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太极拳运动的影响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太极拳运动的影响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太极拳运动的影响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最具哲理及文化内涵的优秀拳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太极”的含义博大精深,其运动中处处渗透和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思想,几千年来,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反过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太极拳运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即无形、成形、成熟、繁衍、从规范化向多样化发展的时期,并在各个时期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运动以形体动作表达、阐述、弘扬了中国人对生命、对自然、对平衡发展的理解。

它受中国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和宗法思想的影响,在民族文化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发展。

自然地融汇了易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军事学,养生学等多种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文化内涵丰富。

因此,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太极拳运动深受传统哲学影响,被誉为“哲拳”,而老子学说则在这些哲学思想中占了相当一部分。

太极拳形架之源,与道教科仪踏罡步斗极其相似,其间“禹步”之术是中国古老的养生术,道教法术中的禹步,即为今天的八卦步、太极圆环步的雏形。

太极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道教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以求长生久视的锻炼功法,集中且精当地体现在太极拳功法拳理上。

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柔弱胜刚强”都来源于老庄哲学,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这也形成了太极拳如今的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

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太极拳同时也集各家拳法之所长。

据史学家考证,明末清初是太极拳运动发展的成形时期,清朝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太极拳迅速繁荣发展,及至下半叶,受中国当时社会和国际化环境的影响,太极拳从规范化向多样化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

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

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年又在杨式太极拳基础上,吸取其它各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

现在,提到太极拳运动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它的锻炼价值在于它的养生作用,这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

太极拳的健生性理根于传统医学,又符合现代科学,它本身充分运用了中医理论的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法。

太极拳通过性命双修来达到生理,心理的平衡,可以说身体各部位只要按照太极拳技术要求做动作,都有其特殊的健身功效,太极拳也因此发扬光大。

综上诉述,太极拳的每一次转变都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力量在其中作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改变,使之形成如今的太极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