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学生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共之妙
“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这一帧笔墨简练、功夫精深的《墨竹图》,正是画家对普通生活现象那种特殊审美观念的显露。
体味作者“借物抒情”
体会“墨分五彩”
成语“胸有成竹”就是指文同画竹的状态。
体会作品提款自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学生讨论、理解
能表现画家的情感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学生讨论、理解、练习
把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品德相类比。
借物寓意“君子若竹”
文同(公元1018一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操韵高洁,能诗文,擅书画,尤长于画竹。
授课
过程
得与

简单演示笔法、墨法
花鸟画的构图、题款等相关知识。
课堂
小结
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独特的艺术特色,体味画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精神你喊、内涵和情感。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
随堂
练习
对比《墨竹图》与《墨葡萄图》的艺术特色
课后
作业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与同学交流
徐渭,字文长。不幸的遭遇,使他对当时混乱、腐败的社会激愤不满,他以犀利的笔墨,用揶揄讽刺,嬉笑怒骂,旁敲“为万虫写像,为百鸟传神”——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植根传统,师法造化的国画大师。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齐白石作画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
2、经典回故: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让学生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情趣。
写意花鸟画:是以概括的简练的笔法来描绘自然界中的花鸟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
3、写意花鸟欣赏
(1)文同《墨竹图》写垂竹一枝,出枝弯曲,枝叶多用浓墨。新枝 嫩叶,渍以淡墨,熟练地运用了行、草书法的用笔。在章法方面,讲求突出气势,虽只作一枝复垂,但它的奔放形迹,生动地表现了竹子临风擎雨的神韵,不愧为墨竹杰作。
达到提高眼界,增加美术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美术观,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写意花鸟画独特的艺术特色
教学
难点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教学
突破
对写意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
准备
多媒体图片与相关资料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授课教师补充内容
1、欣赏导趣
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
(2)作品赏析徐渭《墨葡萄图》水墨葡萄一枝,串串果实倒挂枝头,水鲜嫩欲滴,形象生动。茂盛的叶子以大块水墨点成。风格疏放,不法语形似,代表了徐渭大写意花卉的风格,也是明代写意花卉高水平的杰作。
(3)齐白石的《蟹篓图》寥寥几笔,将蟹画的栩栩如生画家笔下不单是活蟹,更是表现冲出樊篱,挣扎开放,不娇贵、不孤傲,富于生命活力的一种原始生命野性。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第二课时)
七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课题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二课时)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花鸟画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笔墨的技巧,感受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表现技巧,培养学生体会与感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分析、探究、引导、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结:齐白石的作品将笔墨趣味与生活趣味融为一体
3、互相研讨:组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讨论: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2、画家为了能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4、拓展:“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写意花鸟画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写意花鸟画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色。
相关主题