统相关设备的安装
WLAN 馈入室内分布系统时,信号馈入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WLAN 系统馈入时应按照合路器端口频段标识进行连接; 室内分布系统相关器件应牢固安装,布局整齐,不允许悬空放置; 设备接头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 设备严禁接触液体,并防止端口进入灰尘; 空置的射频端口必须接匹配负载。
配套设备包括配电箱、电表、电源插座和电源保护开关等; 配套设备的安装位置符合设计方案,必要时同业主协调。
2.1.2.8 室外 AP 的安装
室外安装 AP,一般有两种安装方式:
a)
安装在抱杆上:这种方式便于安装,调试,后期维护也方便,是一
种常用的安装方式。同时在抱杆上安装定向室外天线,并注意以下
几点:
无线项目施工 技术规范书
信锐技术有限公司 2014 年 4 月
文件名称:无线项目施工技术规范书 修订日期:2014-4-22 编写人:
版本:V1.0
修订记录
审核人:
版本号 更改人
审核人
修订日期
更改内容
V1.0
2014-4-22
拟定初稿
一、工程规范
本规范为买方向提供 WLAN 集成服务的厂家(以下简称“集成方”)提出 的基本技术要求,作为施工、验收的依据。
相关安装工艺要求参考与信产部颁布的相关规范,包括: 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建立暂行规定; 2、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5、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安装支架固定在抱杆上。
安装时注意保证抱杆与地面垂直,抱杆和定向室外天线的安装示意图如下:
在墙裙上安装抱杆示意图 5、在楼顶没有墙裙时,将抱杆用膨胀螺钉垂直固定在楼顶 的楼面上或水泥墩上,并用钢丝固定,然后将定向室外天线用抱杆安装支架固定 在抱杆上。在水泥墩上安装抱杆示意图如下:
在水泥墩上安装抱杆示意图
b)
直接固定在建筑外墙上:固定在墙体上的 AP 稳定安全,不易松动。
称为壁挂式安装。壁挂式安装流程如下:
对于某些特殊场景,可将 AP 安装在防水箱内。 室外 AP 的安装,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室外 AP 设备必须牢固安装在支撑架上,其高度和位置符合设计方案的规 定; 2、室外 AP 应避免安装在易积水的位置; 3、室外 AP 设备与馈线之间接头处应采取防水措施,未接线的出线孔应用 防水塞封堵; 4、如果 AP 设备放置于防水箱内,箱体要保持通风以利于设备的散热;防 水箱应便于工程施工和运行维护,且不影响设备或设施的正常功能; 5、进入防水箱的全部线缆需做滴水弯,或采用下走线方式; 6、各类支撑件应牢固、安全,横杆水平,竖杆垂直,铁件材料都喷防锈漆 等做防氧化处理; 7、安装在楼顶屋面的 AP,应选择无日光直晒或直晒时间较短的位置,必要 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10m 时,最小间距可为 10mm;
(2)表中对绞电缆采用屏蔽电缆时,最小净距离可以适当减小,并应符合设
计要求。
2.1.3.3 馈线布放
馈线布放要求整齐、美观,不得有交叉、扭曲、裂损现象; 馈线弯曲半径要求:1/2″馈线一次性弯曲半径≥70mm,二次弯曲半径≥ 210mm,7/8″馈线弯曲半径≥120mm,二次弯曲半径≥360mm ; 馈线与跳线接头要接触良好,并作防水处理;室内馈线接头要用胶带从馈线 接头向馈线方向缠绕; 馈线要用扎带、卡码或走线梯、馈线夹牢固固定。严禁馈线沿建筑物避雷线 捆扎; 馈线不允许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布放走线,确保无强电、强磁的 干扰。 在业主有特殊要求的区域,馈线可使用 PVC 管、镀锌管、线槽等。要求所 有走线管、槽布放整齐、美观,其转弯处要使用软管或转弯接头连接。 走线管宜靠墙或天面布放,并用扎带、吊杆、角钢等进行牢固固定,固定间 距为 1-1.5m; 馈线穿墙孔应用防水、阻燃的材料进行密封;
强磁等源体的干扰。
五类线进入室内时需做好防水处理;
室外 WLAN 工程中应使用屏蔽电缆,并要求连接的设备良好接地。
五类线与电源线平行敷设时,应满足下表隔离要求:
条件
最小间距(mm)
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铺设
130
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70
双方均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 参见以下标注
注:(1)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都在接地的金属槽道或钢管中,且平行长度小于
使用自带天线的 AP,需要注意天线位置和天线方向性等,AP 周围 2 米内不 得有大的金属体阻档。
如果吊顶为石膏板或木质,可将 AP 安装在 吊顶内,但必须做好固定,在 附近须留有检修口;
室内 WLAN AP 设备宜接地,接地点应与连接的交换机连接至同一接地体, 或两个不同的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 1Vr.m.s。
防水胶泥 防水胶带 扎带 线槽/线管 其他必要的材料
2.1.2 设备安装
2.1.2.1 机柜(箱)的安装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 机柜前后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设备的安装、布线以及后期调测和维护; 壁挂式机柜(机箱、网络箱)安装时底部距地面距离宜在 1.2~1.5 米之间; 机柜(箱)安装必须符合 YD5059-98《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和工程 设计要求; 机柜安装位置应与机房内其他设备及走线架(槽)位置匹配; 安装完成后将机柜内外擦拭干净。
2.1.2.5 电源
AP 设备的供电可以采用网线 POE 供电和交流电源供电两种方式,一般采 用 POE 供电;
要求提供不间断、稳定的电源输入,不满足的应该增加 UPS、拉远供电等方 式解决;
主机电源插板至少有两芯及三芯插座各一个,工作状态时放置于不易触摸到
的安全位置,以防触电; 电缆要求接触良好,不能有松动现象; 交流电压输入要稳定并电压允许波动范围在设备的电压许可波动范围内; 交流供电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供电电缆。
2.1.2.2 室内 AP 的安装
安装 AP 之前,准确记录 AP 的 MAC 地址或其他有效编号; 安装场所应干燥、防尘、通风良好,严禁将设备安装在水房等潮湿、易滴漏 地点,安装位置附近不得放置易燃品; AP 的安装位置便于网线、电源线、馈线的布线,便于维护和更换; AP 的安装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 1.5 米; AP 设备安装在弱电井内、墙面时,为防止 AP 被盗,建议将 AP 安装高度在 2 米以上,并在固定架加锁或是将 AP 安装在专用防盗机箱之中,并保持良好通 风,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无灰尘。 在安装 AP 设备时,要考虑以太网交换机跟 AP 之间的距离限制; 如果 AP 安装位置的四周有特殊设备,如微波炉、无绳电话等干扰源,建议 AP 离开此类干扰源 3 米;
2.1.3.2 五类双绞线的布放
五类线接头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布放前必须核对缆线标示内容是否 正确,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
五类线必须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合理布放。布放时要求走线合理,绑扎牢固, 走线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