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换填施工方案

路基换填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
1.1. 《黎安互通立交交通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1.3.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4. 《文黎大道桥梁工程施工合同》;
1.5. 本公司相同工程项目相关施工经验。

2. 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软土地基主要为淤泥质土,设计处理措施为清除换填,换填材料为山坯石,换填标高为常水位以上50,换填总量约为36000立方米。

3.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目前软弱路基施工机械设备已满足施工要求,具体施工机械见下表:
路基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表
注:其他小型设备均已到场
4. 施工人员配置
此分项工程所需人员已到位,现安全、技术、质检人员施工人员已到场,具体见下表:
路基施工人员配备表
5. 工期安排
开始时间:2013年5月1日;结束时间:2013年7月31日。

6. 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前先对积水进行排水处理,排水采用排水沟引流的方法,将水排至路基施工
范围外的原高速公路四周排水沟,无法排出的水采用功率4污水泵抽排。

6.1. 清淤
排水完成后,测量原地面高程,填写三方联测资料。

用挖掘机将淤泥挖除,并运至指定位置。

清淤清至设计标高后,检测基底承载力并测量清淤后的基底标高,如果承载力达不到规范要求,联系设计及地勘单位进行处理。

地基承载力合格后,进行基底标高测量,填写三方联测资料。

6.2. 换填
6.2.1. 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对换填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核实,当采用机械挖除换填时,应预留20~30的保护层由人工清理。

2、收集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

3、施工前应合理确定填料强度、分层厚度和碾压遍数等。

6.2.2. 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放出软基处理地段各特征点(起点、终点桩号,两侧宽度),并复核处理宽度和原地表标高。

画好平面图,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

6.2.3. 基底清理
1、施工前应清除坑内浮土、积水和泥浆,基坑边坡必须稳定,防止塌方。

2、在挖除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软弱土层时,应避免坑底原状土层受扰动,为此可保留20~30厚土层暂不挖去,待换填前再挖至施工图标示高程。

应防止基坑边坡坍塌土混入填层。

6.2.4. 基坑检查
检查基坑开挖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基础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基坑开挖尺寸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6.2.5. 换填材料检验
本合同段软基路基处理方法为换填山坯石,分层厚度50。

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2.6. 分层填筑填料
1、回填材料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高程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按施工图挖成台阶或斜坡搭接,搭接处应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2、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做成斜坡型,接缝部位不得在基础,墙角等重要部位。

6.2.
7. 分层压实
1、为保证换填土压实的均匀及密实度,在重型辗压机辗压前,应整平层面。

2、控制辗压机械的速度,经静压2遍后,采用强振6~8遍。

3、换填材料粒径较大石应解小,确保压实效果。

4、夯实应先四周后中间。

6.2.8. 找平验收
1、最后一层辗压完成后,应检查高程和平整度。

2、低洼处应及时补充填料。

6.2.9. 施工工序
测量放样→挖除淤泥→基底检验→换填山坯石→检查验收。

7.质量控制
7.1. 质量目标
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合理制定工程进度计划,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坚决杜绝事故发生。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精心施工,争取各工序均达到合格,达到合格工程标准。

7.2. 质量保证措施及保证体系框图
7.2.1.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本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从组织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组织机构详见附图。

2、施工中建立并完善质量自检组织机构,主动采取措施防止各种质量缺陷事故发生。

并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接受他们的监督和帮助。

3、自检体系中各项指标符合最新《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其它相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7.2.2. 质量保证措施
1、每步工序施工完毕之后,必须经施工工区自检、合格后报项目经理部复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终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步工序施工。

2、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抽查,每季度组织一次质量检查,根据质量抽查和检查情况,召开工程质量专题会议,研究质量形势,消除质量隐患,提出整改措施,确保质量管理工作及时有效。

3、项目部、工区的质检工程师应及时听取监理工程师对本项目质量工作的意见,特别对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改进意见、措施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落实。

4、其他质量保证措施
换填前应先验基,清除淤泥浮土,边坡必须稳定。

在雨天或者地下水位以下的基坑内施工,应采取排水或者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基坑处于无水状态。

整个施工过程中,严禁扰动下卧层基土,并防止受冻或者受浸泡。

换填完毕不能暴露过久,应及时进行上层施工,并及时回填基坑。

8.安全控制
8.1. 安全目标
杜绝职工因工死亡和重伤事故,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杜绝交通责任事故及火灾事故,创建安全文明样板工地。

8.2. 安全施工措施
1、按规定使用劳保用品。

2、施工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用电由专业电工负责布、接线,维修。

3、特种工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严禁机械带故障、人员疲劳作业。

4、现场的高压、低压电力线路及变压器和通信设施按有关规定统一布置。

5、临时设施的布置考虑到突发性自然灾害,如洪水、泥石流、滑坡、火灾、疫情等,并制定相的应急预案。

9. 环境保护
9.1. 环境保护
1、临时工程及场地布置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施工场地及时清理。

2、不得在水源附件设置搅拌站、洗车台、充电房等,并不得堆放任何含有害物质的材料和废弃物。

施工污水经过污水池处理后排放到指定地点。

3、建筑垃圾及时清理,不得随意堆放。

9.2. 环境保护措施
1、为避免污染当地河流、海洋,施工废水不得任意排放,须经处理后方可就近排入河流。

2、派专人负责维护工地范围内的排水系统,保证场内施工和生活废水通畅,不积水,杜绝污水聚集。

3、弃土场弃土前做好防护工程,弃土完工后进行植草、间种林木绿化,做好地表排水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4、将施工场地的淤泥、弃土和其他废物及时清除运输至事先联系的指定地点,废浆和淤泥采用专用的封闭车辆运输,做到施工期间现场整洁。

施工任务完成退场时,彻底清除必须拆除的临时设施和生活设施。

5、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应洒水湿润。

6、施工作业时会产生粉尘,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并对施工区定期洒水,减少灰尘污染。

7、项目部设专职安全工程师,工区设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

施工前必须对工班组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学习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规定。

8、坚持经常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堵塞管理漏洞,重点检查防触电、防交通事故等措施的落实。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开展安全检查评比竞赛活动。

9、施工期间应根据施工工艺流程,分期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交底,以上交底内容,要有双方签字,并纳入内业台帐。

10、凡进入现场的人员,均要服从值班员指挥,遵守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操作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无安全帽者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禁止穿拖鞋、高跟鞋或光脚进入施工现场。

11、严禁在施工现场打架斗殴及进行黄、赌、毒等非法活动。

12、针对本地区治安状况,经常与当地政府、派出所联系,严肃群众纪律,搞好路地联防,共同做好施工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13、挖除淤泥时,施工机械应站在硬地上,以免因淤泥深度有变化而导致机械陷入。

14、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15、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16、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17、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确定合适的机械车辆走行路线,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

18、制定作业程序和运行路线,确保协调施工,安全生产。

10. 附图
10.1. 《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10.2. 《质保证体系框图》
10.3. 《安保证体系框图》
10.4. 《环、水保体系框图》
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环、水保组织管理框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