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农业气象-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0

(完整版)农业气象-课程教学大纲模板2010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Syllabus for Agrometeorology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系
2010年4月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气象学》Agrometeorology课程编码:Z101205
总学时/总学分:40/2.5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 32/2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8/0.5
适用专业:植保、农学、资环、林学和园艺开课单位:农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植保、农学、资环、林学和园艺专业学科基础课程
2、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气象学、天气学和气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大农学类各专业所必须的农业气象基本理论,掌握各气象要素观测方法及气象资料整理统计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观测和分析数据的实践操作基本技能;重点掌握光、温、水、气、风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农业生物的关系,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的变化规律及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对策,气候形成的因素和中国气候基本特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在校期间对其它平行学科和专业课的学习及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绪论 1学时
第一节气象学
第二节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三节农业气象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要求:课内要求学生了解气象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发展简史,理解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课堂教学以板述和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的教学方法。

课外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第一章大气 1学时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结构
第二节大气污染
第三节大气与农业
教学要求:课内要求学生了解CO2浓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大气污染物和影响及防治,掌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结构及对流层的主要特征;课堂教学以板述和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的教学方法;课外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第二章辐射 8学时
第一节辐射基本知识
第三节地面辐射和辐射差额
第四节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实验一太阳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观测2学时
教学要求:课内要求学生了解太阳方位角和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理解辐射的基本知识和光能利用率及提高途径,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辐射差额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掌握日照时间和光照度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以板述和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方法;课外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及做思考题。

第三章温度 4学时
第一节下垫面和近地层温度变化的因素
第二节土壤温度
第三节空气温度
第四节空气温度的绝热变化和大气稳定度
第五节温度与生物生命活动
实验二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观测2学时
教学要求:课内要求学生了解地面热量平衡方程及各分量的意义,理解土壤的热特性和物质热交换方式,掌握土温和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以及它们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课堂教学以板述和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的教学方法;课外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及做思考题。

第四章水分 4学时
第一节空气湿度
第二节蒸发与蒸腾
第三节水汽凝结
第四节大气降水
第五节水分与植物
实验三空气湿度的观测2学时
教学要求:课内要求学生了解植物蒸腾、农田蒸散、各水汽凝结物及成云致雨的条件,理解水面蒸发与土壤蒸发及影响因子,理解水分与植物的关系,掌握空气湿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变化规律,掌握水汽凝结的条件和降水的表示方法;课堂教学以板述和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方法。

课外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及做思考题。

第五章气压与大气运动 4学时
第一节气压及变化
第二节风及变化
第四节地方性风
第五节风和乱流与生物生命活动
实验四降水、蒸发、气压和风的观测2学时
教学要求:课内要求学生了解气压及其变化、三圈环流的形成,理解作用于空气的力、自由大气中的风、摩擦风、大气活动中心、季风形成、风对农林业生产的影响,掌握气压场的基本形式、风压定律、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地方性风;课堂教学以板述和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方法;课外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及做思考题。

第六章天气学基础知识 2学时
第一节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第二节气团
第三节锋面
第四节气旋及其天气
第五节反气旋及其天气
教学要求:课内要求学生了解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掌握各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课堂教学以板述和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方法;课外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及做思考题。

第七章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 4学时
第一节温度异常造成的气象灾害
第二节水分异常造成的气象灾害
第三节气流异常造成的气象灾害
教学要求:课内要求学生了解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理解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机理和对农作物的危害,掌握主要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对策;课堂教学以板述和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的教学方法;课外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

第八章气候 2学时
第一节气候形成因素
第二节气候带与气候型
教学要求:课内要求学生了解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理解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掌握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课堂教学以板述和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方法;课外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

第九章中国农业气候 2学时
第一节中国气候特征
第二节中国农业气候
第三节中国农业气候区划
教学要求:课内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理解中国农业气候区划,掌握中国气候基本特征及具体表现;课堂教学以板述和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方法;课外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

三、参考教材
《农业气象学》,肖金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
《农业气象学》,段若溪主编,气象出版社,2002年1月
四、学习要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参考教材和查阅相关书籍,这些书籍已在教材的各章结尾处列出;通过提出一些问题的方式来让学生自学参考教材和相关书籍等。

五、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形式: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10-20%,实验15-30%,笔试60-7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1、考勤学生全勤为满分,根据学生迟到和旷课次数则进行相应扣分。

2、提问学生完整回答为满分,否则根据回答情况进行相应扣分。

3、平时作业根据学生
完成作业的质量好坏给出相应分数的高低,根据缺交作业次数多少进行不同程度的扣分。

附:实验大纲
大纲制定者:胡晓棠
大纲审定者:
制定时间:201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